2025年8月8日,在深圳举行的第十九届中国品牌节现场,东呈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程新华新书《穿越周期的力量:我在中国酒店业18年创业笔录》正式首发,与中国联合国采购促进会名誉会长李明星、中国品牌节创始人兼主席王永、中国文联原副主席覃志刚、中央宣传部原秘书长官景辉等嘉宾共同完成新书发布仪式。
程新华与知名经济学家任泽平等行业领袖展开高峰对话,聚焦“高性价比”在新时代周期中的战略价值。这不仅是一场新书发布,更是中国酒店业在大周期转折节点上的一次深刻集体反思。
东呈的成长史,也是中国酒店业发展的缩影。
着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在该书推荐语中表示:在中国商业史的激荡长卷中,程新华选择了“大众市场”这个长坡厚雪的大道,并保持着对中国新消费、新需求的敏锐观察,坚持进行着本土化创新。程新华的创业轨迹,既是个人命运的突围,也是中国民营经济崛起的缩影。
东呈成立于2006年,彼时正是一个激荡的时代,“再多一点”的战略让它在经济型酒店市场脱颖而出,加速走过了规模化发展阶段,奠定了坚实的基本盘。
2019年,程新华将其创业历程及东呈的东方酒店梦想汇聚成书——《再多一点》,成为其经营理念的标志性表达。
纵观全球酒店业,着书立说的企业家虽不少见,诸如万豪国际创始人J.威拉德·万豪(J. Willard Marriott)在回忆录中详述其从汽水摊到全球帝国的奋斗历程,该书更被誉为美国服务业精神的经典教材。
然而,在中国酒店业,这样的案例却屈指可数。过去四十年,行业从国营宾馆到国际品牌进入,再到本土连锁崛起,经历了剧烈的结构变迁,但留下系统化文字记录的企业家极少。
在这样的背景下,程新华的《穿越周期的力量》显得尤为珍贵。它不仅是一位民营酒店企业家18年的经营笔记,更是少见的、以第一人称视角呈现行业周期变迁的着作。书中记录了从2006年东呈起步,到千店规模、AI赋能运营的全过程,贯穿了金融危机、移动互联网普及、消费升级与疫情冲击等多个宏观周期。
这样的文字,不只是个人回忆,更像是一个行业的“口述史”——见证了中国本土酒店品牌从模仿到原创、从价格竞争到价值竞争的完整时代。
近些年,中国经济逐步从高速增长转入稳健发展期,消费格局也随之发生变化。经历过野蛮生长和大手笔支出的阶段,消费者开始回归理性,更注重每一笔开支的真实价值。
高性价比,成为大众市场的核心关键词。在这样的背景下,程新华再度着书立说,提出“再少一点到再好一点”。
这不仅是经营理念的提炼,也是对当下市场趋势的精准回应:聚焦大众市场,紧盯高性价比,同时拥抱年轻化,让品牌在理性消费潮中依然保持吸引力与竞争力。
酒店业进入新周期:
从跑马圈地到运营为王
从中国酒店业档次分布的总体情况来看,2024年中国经济型(二星级及以下)、中档(三星级)、高档(四星级)、豪华(五星级)这四个档次的设施数分别是27.1万家、5.1万家、2.1万家和0.5万家,所占比重分别是77.80%、14.58%、6.07%和1.55%。
从客房数来看, 2024年中国经济型(二星级及以下)客房数约为961.2万间,占54.48%;中档(三星级)客房数约为398.5万间,占22.59%;高档(四星级)客房数约为269.3万间,占15.26%;豪华(五星级)客房数为135.3万间,占7.67%。
由此可见,绝大部分的酒店业设施都是大众化设施,以经济型(二星级及以下)为主。
未来,高性价比的经济型酒店仍将是市场的主力军,而中高端酒店的需求也将随着消费升级而持续增长。
对于国内连锁酒店集团而言,如何在一二线城市实现差异化竞争,同时在三四线城市推进存量酒店的轻改造和品牌升级,将是未来几年的主要发展方向。
在中国品牌节主论坛上,围绕新书内容,程新华与着名经济学家任泽平、中国品牌节发起人王永展开对谈,共论“高性价比”的时代价值。
次日的“酒店业周期破局”专题论坛上,来自投资、品牌、地产、科技、旅游等多个领域的嘉宾同台论道,包括东呈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程新华、教育部旅游管理教指委副主任旅游投资人联盟主席马勇、中国旅游研究院国际交流部主任杨劲松、知名品牌管理专家沈青、新华社《中国名牌》原总编辑顾环宇、东呈高端创新事业群董事长吴伟,仲量联行酒店及旅游地产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周涛,钉钉副总裁贾伟,途牛旅游副总裁王树柏,商业导师张琦,以及白小T创始人张勇等,共同探讨行业在周期转换中的破局路径。
程新华在论坛开篇指出:“当前酒店业正由高速扩张转向稳健发展,由粗放式跑马圈地转为精细化运营为王。”
他用一句话总结了什么是“穿越周期的力量”:“高性价比是我们穿越周期的力量,是发展的“金线”;长期主义是穿越周期的唯一道路,是价值观。”获得了在场企业家、学者与全场嘉宾观众的强烈共鸣。
在现场,其他嘉宾的观点也与“穿越周期”形成呼应,并表达了对《穿越周期的力量》的支持。
任泽平博士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东呈穿越周期的原理,他认为“没有企业的时代,只有时代的企业。性价比消费是未来中国消费的三大趋势之一,企业应积极拥抱短周期、顺应长周期,只有顺势而为方能致远。”
马勇直言,“当前行业“旺丁不旺财”,品牌溢价空间有限,企业必须反思盈利模式与价值创造路径。程总这本书凝结了他18年的探索历程,既讲述了他的奋斗故事,也深入探讨了他的经营模式,更融入了他的情怀。我认为这是一部值得细读的着作,期待能将其引入大学的MBA和EMBA课程作为教材。”
杨劲松则强调,“小而精的精准性与可持续性,要求品牌形成在地化差异与自驱式认知——不仅让住客舒适,更要在精神层面获得认同与共鸣。作为酒店行业的一员,乃至每年有九千万人次的消费者,都在亲身体验书中所描绘的行业变迁。希望程总的新书未来能为大家带来更多启示和思考。”
张琦结合企业运营经验指出,“破局新周期的核心,是构建跨界融合能力。酒店要从单一住宿业态,向复合型生活方式空间转型。”
张勇则从创业者角度分享,“新一代消费者追求的不只是价格或设施,而是个性化和情感连接。酒店品牌必须学会讲故事,让每一次入住都成为独特的生活体验。”
这些观点共同勾勒出一个趋势:新周期下,酒店业的竞争核心,正从扩张规模转向运营深度,从单一产品转向全链路的价值创造。
着书是情怀
也是民营企业家的担当
在中国酒店业的漫长周期中,程新华选择用一本书,为自己、为行业、也为时代留下注脚。《穿越周期的力量》不仅是东呈18年发展的回望,更是一份面向未来的公开答卷。
谈及写作初衷,程新华坦言,有三重动力驱动他动笔。
首先,这是对团队与客户的承诺。 连锁酒店是一个触点极广、人员众多的行业——东呈如今拥有近6万名员工,每年接待约9000万人次的客户。面对风云变幻的行业周期,他希望以系统化的思想引领团队,也希望这种理念能通过每一次接待、每一段服务,传递给广大的客户群体。
其次,这是对行业的回应。 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酒店业增速放缓,不确定性加大,许多同行陷入迷茫。作为白手起家的民营企业家,他深知行业起落的曲线与其中的阵痛,因而愿将自己的洞见、思考与未来的判断,以结构化的方式留存下来,供行业同仁参考。这不仅是经验的总结,更是一次与时代对话的尝试。
第三,这是对后来者的寄语。 在无数日常交流中,他遇到许多年轻创业者和职场新锐——其中不少人正像当年的自己一样,在创业路上跌跌撞撞、满怀希望又充满困惑。程新华出身教师,对后辈的成长怀有天然的关切,他希望这本书能为他们照亮前路,让他们少走一些弯路。
在他看来,着书不仅是情怀的表达,更是责任与担当的体现——是一位民营企业家在行业转型、经济波动与社会期待面前,依然选择站出来发声、分享、引领的姿态。东呈18年的发展史,不仅是企业奋斗的缩影,也是中国酒店业与民营经济不断探索、自我迭代的生动见证。
在东呈的发展历程中,有一段故事尤为浓墨重彩。
疫情肆虐之际,酒店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作为湖北籍企业家,程新华以强烈的责任感带领东呈集团迅速行动,调配旗下酒店资源,为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提供安全、安心的住宿保障。在那段至暗时刻,他不仅守住了企业的根基,更守住了行业的温度。
与此同时,程新华带领团队稳健应对挑战,推动东呈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实现逆势增长。这不仅彰显了他作为企业家的使命感,也体现了东呈作为行业领军者的社会担当与坚韧实力。
在酒店业的大周期面前,《穿越周期的力量》像是一封写给同行的长信:告诉他们迷茫时可以抓住什么,提醒他们在短期诱惑面前如何守住长期价值,也为未来的行业史留下一段来自第一线的真实记录。
正如程新华在演讲结尾所说:“追光的人,最终也会成为那道光。坚守大众,报之以成,但行大道,必有前程。”
这不仅是激励,更是一位穿越风浪的企业家对整个行业的郑重托付和殷切期望。
【以上内容转自“环球旅讯”,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延伸阅读:
TOM2025-08-11 16:3108-11 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