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国民级文旅节庆之外 华侨城如何突破文化旅游“天花板”?

旅游 新旅界 2018-11-17 16:06

11月16日,2018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以下简称“旅交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华侨城集团携旗下众多旅游产品共同参展。

在这里,华侨城33年的历史长卷缓缓打开,这也是中国旅游业近三十年高速发展、品质提升的生动注脚:从以“锦绣中华”、”世界之窗“为代表的文化类主题公园到互动体验型连锁主题公园“欢乐谷”;从以东部华侨城为代表的生态旅游度假区到以欢乐海岸为代表的都市娱乐综合体。还有备受关注的云南全域旅游发展现状、花橙旅游平台、华侨城“文化+科技”平台——华侨城文化旅游科技公司以及旗下旅游投资管理公司、国际酒店管理公司等等。

​国民级文旅节庆之外 华侨城如何突破文化旅游“天花板”?

▲旅交会现场▲

与此同时,正在进行中的“欢乐在一起——2018华侨城文化旅游节”也在本届旅交会亮相。

这场历时两个月、规模空前的盛会,展现了华侨城集团在全国18省近50座城市的主题公园、自然名胜区、主题酒店、特色小镇、美丽乡村、文化演艺、旅游度假区、艺术生态馆,举办的200多项形式多样的节庆活动。从燕赵北国到彩云之南,从三秦之地到南海之滨,从钟灵毓秀的巴蜀到历史厚重的中原……在文旅融合的当下,这家大型旅游央企凭着深植体内的文化基因、几十年的沉淀积累以及突破创新,正在不断拓宽文化旅游的路径、努力打破产业的“天花板”。

深植文化基因

细数华侨城历史,在布局旅游产业的初期,华侨城就意识到了文化在旅游景区的重要性,通过景区、演艺与节庆活动的主题化将文化进行再生产和有形化。

1989年,华侨城的第一个主题公园“锦绣中华”在深圳落成开园,园区人潮高峰时期达到每天3万多人。这里也创造了“一步迈进历史,一日游遍中国”的奇迹,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悠久历史的同时,让华侨城的名字从此走进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心中。

​国民级文旅节庆之外 华侨城如何突破文化旅游“天花板”?

▲深圳世界之窗 摄影:欧阳勇▲

1994年,5.8亿元投资建设的深圳“世界之窗”主题公园开业,园内包含了五大洲著名的景点,埃及金字塔、印度泰姬陵、巴黎埃菲尔铁塔、凯旋门、罗马假日广场、荷兰风车……均在其中。通过展现各个国家最具文化代表性的建筑景观,华侨城将世界文化、人类文明的精髓融入了中国主题公园中。

1998年,华侨城旗下“欢乐谷”诞生,二十年来,“欢乐谷”相继落地深圳、北京、上海、成都、武汉、天津、重庆等七座城市,形成欢乐集群效应。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出发,“欢乐谷”通过塑造不同的主题区域,将文化与游客的参与互动结合起来。

​国民级文旅节庆之外 华侨城如何突破文化旅游“天花板”?

▲东部华侨城云中观日▲

2007年开发的东部华侨城则展示了自然景区如何与人文精神结合在一起。大峡谷生态公园、茶溪谷休闲公园、主题酒店群……在这里,无论是热爱运动与浪漫的年轻人,还是阖家老少,都能自在徜徉于山海之间。通过探索山地旅游的发展模式,华侨城展示了自然景区与山地生态文化、不同主题的内容文化的结合。

如果说景区是对文化的实物化展示,那旅游演艺则极大拓展了文化的呈现形式、丰富了文化内涵。然而讲什么样的故事?文化演艺应该注入什么样的内容?如何用世界语言来讲述中国文化都是摆在旅游演艺面前的难题。

华侨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1991年至今,华侨城累计推出了61台大中型原创演出剧目,接待观众近1亿人次。目前华侨城拥有千人以上剧场及表演场地27个,演职人员近3000名,正在一步步打造中国的“百老汇”。其中,《跨世纪》、《金面王朝》、《龙凤舞中华》等剧目曾荣获IAAPA最佳演出奖,享有国际盛誉。旗下的华侨城云南文投集团通过《吴哥的微笑》、《梦幻腾冲》等剧目打入了东南亚市场。今年新上演的大型公馆实境剧《今时今日安仁》和《盛世纪》则打造了新的演艺IP,展现了华侨城在文化演艺上永不止步的创想家精神。

随着大众旅游的兴起和全域旅游的推进,人们对旅游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旅游也从观光打卡逐渐走向了生活日常。作为文化旅游央企,华侨城需要在承接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为人民欢乐赋能层面有更大的作为。

​国民级文旅节庆之外 华侨城如何突破文化旅游“天花板”?

▲民俗村过新年 摄影:欧阳勇▲

借助自身广泛布局的优势,一系列跨时空、跨地域、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文化节庆活动成为了华侨城发展文化旅游的新形式。诸如世界之窗国际啤酒节、民俗文化村泼水节、欢乐谷魔术节、凤凰花嘉年华、旅游狂欢节、万圣狂欢节、华侨城·自贡灯会等文化气息浓厚的节庆活动,将更多的公众带入了文化交融的氛围中,增强了社区的黏性、升华了人情。

文化节庆的新高潮

“2018华侨城文化旅游节”则将华侨城的文化节庆推到了新的高度。这也正是其基于多年打造、运营文化节庆的经验,基于对新时代新趋势的判断思考,推出的“集大成者”。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旅游文化产业已成为推动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化节庆也日渐成为各地政府和大型文旅企业拉动经济的有效手段。自国庆黄金周始,为期两个月的华侨城文化旅游节在活动数量和质量、覆盖区域和人群规模等方面,均创造了中国文旅节庆的新纪录。

数据显示,仅黄金周期间,华侨城旗下的旅游企业累计接待游客近600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6%,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北京欢乐谷国庆黄金周接待游客近30万人次,与营业收入双创历史最高纪录;上海欢乐谷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40.71%;山西平遥古城累计接待游客约62.8万人次;茅山景区累计接待游客30.4万人次,同比增长108%;深圳东部华侨城旅游度假区共接待游客逾16万人次;云南华侨城阳宗海旅游度假区累计接待游客11.73万人次……文化旅游节的前置效应已经显现。

​国民级文旅节庆之外 华侨城如何突破文化旅游“天花板”?

▲成都黄龙溪古镇▲

此外,华侨城运营管理的多个特色小镇也通过在地文化的展现,推出了一系列地域特色的活动。例如四川安仁全球旗袍设计大赛、文化名镇博览会、天府古镇艺术节;黄龙溪古镇的匠人艺术季;洛带古镇“我心归处,洛带为安”首届中国客家文化节;深圳甘坑客家小镇中秋赏花灯、大鹏所城首届深圳非物质文化遗产周、蔚蓝古城艺术计划等。这些活动吸引了大量客流,以全域旅游的重点区域云南为例,国庆黄金周,云南共接待2238.98万游客,同比增长19.95%。

今年也是华侨城旗下“欢乐谷”成立20周年。统计资料显示,欢乐谷累计接待游客已经超过1.8亿人次,是目前接待游客数量最多的中国主题公园品牌。此次文化旅游节中,七地欢乐谷推出了国际魔术节、潮玩节、圣夜狂欢节、冰火狂欢节、国际街头艺术节等十多项活动。

​国民级文旅节庆之外 华侨城如何突破文化旅游“天花板”?

▲文化演艺《金面王朝》▲

通过打造一系列有文化内涵的特色剧目,华侨城不断提升着公共文化生活水平。北京欢乐谷上演的《金面王朝》公演11年以来,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万名游客观看,被誉为“一生必看的世界级舞蹈诗剧”。在成都欢乐谷有实景剧《抓壮丁》,武汉欢乐谷有实景情景剧《打码头》,天津欢乐谷大型多媒体舞台剧《津秀》,深圳欢乐谷主题魔术情景剧《梦幻深圳》,上海欢乐谷的大型跨媒体实景水秀《天幕水极》等。

突破文化旅游“天花板”

33年的发展,将文化深植基因的华侨城,用这样一场文化旅游盛会展现了文旅融合的当下,它不断突破的创新能力和作为央企的社会责任感。放眼未来,随着文旅融合的深入,华侨城又该如何进一步拓展文旅产业边界,打破层层“天花板”呢?

通常而言,旅游景点、景区往往有明确的地域界限。单纯的景点景区建设、经营,一般都是孤立的、与社会割裂的,甚至呈现出景点景区内外“两重天”的景象。文旅融合深入发展,必然会打破景区边界,景区的概念也会更加宽泛、多元和开放。

为突破这层“天花板”,华侨城明确了“文化+旅游+城镇化”的发展模式,积极践行国家“全域旅游”战略,将文旅融合与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相结合,挖掘小镇和乡村的特色文化。

在云南、海南、陕西、四川、北京、河北等地,华侨城已经广泛布局了全域旅游新业务。本次文化旅游节中,华侨城各个全域旅游“先锋阵地”均推出了大量精彩活动,如云南丽江老君山金秋黎明傈僳文化风情展演、元阳哈尼梯田农耕体验季等等,让游客能够突破景点景区的地域界限,享受全域旅游带来的无拘无束的旅游体验。

​国民级文旅节庆之外 华侨城如何突破文化旅游“天花板”?

▲海南三亚中廖村▲

目前华侨城在全国参与运营和管理的特色小镇与美丽乡村数量已达40多个。如何让更多的群体参与到建设中、共享发展成果,也是华侨城在“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海南中廖村、汕尾螺溪谷,华侨城采取了开放、共享的合作开发模式,保护民俗、修复生态,结合当地传统农业,打造出富有文化内涵、风情特色的多元化旅游业态,将中廖村、螺溪谷打造成为美丽乡村全国样板。

文化旅游中“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也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文化遗址等内容。正如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所说:“对于大众而言,他们需要在旅程中看见美丽的风景,听见历史的传说,更需要当下的品质生活,需要与其日常生活相类似的稳稳的幸福……”文化旅游传达的美好体验,不应该只在厚重的历史、爬山涉水的出行中,它同样应该润入大众的日常生活。

打破这层“天花板”,则需要景点景区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与周边的社区和产业交融,实现当地居民与游客共享资源、宜居与宜游“主客共享”。这一点,华侨城已经有过一些成功的尝试:无论是嵌入都市生活的“欢乐海岸”,还是一系列的文化艺术场馆、创意文化园,都体现了华侨城努力让文化旅游走入日常生活的决心。

在深圳这样一个创新创业氛围浓厚、生活工作节奏快捷的城市里,华侨城打造的“欢乐海岸”为城市开放空间的旅游实践提供了参考。一方面,来到此处的旅游者能感受到与当地的社区居民和谐交融的旅游体验;另一方面,对于深圳这座快城来说,也多了一份“慢下来”的文化享受。

另外,在文旅融合的实践中,华侨城还通过与创意、文化、艺术等产业结合,丰富了城市的精神生活,为社区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国民级文旅节庆之外 华侨城如何突破文化旅游“天花板”?

▲OCAT当代艺术中心深圳馆▲

2004年起,华侨城通过对深圳东部工业区的部分工业建筑的改造,将一片废旧厂房改造成具有创新活力的华侨城创意文化园,目前,园区成为了各大创意公司和艺术机构的聚集地。以OCAT当代艺术中心、何香凝美术馆为代表文化艺术场馆,则形成以深圳为轴心,辐射北京、上海、武汉、西安等地的华侨城当代艺术馆群。

在科技与文旅产业结合的领域,华侨城借助新的互动方式、技术手段、文化IP等途径,创新旅游体验与文化表达。例如在打造IP矩阵方面,华侨城通过挖掘客家传统文化,孵化出了小凉帽及周边一系列IP形象。欢乐谷原创蚂蚁IP“欢欢、乐乐、小谷”和饼干警长系列也深得人心。借助上市公司平台——文旅科技,华侨城还自主研发了360度全景天地剧场、影视跳楼机等高科技文化旅游产品,输出到美国、土耳其、越南、印尼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此外,突破文旅产业时空上的界限,也是华侨城正在积极实践的方向之一。以往人们出游,不是担心公共假期人多,景区除了人还是人,旅游体验不佳,就是忧虑平时人少,氛围不够热烈,而且请假也难。针对这一痛点,华侨城文化旅游节通过在全国近50个城市,展开200多项活动,历时两个月,让游客尽更大的自由选择空间,充分感受节日的气氛、参与精彩的活动、享受大量的优惠。

文化旅游节期间,华侨城还推出了自有线上平台——花橙旅游,在平台上可以购买华侨城旗下所有旅游产品——这同样也是华侨城出于打造文化旅游全产业链、开拓文化旅游发展新空间新天地的考虑。

​国民级文旅节庆之外 华侨城如何突破文化旅游“天花板”?

三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这家极具特色的旅游央企已经将文化的基因深植体内,跟随着它持续不断创想创新的步伐,我们同样感受着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强劲脉搏。文化旅游的未来如何再突破,我们有理由期待华侨城能讲出更精彩的故事。

 

责任编辑: 3976DBC

责任编辑: 3976DBC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雷霆万钧版权声明
违法信息/未成年人举报:010-85181169     举报邮箱/未成年人举报:jubao@tomonline-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