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坐落在素有“模范之乡”“将军之乡”“建筑之乡”美誉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福建龙岩才溪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曾九到上杭,三进才溪,写下了彪炳史册的《才溪乡调查》。才溪乡调查是毛泽东一次著名的农村调查,是中国共产党人走群众路线、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光辉典范。为陈列宣传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才溪的重要革命实践活动,于1959年成立专题纪念馆,前身为才溪革命纪念馆,现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福建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福建省廉政教育基地、福建省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福建省关心下一代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基地。
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全貌
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外观
2009年10月,在各级党政的重视下,在毛泽东才溪乡调查旧址南面扩建成新馆,并于2020年建成“模范才溪女,杭川巾帼魂”——才溪女专题陈列馆。现纪念馆总占地面积28950平方米,其中,新馆占地面积为10200平方米,旧址占地面积为18750平方米。新馆内设有毛泽东才溪乡调查、才溪“九军十八师”、才溪英烈等基本陈列和“模范才溪女,杭川巾帼魂”才溪女专题陈列,展陈面积约4200平方米。基本陈列通过大量的文物、资料、照片反映了毛泽东在才溪的革命实践活动,介绍了才溪人民创建中央苏区模范区的光荣史实,展出了才溪“九军十八师”等老前辈在革命战争中金戈铁马、叱咤风云的光辉历程,以及才溪妇女在党组织的号召下冲破各种束缚,积极投身到各项政治运动中,展现出的 “才溪女”精神。据悉,每年到馆参观人数达100万人次以上。
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序言厅
“才溪女”专题陈列展厅
才溪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坐北朝南,为三栋二横砖木结构悬山式建筑,主座依次有雨坪、下厅、中厅、上厅,并设有厢房,是典型的客家民居,原为地主宅居。1929年才溪农民暴动成功后将其没收。1930年6月,才溪区苏维埃政府在此办公。当年才溪在民主建政、经济建设、扩红支前、文化教育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成为全苏区第一模范区。为总结才溪先进的革命根据地建设经验,并为全国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作准备,毛泽东于1933年11月亲临才溪进行深入细致的社会调查。毛泽东第三次到才溪进行社会调查时,在才溪区苏维埃政府召开了区委书记、区苏主席及各部部长会议。1985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将才溪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公布为第二批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才溪区工会旧址
才溪区工会旧址,原为1920年王氏地主所建宅居。房屋坐北朝南,砖木结构悬山式建筑。1929年才溪农民暴动成功后才溪区工会在这里办公。1930年为纪念列宁诞辰60周年,才溪区工会改名为列宁堂。1933年11月下旬,毛泽东第三次到才溪进行社会调查时住在区工会的东厢房,并在才溪区工会召开了工人代表、贫农代表和耕田队长等调查会,充分体现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1985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光荣亭
光荣亭是才溪革命前辈把落后山村建设成全苏区第一模范区、模范乡的见证,是才溪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付出巨大牺牲、作出重大贡献的标志性建筑。
才溪光荣亭原建于1933年,是一座土木结构、仿欧式的朱红色拱门式纪念亭。正面拱门顶端嵌刻有象征工农革命政权的铁锤镰刀五角星标志,左右两边镶嵌着象征才溪革命精神和崇高品格的龙狮奔马、梅兰竹菊、青松古柏浮雕。毛主席亲笔题写的“光荣亭”三个大字,嵌刻在正面中央,刚劲有力,潇洒自如。
1933年6月,福建省苏维埃政府为表彰才溪人民的光荣业绩,拨出专款在这里兴建了光荣亭,7月光荣亭落成。亭内中央竖立着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授予的“我们是第一模范区”光荣碑,四周陈列着中央、省苏维埃政府奖励的奖匾、奖旗、奖状等。
(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