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对谈回顾|大道不凿——关于朱屺瞻艺术成就的再思考

旅游 中国文化传媒网 2021-06-23 19:15

 

对谈回顾|大道不凿——关于朱屺瞻艺术成就的再思考

6月5日,“赤心惟存——纪念朱屺瞻诞辰130周年艺术展”的第一场对谈活动在朱屺瞻艺术馆举办。首次对谈活动由朱屺瞻艺术馆和宝甄艺术联合推出,以“跟着时代变”——全球化艺术语境中朱屺瞻艺术成就的再思考为对谈题目,特别邀请了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书记兼教学部主任,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葛玉君,中国美术馆藏品征集部副主任,博士、研究馆员、博士后导师王雪峰,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著名批评家刘礼宾,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嘉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资深专家马学东,画家、古书画鉴定家、《朱屺瞻年谱》作者尹光华以及“赤心惟存-朱屺瞻诞辰130周年策展人”马艳参与对谈。

现场回顾

在本次对谈中,对朱屺瞻艺术风格的生成及其与时代的关联、朱屺瞻艺术思想的梳理与研究、朱屺瞻的艺术成就及对区域美术的影响、朱屺瞻艺术创作的学术价值及市场趋势、全球化语境下朱屺瞻艺术的回望、考察与再审视等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对谈回顾|大道不凿——关于朱屺瞻艺术成就的再思考

对谈由葛玉君博士主持,他首先就整场对谈活动进行了介绍,他谈到,朱屺瞻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寿星画家,艺术界的传奇人物之一,他的绘画一方面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在20世纪的传承演变,另一方面则反映了20世纪以来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相互碰撞进而生成新的艺术可能性的代表。他在油画与中国画方面均有很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而他的艺术历程,在某种程度上也恰恰是身处20世纪百年变革之中的艺术家学习、创作及与时代紧密相关的典型案例之一。在新的历史语境中对其风格特征、思想流变、价值趋向及其与社会发展的紧密关联的重新考察与审视,有着极其重要的学术意义。

对谈回顾|大道不凿——关于朱屺瞻艺术成就的再思考

第一位主讲人马艳首先结合“赤心惟存——纪念朱屺瞻诞辰130周年”的策划理念谈了“朱屺瞻艺术风格的生成及其与时代的关联”话题。她介绍到,此次展览共由四个单元组成,分别是理想开拓:清民时代的绘画历程、曲折奋进:建国后30年的艺术发展、出新再生:1980-1990年代的耋年变法和亦师亦友:朱屺瞻的时代和他的交游初探,这些标题分别出资朱屺瞻于1977年创作的《浮想小写》册页的题款。同时她还提到,此次有别于以往对朱屺瞻更多聚焦于其耋年之变的研究不同,本次130周年展览重点聚焦于百岁入党、时代语境和耋年之变,借此呈现一个完整的朱屺瞻、一个不一样的朱屺瞻。

对谈回顾|大道不凿——关于朱屺瞻艺术成就的再思考

尹光华在对谈中从朱屺瞻先生的人格来回溯他的艺术和时代,并就他的艺术语言和艺术风格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他谈到朱屺瞻除了是一位卓越的艺术家和教育先驱者的身份之外,他还是一位重要的收藏家,他曾经收藏过像石涛、八大、金农、吴昌硕等人的大量作品,这些作品同时又影响了朱屺瞻的艺术创作。同时对于朱屺瞻的早期作品《古疁胜迹图》(南京博物院藏),尹老师也做了具体的分析。

对谈回顾|大道不凿——关于朱屺瞻艺术成就的再思考

王雪峰博士则将朱屺瞻先生放在20世纪近现代美术史的大背景中,从中西方哲学和美学的视角对朱屺瞻的艺术展开了讲述。他谈到朱屺瞻艺术经历,有几个艺术发展的过程,在年轻的时候,“见古人”,年轻时临摹古人。20世纪50、60年代去写生,就是“见造化”,到了中年之后,绘画语言逐渐形成,叫“见自我”,晚年,就达到了“见天地”的阶段,就是人与客观世界之间,就是天人合一。朱屺瞻先生在见自我的基础上,达到了“见天地”的境界,这种境界,使他达到了物我两忘的阶段。晚年的变法,实际上是将以往所有过往都内化于心,已经我用我法,完全是内心世界的显现。这种显现不仅是技术层面上的吸收,更重要的是人生经历的一种修炼。

对谈回顾|大道不凿——关于朱屺瞻艺术成就的再思考

刘礼宾教授则从人格、人品和中西美术的视角谈了朱屺瞻艺术的特点。具体他谈到朱屺瞻先生的晚年耋年变法很有意思,这时他的画作已经超越了国画颜色的纯度。20世纪八十年代,很多老先生中西融合,像刘海粟的中西融合,就以西画为主,而朱屺瞻先生八十年代的中西融合却以中画为主。他的笔法和心法有关联,我们经常说“文心难得”,还说“心意”、“文法”,这些都处于微妙之中,朱屺老用笔他不怕断,他断可以用“微”,随处而发,他是“写”,他的行笔非常随意,他画画的工序和方法,是“养气”,朱屺瞻每次画画都很开心,画完了之后更精神。他以画养气,再把这种气返还到笔触上。

对谈回顾|大道不凿——关于朱屺瞻艺术成就的再思考

马学东博士从具体的作品谈到了朱屺瞻艺术上的师承和大尺幅作品的壮阔。具体他说,朱屺瞻先生汲取了印象派野兽派的色彩,这种色彩是现代性的,但它的脉络还是在中国传统里面。他利用轮廓线进行皴擦,这种方法非常有结构性,每个部分是立体的,组合在一起,每一层又有每一层的结构、颜色,结合在一起就比较厚重。同时他还谈到,朱屺瞻先生的人格魅力也赋予了作品厚重的视觉效果。中国画往往很难驾驭大作品,大作品往往能反映一个艺术家的气度和能量。大画如果布局构图设计得不好,往往会显得比较“空”,比较“泛”,而朱屺瞻先生的作品则气势贯通,胸有成竹,用笔有力道。和黄宾虹、齐白石的作品中呈现出的“厚”和“野”相比,朱屺瞻先生作品中的“野”更文气;和黄宾虹繁密的“厚”而言,朱屺瞻作品的厚则是堆积的。

对谈回顾|大道不凿——关于朱屺瞻艺术成就的再思考

对谈的最后,现场观众还进行了踊跃的提问,并从朱屺瞻先生的艺术谈到了今天的儿童艺术教育话题,台上各位嘉宾也进行了积极的回应。本次活动是“赤心惟存——纪念朱屺瞻诞辰130周年艺术展”系列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活动中同时发布由薛永年担任学术主持,葛玉君主编的《大匠不凿——朱屺瞻艺术馆精品研究》和《天趣生机——朱屺瞻艺术馆馆藏精品市场分析》两本画册。

 

责任编辑: 3976DBC

责任编辑: 3976DBC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雷霆万钧版权声明
违法信息/未成年人举报:010-85181169     举报邮箱/未成年人举报:jubao@tomonline-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