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亲爱的中国儿艺,生日快乐!

旅游 中国文化传媒网 2021-06-01 19:11

今天是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简称“中国儿艺”)65岁生日。

我想以讲述“传奇”的方式当作生日礼物,让更多人了解她并像我一样爱上她。

抗战胜利后,延安联政宣传队和鲁艺部分人员转战东北,1947年成立东北文艺工作第二团。受1941年成立的延安青年艺术剧院附属儿童艺术学园(延安少年剧团)影响,东北二团设了儿童队,这是中国儿艺的前身。

东北二团团长、从延安出来的音乐家任虹,带着儿童队的孩子们,在解放战争的炮火声中,唱歌、跳舞、扭秧歌、学文化。请延安来的文艺干部,还有当地的民间艺人以及当地俄、日、美等国侨民做老师,教这群参加革命的穷孩子吹笛子、唱民歌,也跳芭蕾、学钢琴、读世界名著……这全面的训练,悉心的呵护,寄托了战争年代的革命者对建设新中国的美好希望和缔造国家未来的情怀……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以东北二团为基础,成立了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其中有儿童队。1951年,儿童队和乐队合并成为舞蹈团,部分团员赴德国柏林参加了第三届世界青年联欢节。1952年,在舞蹈团基础上,中国艺术剧院附属中国少年儿童剧团成立了,建团演出剧目是《小白兔》,导演是著名艺术家孙维世。1953年,附属中国少年儿童剧团的孩子们参加赴朝鲜慰问团,几乎所有中国儿艺的建团元老当年都是志愿军战士怀中最被疼爱的“祖国的孩子”。

这一群年轻有为、理想坚定、艺术全面的艺术人才,也成为新中国文艺发展的优质种子:上世纪50年代成立的各门类国家艺术院团,都有从这里支援去的人才。李若君老师说:“中央芭蕾舞团成立之前,我们已经在练足尖了。”儿童剧团时代和中国儿艺时代的乐队,更成了各个国家剧院乐队人才或乐队的底子。

1956年6月1日,专为儿童青少年服务的国家剧院——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在北京成立。那天来宣布并讲话的是当时的文化部长沈雁冰(大家更熟悉他的笔名:茅盾)和团中央书记胡克实。建院大戏是《马兰花》。

亲爱的中国儿艺,生日快乐!

“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儿在说话,请你现在就开花!”这首神奇的口诀早已家喻户晓;马郎、小兰也早已成为中国人勤劳善良人格的象征。

建院大戏《马兰花》诞生于1955年,当时,文化部邀请苏联专家来华,为青年戏剧工作者举办培训班。《马兰花》是任德耀、方掬芬、罗英、白珊、胡冠时的那个班,按苏联专家的要求,把未完成的作业用“幕表制”方式为学校附近胡同的孩子们演出,作为“六一”节礼物。成功演出之后,由任德耀执笔完成剧本。1956年秋天,《马兰花》正式排练。曾“逼迫”同学们以“幕表制”方式演出的苏联专家库里涅夫任艺术指导,鲁亚农任导演,张正宇任设计,主要演员有郁富男、罗啸华、李莲、赵钱孙、连德枝、方掬芬等。他们都是中国儿艺的建院元老、新中国第一代专业儿童戏剧工作者。

编剧任德耀是宋庆龄1947年在上海亲手创建的中国第一个儿童剧团——中国福利基金会儿童剧院的第一任院长。他来北京学习也是宋庆龄派来的。然而,他写下的这部剧本却成为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建院大戏。上世纪60年代的儿童电影《马兰花》则是以中福会儿艺演员为主拍摄的。中福会儿艺现任院长蔡金萍告诉我说:“当年是周恩来总理说:‘首演交给北京的中国儿艺了,电影就交给上海的中福会儿艺吧!’”

北京的中国儿艺和上海的中福会儿艺一直都演《马兰花》。《马兰花》是中国儿童戏剧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影响了三代甚至四代中国人。中国儿艺第四任院长、剧作家欧阳逸冰说过,《马兰花》从1956年首演以来,舞台生命超过了半个多世纪。在话剧界,新中国成立以来创作的话剧剧目中,能有这么长舞台生命的,还有就是《茶馆》了。

中国儿艺一代代艺术家们也与《马兰花》共同成长。记得2016年中国儿艺60年院庆时,第六版《马兰花》在剧院内部场首演,之后请所有参加过《马兰花》演出的演职员上台。顿时,观众席空了,舞台上满了——三代、四代中国儿艺人几乎全都绽放在舞台上!

中国儿艺首任院长任虹,是我从前辈们的各种讲述中“认识”的,他是所有中国儿艺人心中的偶像。建院伊始,他就提出“我们要建成远东第一儿童剧院”。他的政治胸怀、人文情怀和艺术追求,都成为中国儿艺最好的底色。流传在中国儿艺前辈口中有关任虹院长的无数故事中,关于钢琴的故事给我印象最深。当年,东北二团进北京时,不得不把一架为孩子们购置的钢琴寄放在当地,几年后他专程回去要把钢琴带回来。现场有人质疑这台几经易手的钢琴的归属,任虹则气定神闲地从挎包里取出钢琴上的一个小部件,严丝合缝地放回到原处。这也是吴隆章老书记讲给我的。这架钢琴目前还在中国儿艺。

在中国儿艺画册、资料室档案和前辈们的相册中,有许多国家领导人来到中国儿艺看戏的画面: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邓颖超、康克清、彭真、宋庆龄、习仲勋、王光美、朱镕基、李岚清……1949年吴隆章跟尚鸿佑、李若君一起,在西山第一次见到毛主席,终生难忘领袖身上的黑呢大衣居然那样简朴粗糙;上世纪50年代在中南海,陈毅指着前来参加活动的覃琨对周总理说:“这个小鬼给我提意见了,说我不关心小朋友,不去中国儿艺看戏,我要改正喽!”几天后,他就出现在了儿童剧场。周恩来总理不仅看过中国儿艺的许多作品,还对《马兰花》等剧目提出过重要的修改意见;邓颖超同志更是中国儿艺的“常客”,1979年《奇怪的101》首演结束后,邓妈妈走上台来,拥抱着方掬芬和覃琨,回应着主人公对少年儿童们的时代呼唤;上世纪80年代初,宋庆龄看完新版《岳云》,拉着李若君的手绕场行走,向小朋友们再次介绍台上的岳云……每一位中国儿艺前辈的记忆中,都有无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关怀儿童戏剧事业、关爱儿童戏剧工作者的动人故事。这也是激励着他们一生为之努力并为中国儿艺人树立榜样的精神之源。

中国儿艺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作品是《马兰花》《报童》和《以革命的名义》。王铁成老师在舞台上塑造的周总理,成就了神形兼备的领袖艺术形象,而他为了维护这一形象,付出了一生的坚守。温家宝总理在接见中国儿艺艺术家时,能够像许多人一样,背诵出剧中的著名台词:“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中国儿童剧场所在的童话般的建筑,一样有着美妙、动人的传奇,这是1921年落成使用的北京第一家影剧院——真光影剧院,梅兰芳大师的京剧《西施》在这里首演,影后胡蝶在这里举行婚礼。1924年泰戈尔“中国行”著名的公开演讲,据北大魏明丽教授考证,三次演讲地点全都在这里。1961年,宋庆龄亲笔给这个专为儿童青少年演出的剧场题写“中国儿童剧场”6个大字。1976年受唐山大地震影响,中国儿童剧场停止使用。上世纪80年代初,为修缮剧场,在京的八位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叶圣陶、谢冰心、高士其、张天翼、严文井、金近、柯岩、袁鹰合写文章《孩子们到哪儿去看戏?》,发表在《人民日报》上。上海的儿童作家也积极响应,一个月后,《人民日报》再次登载了钟望阳、陈伯吹、何公超、贺宜、包蕾、任大星、任大霖、鲁兵八位作家签名的文章《我们的联想》。在作家们的呼吁和胡耀邦、宋庆龄等多位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视下,中国儿童剧场得已重装并恢复使用至今……

亲爱的中国儿艺,生日快乐!

▲ 冯俐院长(左二)、杨帆书记(左一)陪同剧院老艺术家覃琨、李若君、吴隆章在《报童》剧照前回忆往事。

亲爱的中国儿艺,生日快乐!

▲ 冯俐院长(左)陪同方掬芬院长(右)到剧院看戏

每年春节前去看望老同志,都是我倾听最生动的中国儿艺历史的机会。因为一辈子从事儿童戏剧事业,前辈们身上总有太多孩子一样的纯粹、真诚和快乐,90多岁的肖芊老师不仅经常外出拍照,还能非常熟练地用手机发微信。最著名的中国儿艺“四小名旦”中,覃琨、李若君老师仍然思维敏捷、身姿矫健。但,大自然的规则也让连德枝老师不能再给我讲故事,而方掬芬老师在2020年的最后一天永远地离开了我们。难忘2020年9月,我去看望90岁的“小宝贝儿院长”,一进门就被她叫着“小宝贝儿”搂着抱着,之后坚决要求跟我去剧院看新戏排练。她的轮椅一路穿过剧院庭院、电梯、走道、小剧场,一路回响着她和演职员们的彼此呼唤和欢笑声。谁也没有想到那是她最后一次出门,在排练场里她全神贯注地看完了新戏彩排,并不时地跟我交流着最专业的表扬和建议……方掬芬老师去世后,有记者问方院长对我有过什么样的嘱托,我说没有语言上的,但她以她的行动向我示范了:对这份事业要充满纯粹的激情、对这门艺术要充满严谨的专业精神。这也同样是许多中国儿艺前辈言传身教给我的。

65岁的中国儿艺是由一代代优秀艺术家组成的,他们为孩子们创作了200余台剧目,演出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作为中国儿童青少年戏剧的“国家队”,中国儿艺不仅一直在引领中国儿童青少年戏剧的发展,更具有了广泛而深刻的世界影响力,已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闪亮登场、赢得声誉。

作为新一代中国儿艺人,我们感念所有为剧院、为孩子们投注爱与心血的前辈!我们会继往开来,不断探索,努力前行,让更多优秀人才在这里健康成长,以始终不渝的赤诚,忠实于儿童青少年戏剧事业,爱自己——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爱剧院——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爱孩子——温暖童心、点亮未来,让中国儿童艺术剧院这个闪亮的名字更加熠熠生辉。

(图片由中国儿艺提供)

 

责任编辑: 3976DBC

责任编辑: 3976DBC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雷霆万钧版权声明
违法信息/未成年人举报:010-85181169     举报邮箱/未成年人举报:jubao@tomonline-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