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微山湖上划桨采风的记忆

旅游 中国文化传媒网 2021-06-10 20:09

 

微山湖上划桨采风的记忆

《荡起双桨》演出剧照

微山湖上的一艘船,是一所小学。一个怕水的女老师,却铁了心要来船校教书。一群期盼老师的孩子,却用尽招数要把老师赶走。而最终,她用爱打动孩子,用知识为孩子打开眼睛。而孩子们和微山湖回报她的,是让她敢于正视童年创伤并勇敢治愈,看到了教育的力量。桨,是双的,爱,是相互的。师生共同荡起双桨,在人生旅途中奋勇前行。

这是儿童剧《荡起双桨》讲的故事。童年的爱和痛在其中游走,美好又带着丝丝忧愁。

我的童年在黄河入海处的一个小乡镇上度过,那里有大片的盐碱地,大片的芦苇和荆条,少有树。紧邻油田,芦苇丛中淌出乌黑的石油也是常见。海风是厉害的,常常从空中打着哨子,肆无忌惮的,仿佛在告诉别人那是它的地盘。雨后是最美的,太阳一照,盐碱地上像洒满了碎银子一样,闪着光。我和家人还经历过一次“大海潮”,房屋里灌满了海水和雨水,人们成厢成厢地被卡车载着逃离,等海潮退去回家的时候,看到院子里有死去的鱼和蟹。后来我知道了一个词叫“原生态”,我的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就是童年的那片土地。环境是艰苦的,但庆幸的是我遇到了好的老师,他们用知识、用爱让我的童年变得七彩斑斓,并影响了我的将来。

《荡起双桨》中有一处写老师让孩子在课堂上睡觉,然后把做的梦写成作文,这是我童年的真实经历。我的这位老师刚刚大学毕业分配到我们学校,我记得他有一个好大好大的皮箱,里面全是书,他曾告诉我们要多读书,他还写过一篇《我想变成太阳》的文章,其实他不知道自己本来就是一轮太阳,照亮了我们的童年。还有几位老师特别喜欢组织各种活动,唱歌啦、春游啦、野餐啦,我其他的儿童剧中曾经出现过孩子们拿荷叶挡雨的情景,还有孩子和小羊对话的情景,其实那本身就是我物质贫瘠却精神丰饶的童年的一角。甚至在写《荡起双桨》的时候,我觉得那群孩子就是我和我的同学们,微山湖就是我曾经又爱又恨的地方。童年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长久的。童年是一方宝藏,善于观察的眼睛,善于体悟的心灵,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其实就是在那时悄悄萌芽的。

微山湖上划桨采风的记忆

《荡起双桨》演出剧照

《荡起双桨》这个题材于我来说是一个可喜的收获,去年四月份,受济宁艺术剧院邀请,去微山湖船上小学采风。编剧的直觉告诉我这是一个非常独特的题材,我渴望在采风中能够找到更多有价值的素材。

采风中我得知,这所船校创建于1964年,学校学生最多的时候达到二百余人,目前有几十个孩子还在就读,每个班最少的只有三个人。附近的一些船校早已取缔,但各种原因之下它保留了下来。现在这所小学一共有六位老师,有坚守教育岗位四十多年、即将退休的校长夫妇,还有刚刚来到船校的四位年轻教师。来到这所船校任教,他们的青春、命运就紧紧的与船校、与船校的孩子们钩连,在他们的讲述中,有欢乐、有苦闷、有犹疑、有坚守,有热血沸腾的理想和暴风雨中跳船救人的壮举,更多的是平凡的教书育人的故事。

还有孩子们,这些渔民的孩子,个个都有故事,他们家庭条件有限、身世坎坷的不在少数。有的父母离异,有的身有残疾,有的是留守儿童,有的连午餐费都交不起……但他们真挚、可爱、对未来和明天有着无限的希望和期许。我被他们的故事所感动,更被他们对知识的敬畏、对教育的渴望、对梦想的追求所震撼。六位老师中,有一位是音乐老师,她二十多岁,青春靓丽,经常带着孩子们唱歌。她就像一抹独特的亮色,让船校这幅图画有了勃勃生机。她就是我剧本中“林一燕老师”的原型。

采风后,我的心被塞满了,太多可以用以雕琢的创作“原石”沉甸甸的装进了我的心里。那时不宜着手创作。创作需要在感性和理性中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几日后,我冷静下来,被一股创作冲动趋势着,开始了创作。

创作中,我仿佛看到我童年时期的大海与微山湖融为了一体,那些在海边生活的体会,那些对海的感情,那些童年时期的记忆就一下调动出来,我和剧中人一起坐上了一艘小船,在广袤的微山湖上划着桨,穿过芦苇丛,看着日落,静静的沉浸在我的另一个童年。

剧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有伤痛的。毛豆豆是孩子王,但父母早逝;张小柔有写作天分,但跛脚;于小飞活泼可爱,但父母离异;王大富家境尚可,但实则为留守儿童。林一燕是一个怀揣理想的青年教师,但却对弟弟的死一直无法释怀,导致十分怕水。当伤痛面对伤痛,会感同身受,也会惺惺相惜。当微山湖的风吹来,当熟悉的竹笛声再一次响起,一个关于孩子和老师的故事、一个关于治愈和被治愈的故事就开始了。

微山湖上划桨采风的记忆

《荡起双桨》演出剧照

“荡起双桨”既是剧名,又是立意所在。划船出行是微山湖人家的主要出行方式,划桨这一动作具有代表性。我就在剧中化用了桨的象征意义,对于孩子们来说,“荡起双桨”,荡起的是知识的双桨、是成长的双桨、是梦想的双桨;对于老师来说,“荡起双桨”,荡起的是奉献的双桨,是使命的双桨,是信仰的双桨。师生合力,彼此为桨,使生命之舟最终驶向希望、驶向美好。

白天在书桌前写,晚上在梦里写。写作过程是忘我的,投入的。剧一共有四场戏,故事和情感在慢慢的、有序的推进,我一直在克制,用理性劝告自己不要急,慢慢写,写好写细。可以说,这个戏写完之后,当我读给女儿听的时候,我自己能感觉到它贴近我想要的那个样子。

这个剧本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和帮助。他们有的是帮扶我一路走来的前辈老师,有的是一直扶持我的领导和同行好友,有上海戏剧学院“百千万字剧”编剧工作坊的师友们,还有《剧本》的老师和前辈们。这个剧修改到今天,离不开他们的无私帮助和真诚指导,这份情谊让我铭记在心。

好的儿童剧不仅仅是给孩子看的,也是给大人看的。那大人看的是什么呢?我觉得应该是能够唤起记忆深处的童年时期对人生的最初体悟,那最朴素、最简单、最柔软的记忆能让我们纵使作为一个成年人也会禁不住泪流满面。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用一生去治愈童年。让我们珍爱每一个孩子,呵护每一个孩子的童年,哪怕必须要历经伤痛,也让我们尽最大的能力给他一个温暖的拥抱。作为一名儿童剧编剧,我希望我的每一个剧都是一个温暖的拥抱。

期待这个剧能够尽快立上舞台,与孩子们、与心中仍住着一个孩子的大人们,在孔孟之乡,微山湖旁,见面。

作者简介:王娟,儿童剧《荡起双桨》编剧

(文中图片均由济宁艺术剧院提供)

 

责任编辑: 3976DBC

责任编辑: 3976DBC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雷霆万钧版权声明
违法信息/未成年人举报:010-85181169     举报邮箱/未成年人举报:jubao@tomonline-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