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传媒网讯(记者 于怀峰)7月6日,山东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1年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筹备相关情况,青岛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于冬泉表示青岛国际标准化会议的举办,国际标准化培训基地(青岛)的落户,为青岛市创建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一是极大提升青岛在标准化领域的城市知名度。近年来,三大国际标准化组织(IEC/ISO/ITU)的主席、秘书长、副秘书长大多都来参加了青岛国际标准化论坛,或出席国际标准化培训基地(青岛)的培训班,或专程到青岛考察,总局、各省市的标准化负责人都来青岛出席会议,大家了解了青岛,推介了青岛。近年来青岛市的标准化工作走在全国城市的第一方阵。
二是逐步形成了一体化标准化教育培训体系。通过举办国际标准化会议和培训,目前发展中国家官员国际标准化培训、大学标准化工程专业教育、在职人员标准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从业人员标准化业务知识培训、中小学标准化课程等形成系列。2017年以来,国际标准化基地(青岛)共进行13期培训班,38个国家的近800名学员参加,其中外籍学员69名。青岛大学设立标准化学院,开展标准化工程专业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目前毕业和在校本科生120人,硕士研究生2人。承接教育部《1+X标准编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制度试点,第一批共有124人通过培训获得国家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持证上岗资格证书。青岛市“标准化+”大讲堂共举办培训30余期,参加培训近5000人次。正在探索标准化进入中小学课堂。
三是有力激发企业标准化活力。这些年,无论在家电电子、化工橡胶、食品水产、纺织服装、机车车辆等传统优势领域,还是在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海洋医药等新兴产业领域,青岛企业标准化活力持续迸发,涌现出海尔、海信、青啤、即发、中车四方等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化活动的标杆企业。2016年以来,我市新增2个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1个全国专业标准化分技术组织秘书处、2个国际工作组,创新基地和秘书处数量继续保持全国同类城市首位和计划单列市第一。全市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97项、国家标准933项、行业标准735项,走在全省、全国前列,不断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标准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