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由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杭州市淳安县人民政府主办,杭州市文化馆(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淳安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承办,杭州各区(县、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社发局)协办,淳安县文化馆、各区(县、市)文化馆执行承办的“颂歌献给党 百年谱华章”杭州市第二十六届“三江”歌手大赛总决赛的青年美声组、民族组、流行组、组合组比赛在淳安县睦剧团剧场(原水之灵剧院)举行。
《我的深情为你守候》《沁园春·雪》《青春舞曲》等或激昂慷慨、或动情入心、或耳熟能详、或美妙感人的歌曲,令现场观众不时爆发出阵阵热烈的掌声。“台上比赛歌手的演唱水平很专业,台风也好,我今天是单位里请了假过来的,感觉挺值得的。”坐在记者身旁的小程是从建德赶过来的,他喜欢唱歌,看了比赛后很有收获,已打算参加下一届的“三江”歌手大赛。
2009年毕业于湖南省怀化学院音乐系的王斐,2012年成为临安区文化馆音乐干部,此次与搭档朱嘉雁参加了青年组合组的比赛,获得铜奖。王斐说:“这是我第五次参加‘三江’歌手大赛了,目前最好的成绩是银奖。必须再接再厉,向金奖冲刺。”这些年,王斐也一直致力于开展群众文化音乐工作,通过公益培训、声乐赛事等形式为当地培养、选拔了声乐人才,并努力为繁荣临安区音乐事业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宋启航是青年美声组银奖获得者,她说:“我从小喜欢唱歌,桐庐县文化馆馆长夏林青是我歌唱路上的启蒙老师。在他的指导下,我考进了杭州艺术学校声乐表演专业,经过四年的专业学习,以全国第六名的成绩考入了上海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美声演唱专业。在校期间,我参与了许多实践演出与比赛,并以优异的在校表现被评为‘上海音乐学院优秀毕业生’。”2020年毕业后回到杭州的宋启航,目前从事声乐教育工作。“第一次代表桐庐出战获银奖,略有遗憾,但相信这会是我今后努力拼搏的动力”!
今年6月毕业于浙江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的硕士研究生许苗艺,这是她第三次站上“三江”赛台。虽然一直无缘金奖,但也赛出了感情,因为在这里不仅认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能够开心地与他们切磋技艺,还在专业技巧、舞台经验上得到了锻炼。许苗艺说:“虽然这是一个市级比赛,但能够坚持30多年,含金量不低。现在参赛的选手越来越厉害,实力越来越强,让我看到了自己与他们之间的差距,还是要继续努力,向金奖看齐,机会总会给予有准备的人。”作为西湖区的选送选手,她也很感谢西湖区的厚爱,使她有机会进入总决赛。
参赛歌手风采
“三江”即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1987年,基于对歌唱事业的热爱,“三江”歌手大赛由当时的杭州市群众艺术馆(现为杭州市文化馆)创办,并确定为每两年举办一届,经过34年的坚守和探索,至今已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办赛模式。大赛由各区(县、市)文化馆牵头举办歌手选拔赛,这些基层文艺工作者从田间地头、社会的各行各业中把散落在民间有实力的歌手发掘出来,给予他们机会与发展空间。如今,赛事的规模、参与人数有了实质性的提高,也充分见证了群众文化的蓬勃生命力。
“三江”歌手大赛总导演、杭州市文化馆声乐指导、男中音歌唱家张炜告诉记者,“三江”歌手大赛始终秉持“推新人、出新作”理念,已成为杭州市一项标志性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它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全市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累计推出了1400余位“草根明星”和300余部原创作品,为杭州音乐事业繁荣发展,贡献了不可替代的力量。胡小娥、吕薇、潘音飞、李勇君等知名歌手,都是从“三江”歌赛起飞,走向专业舞台的。
据了解,本届“三江”歌手大赛自4月启动以来,得到了全市文化馆、站和乡镇、社区及相关院校的积极响应,据不完全统计,杭州十城区、三县(市)共举办选拔赛数十场,入围半决赛节目近100个,线下参与人数近5000人次。杭州市数字文化馆网站还设计开发了《杭州市第26届“三江”歌手大赛》专题板块,以专题页面的形式向社会各界发布“三江”歌手大赛各区(县、市)的赛事信息,呈现优秀选手的精彩演出视频与参赛花絮,将“三江”歌手大赛的歌声传递到更广阔的天地,目前专题页面的浏览量已达380多万人次。杭州市及各区(县、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文化馆也充分利用官方政务平台及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西瓜视频等公众平台,及时发布报名、海选等信息,并对每场总决赛作网络直播。国家公共文化云和杭州市数字文化馆网站也对当天的4场决赛进行了全程直播。
(吴昊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