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双堠镇以培育优良乡风民风为工作目标,不断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抓实各项工作,持续优化文化建设环境、全面筑牢文化建设阵地、切实提升文化建设品质,努力把农村建设成生活舒适的乐园、道德示范的家园、生态良好的田园、乡愁记忆的故园。
全力打造精品文化阵地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依托境内丰厚的红色文化、佛教文化、戏曲文化的深厚底蕴,切实加大文化阵地的建设,使文化阵地由平面的、单一的向立体式多样化转变。每年在各种节庆日、纪念日,镇文化站都会通过协办等方式,组织开展民间文艺演出及棋、球类比赛等,并积极对接县委宣传部、文旅局等部门组织开展“文化下乡”活动,通过巡回演出、电影公映、送书下乡等形式将文化送到群众家门口,基本解决了老百姓看电影、看戏、看书的精神文化需求,目前,全镇共拥有文艺剧团3个,广场舞队,太极剑队、门球队等文艺队伍72支,每个行政村都有一支10人以上的文艺组织队伍,常年参加文化活动的人员达2000人以上。
“三轮驱动”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今年以来,双堠镇把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作为一条主线,以“三轮驱动”扎实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文化阵地建设再完善。依托3处省级美丽乡村优势资源,打造县级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点6处;移风易俗文化墙30处,孝德主题广场2处,核心价值观主题长廊3处,不断加强镇村文化阵地建设,提升群众的体验感和幸福感。
移风易俗推广再发力。调整完善行政村的红白理事会人员46名,利用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开展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破除迷信”活动,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破除婚丧陋俗,遏制不良风气,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核心价值观教育再提升。广泛开展“身边好人”“好婆婆好媳妇”“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营造“学典型、当先进”的良好舆论氛围。用活用好宣传载体,加大宣传力度,引导村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核心价值观教育。
创新载体 提升文化建设品质
结合双堠镇实际,创新工作载体,深入挖掘民间文化资源,突出地域特色,不断提升节会文化品味。
一是探索建立文化示范户和村级文化联系员“双配合”制度,探索群文活动新路径。据了解,自2017年起,双堠镇就推出了文化指导员制度,落实村级文化联系员30人,在普及文化知识、组织文体活动、活跃文化生活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今年又探索推出了文化示范户制度,在每个自然村落实了1户文化示范户,并在资金、设备和培训上提供支持,保障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和辐射了2600多户群众参与其中。
二是加大文化设施建设,创新投入常态机制。投入资金120多万元,对高标准打造镇级文体活动中心1处;投入50万元在仲山村、佛住村建起了村级文化活动中心;追加20万元对全镇农家书屋进行完善提升,切实提升全镇文化建设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