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有一种名叫胡杨的树。它在最恶劣、最艰苦的地方勇敢地与命运、与自然抗争。人们赞美胡杨,不仅因为其风姿,更因为胡杨的生命力中蕴含着“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的精神以及敢于斗争、永不服输的劲头。
▲ 豫剧《大漠胡杨》剧照
日前,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百年百部”传统精品复排计划作品,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豫剧团创作演出的现代豫剧《大漠胡杨》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上演。舞台上,艺术家动情演绎了第一代军垦战士以胡杨精神扎根边疆大地的故事;舞台下,观众无不被支边青年的人生经历和悲欢离合深深感动。
195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宣告成立,从此拉开了新中国屯垦戍边事业的序幕。一批批军垦创业者、支边青年、知识青年、转业军人,从五湖四海投身兵团,用青春、热血和汗水为兵团事业奠基。他们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我们希望全国的观众和兵团的二代、三代都不要忘记大美新疆来之不易,那是老一辈军垦战士用血汗换来的。我们在舞台上讲好兵团故事,演绎我们的军人,这就是《大漠胡杨》的创作意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豫剧团团长徐爱华时说。
该剧剧本由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王志生历时两年创作完成,其间几易其稿。2012年,来自邯郸的王志生在新疆偶然了解到老一辈军垦战士的事迹,深受震撼,于是决心创作剧本,将他们的故事搬上舞台,让更多年轻人知晓。为更真切地还原历史,王志生的足迹遍及天山南北,深入采访健在的老军垦战士,将他们的事迹整理出来,并于2014年完成剧本创作。
在舞台二度创作中,导演张平注重运用戏曲程式表现兵团人细腻的内心情感和独特的精气神,而新疆歌舞、快板、四川方言的融入,也显得水到渠成、贴切自然。此外,豫剧传统板式加入多声部的交响乐,让音乐表现力更加丰富。而舞台后区大屏幕的运用则为该剧营造出更真实的情景氛围。
为了培养新人,剧团大量选用年轻演员,其中20多岁的演员占八成以上。他们对上世纪50年代军垦战士的事迹只有耳闻,了解并不深入。为能更好诠释剧中角色,他们走访健在的老军垦战士,和他们促膝而谈,亲耳听他们讲述当年的故事。他们还到博物馆、纪念馆参观,观看资料、照片,加深对那个年代人物的了解。
1990年出生的张培培在剧中饰演女主角段香妮。从18岁到40岁,这是张培培第一次挑战年龄跨度如此大的角色。前三场戏饰演年轻时代的段香妮,张培培能轻松驾驭,到后三场要演中年的段香妮,而且要表现出因操劳过度显得苍老。这下难住了年轻的张培培,她无论形体还是声音都找不到中年人的感觉。于是她走上大街走进公园,观察中老年人的动作,苦心钻研,一点一滴模仿。
经过努力,张培培扮演的中年段香妮得到了导演的认可。“在第五场戏中,段香妮对新疆的那种恋恋不舍让我感动,我每演完那场戏情绪都久久不能平静,觉得自己和这个角色融为一体。”张培培说。
2015年,经过两年的精心创作和打磨,豫剧《大漠胡杨》终于登上舞台。该剧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兵团广大职工群众的喜爱。“剧中发生的事件还原了老一辈兵团人为屯垦戍边事业,在艰苦环境中战天斗地、奉献青春和生命的真实情景。很多老军垦战士戴着奖章来到现场观看演出,看见自己的故事被搬上舞台,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老军垦战士的后代看过演出之后深受感动,说这就是他们小时候听父母讲过的故事。”徐爱华动情地说。
经过多次下基层演出和打磨,该剧日臻成熟。2017年10月6日至11月13日,豫剧《大漠胡杨》作为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赴河南、河北、山东3个省进行巡演,途经11个市县,行程两万余公里,共演出59场,观众达16万余人。
2017年10月9日在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影剧院的演出让徐爱华始终难忘。那一天,演到动情处,演员在台上落泪,观众在台下抽泣。演出过程中,不时有观众将鄢陵县自产的鲜花送给演员。
当晚演出结束后,千余名观众迟迟不愿离场。徐爱华只好临时安排4名演员再次上台清唱了4个戏曲选段。最后,报幕员向观众解释,演职人员晚上还要拆卸舞台设备、转场,观众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剧院。
第二天,穿着统一服装的兵团豫剧团演职人员在街上吃早餐时,有群众走过来夸他们演得好。“我几十年没有看过这么好的戏了。你们从新疆跑这么远给我们唱戏,谢谢!”一名戏迷告诉徐爱华。
“这部戏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有这么多人喜欢,我们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张培培说,巡演那段时间,演员们辗转各地演出,一天演两场都是常有的事。而演员们在一次次的登台演出中收获良多,更深刻地了解了兵团,也让外界认识了兵团。
此次复排,剧组根据专家和观众的意见和建议,对剧目的剧情、唱词、唱腔等都进行了修改提升。最终,日臻完美的《大漠胡杨》征服了口味挑剔的北京观众。徐爱华说,这是演职员团结一致拧成一股绳、一切行动听指挥、加班加点排练打磨的结果。“此次集中力量复排的《大漠胡杨》,受到首都观众的一致好评,让我们全体演职员备受鼓舞。希望通过我们的演出,唱出兵团儿女一心向党的赤诚之心,也让支边青年的形象和精神在舞台上传承延续。”徐爱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