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诗歌故事纪录片《青春之诗》 记录青年诗人的生活与写作

旅游 中国文化传媒网 2021-09-14 13:15

9月12日,第37届青春诗会诗丛首发式暨诗歌故事纪录片《青春之时》启动仪式在北京外研书店举办。“青春诗会”是诗刊备受瞩目的活动,也是诗歌界最负盛名的诗歌品牌活动。第37届“青春诗会”于今年7月30日在太原启动,启动仪式后青年诗人与导师们共赴沁源进行诗歌采风和创作交流,他们的作品随后由长江文艺诗歌出版中心集结出版,展现了15位青年诗人的诗歌美学和创作风貌。

诗歌故事纪录片《青春之诗》 记录青年诗人的生活与写作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吉狄马加,《诗刊》社主编李少君,北京大学教授、知名评论家谢冕,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著名诗人、批评家杨庆祥,青年导演陈兆中,往届青春诗会诗人代表安琪、江汀、吕达、马泽平、周卫民、徐晓、林珊、苏笑嫣、王二冬,第37届青春诗会诗人代表杨碧薇、李浩、康宇辰、李啸洋、刘康等出席活动,首发式由《诗刊》社事业发展部副主任蓝野主持。

吉狄马加在致辞中向第37届青春诗会诗丛的问世及诗歌故事纪录片的启动表示热烈祝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从“青春诗会”走出了上百位优异的青年诗人,我本人也非常幸运参加过第六届“青春诗会”。“青春诗会”的成果展现在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青春诗丛的出版。当前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站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上,正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是非常幸运的。当代青年诗人应将个人经验与历史进程联系在一起,用真情实感书写生活现实,折射人民群众对创造美好新生活的期待。和我们那个时候相比,今天的青年诗人无论是思想的活跃度,还是对诗歌艺术的探索,都更有想法。希望你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继承好中华民族的诗歌传统,在艺术上有新的贡献。诗歌是生机勃勃的,像一条河流奔腾向前,很高兴看到有理想、有思想、有艺术品质的诗人不断涌现。第37届“青春诗会”的顺利举办以及丛书的出版,既是诗人们的个人成果,更是诗坛的重要收获。”

诗歌故事纪录片《青春之诗》 记录青年诗人的生活与写作

吉狄马致辞

吉狄马加指出,《青春之诗》诗歌故事纪录片的启动,对记录和呈现青年诗人的生活与写作很有意义,若干年后,将变成集体的文学记忆、诗歌记忆。期待这部纪录片拍出深度,展现人文精神,反映现实生活和当下诗人的精神风貌。预祝纪录片顺利开拍,取得好成绩,成为经典!

年近90岁的北大教授谢冕与“青春诗会”有着不解之缘,他表示,青春是永远的理想,永远的追求,是永远的诗意。每个人都有青春,但是我们的青春最美丽,因为我们和诗歌联系在一起,和我们的理想追求、痛苦和欢乐联系在一起。一代一代的年轻人走来,诗歌的队伍充满了青春气息,他们把理想、追求、欢乐、痛苦书写成美好的诗句,于是青春就是永远的,不会衰老的。我要感谢诗人们,是你们把中国诗歌变成充满青春气息的诗歌,使诗歌永远焕发青春的光彩!

吉狄马加、谢冕、李少君、付帅共同为第37届青春诗会诗丛揭牌。

由知名导演贾樟柯作为顾问,青年导演陈兆中执导的诗歌故事纪录片《青春之诗》宣布正式启动。本片聚焦青年诗人的成长、奋斗历程,旨在通过影片阐释、呈现“诗人与诗歌”“青春与诗歌”“诗歌与生活”等主题。

贾樟柯由于参加新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的首映而未能到场,特发来贺词,“以青春之事,抒青春之情;以青春之诗,咏青春之志。祝诗歌故事纪录片《青春之诗》顺利开拍!”

李少君表示,启动诗歌故事纪录片《青春之诗》,是一次创新的尝试,甚至有点冒险。我们把诗歌和电影结合起来,想把诗意和美传达给更多的人,传达给更远的远方。诗歌背后的故事还是诗人,《青春之诗》主要聚焦“青春诗会”的青年诗人,希望通过他们青春诗歌的故事,来反映新时代青年诗人的生活、成长、奋斗和精神面貌,反映大时代热血激荡的青春灵魂和生命。执导本片的是一位90后青年导演,就读于北京大学电影学院,我们的想法是让年轻人拍年轻人自己的生活,让年轻人反映年轻人自己的故事。艺术的本质是相通的,让我们共同期待一部90后拍的青春之诗,我们相信年轻一代的才华、艺术和能力。

青年导演陈兆中表示,我们谈论当代诗歌,是在谈论一种青春、一个时代、一种诗意的精神,对于我来说,这次拍摄非常难得,也非常幸运。纪录片《青春之诗》将聚焦当代青年诗人的生活空间和精神空间,关注青年诗人的生长、奋斗和对诗歌的坚守,我想借此片进行深挖,呈现诗人与诗歌、诗与生活、诗与生命这样一个宏大命题。将青春与诗连接,通过青年诗人在大城市下坚守的诗意、诗情,描摹青年诗人的青春形象。我们要拍摄的诗人虽然身份各异,但他们都将凝固成一个整体,组合成一首大型青春之诗。

在对谈分享会上,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著名诗人、批评家杨庆祥,著名诗人安琪,以及第31届青春诗会诗人江汀,与第37届青春诗会的诗人代表杨碧薇、康宇辰、刘康、李浩、李啸洋等展开对话,畅谈诗歌创作与阅读写作等话题,聊一聊“青春诗会”的收获与趣事,分享会由第36届青春诗会诗人苏笑嫣主持。

诗歌故事纪录片《青春之诗》 记录青年诗人的生活与写作

对谈分享会

杨碧薇的新诗集《下南洋》采用一种主题性的系统写法,聚焦中华文明在海外的流变,试图呈现世界性背景下的中华文明。“我在诗中梳理华人下南洋的历史,从泉州港开始写,一路写到广东,是一个长组诗,我在诗集里把它打散了,原来有一个地理线索,从中国到越南,再一直往南走,最后到印度尼西亚。”对杨碧薇而言,“青春诗会”的意义,是在即将迈入中年时永葆青春,她表示会采纳导师张执浩的建议,“为自己过于杂糅丰富的诗歌做减法”。

康宇辰的诗集《春的怀抱》意外与邓丽君的一首歌重名,“对我来说,‘春的怀抱’不仅是青春的、梦想的、爱情的、理想的怀抱,还整合兼容了很多痛苦、复杂的时代经验,但从另一方面它也可以是邓丽君的‘春的怀抱’,二者殊途而同归。”作为一个典型的学院派诗人,康宇辰认为,学院在学识和氛围上,为她的写作提供了帮助。“我的诗歌和研究连接点在‘诗史’的观念上,我试图在诗歌中找到与历史的连接点。历史往往是一个群体的、民族的历史,但诗歌的历史是个人的心灵史,是一种旁敲侧击重新注视历史的方式。”

杨庆祥感到现在的青年诗人越写越好,语言技法、对词语的敏感度,比他们那一辈人更厉害,“我最近读到杨晚晴的一个科幻短篇《妈妈我收集了十颗头骨》,这个小说处理的是诗歌的问题,真正的诗歌是对宇宙的认知和探索。故事讲了一个专门吃人类小孩的外星人,专找会写诗的小孩,把小孩写的诗记录下来,就把这个小孩吃掉。这个外星人在进化的过程中忘记了语言的结构,必须通过对诗歌的学习才能恢复,保证生命延续。这篇小说启发我们,八十年代以来对元诗的关注过分强调内心、技巧、叙事策略。真正的元诗应该是一种宇宙诗歌,不以人为中心,而是与宇宙万物的对话互动。青年诗人应该去探索这样的宇宙诗歌,不要局限在现代主义诗歌遗产,而要对其进行改造、升华和超越。

江汀表示,参加“青春诗会”让自己有机会和自己同龄的诗人交流,大家有不同的审美趣味、不同的观念流派、不同的知识背景,但是能在一个开放的平台上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观看,十分难得。诗歌之外,江汀也写散文,对他而言,诗与散文没有明显的区分,“散文就是我们不知不觉中采用的最日常的语言,表达最直接的、最切身的东西。”

安琪认为,青春诗会对于大部分诗人来讲很重要,把它列为一种写作的方向,不能说全部,但是我想大部分诗人都是这样,我也不例外,我参加完青春诗会感觉了却了诗歌写作的心愿,在当时我把它作为是进入历史的象征。

李啸洋的《花神的夜晚》象征自己追求的寂静和美学的精神世界,他将“青春诗会”视为成年礼,“参加完成年礼,结束了就要开始中年了”“它是一个青春纪念的礼物,非常有纪念意义”。作为电影和诗歌跨界研究者,他感到,电影诉诸于视觉,给诗歌带来蒙太奇,现代的诗不容易被传唱,“我有意识地把视觉性和声音的要素加入到诗歌里。”

李浩为诗集取名《奇迹》,他感到,不可能的事情在诗歌里以艺术的形式发生了,就是奇迹。“我是全身心的投入到写作的人,每天都在想怎么样把诗歌写得更好,怎么把汉语中没解决的问题往前推进”。尽管此前已经出了几本书,但这本《奇迹》是他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本诗集。“能够在‘青春诗会’出版,我感到自己还可以用更为年轻的心灵,继续将汉语诗歌随心所欲往无懈可击的地方继续前行。”

刘康解读新诗集《万象》,题目有两层涵义:“一是包罗万象,代表着无限可能性,分为三辑,第一辑灰色行星,第二辑游行生活,第三辑鹦鹉螺号;第二层意思,它代表着万象更新,我以青春诗会、以这本诗集作为一个全新的起点,作为下一段更深入的写作和思考的契机。下阶段的写作方向是虔诚下来,往下沉、俯下身、沉下心,才会有内在力量的蓄积。”

(主办方供图)

 

责任编辑: 3976DBC

责任编辑: 3976DBC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雷霆万钧版权声明
违法信息/未成年人举报:010-85181169     举报邮箱/未成年人举报:jubao@tomonline-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