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北京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文物局)、中共忠县县委、忠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全国性文物专项研讨会--汉阙文化研讨会在重庆市忠县举办。
研讨会上,全国各地知名文博专家学者和与会嘉宾对汉阙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与讨论。重点围绕汉阙的历史与价值、汉阙的保护与展示、汉阙地域文化研究、汉阙综合研究等主题开展研讨,探索如何更好地做好汉阙的保护、展示、研究工作,以推动汉阙文化发扬光大。
忠县县委书记江夏出席研讨会并表示,“忠州的汉阙各有特色,在全国现存诸阙中均以‘罕见’著称,在考古学、历史学、建筑史和艺术史研究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价值。忠县举办‘汉阙文化研讨会’,旨在提供展示汉阙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交流平台,以期更好地做好汉阙的保护、展示和研究,并期待以汉阙文化为桥梁,促进跨省市、跨区县文化交流合作。”
会上,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郑岩、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罗二虎、中国艺术研究院所长田林、复旦大学教授王金华、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助理研究院陈筱、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长程武彦、重庆师范大学教授邹后曦、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白九江、忠县文管所原所长曾先龙10位专家学者分别以各自最新的研究成果,发表了《川渝石阙的地域异同》《因木生姿—巴蜀汉代石阙的几个细节》《论忠县汉代石阙》《浅谈忠县汉代石阙的保护与利用》《忠县汉阙与三峡盐业》等关于汉阙的主旨演讲。
汉阙是我国现存于地面之上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建筑,距今已有近2000年历史,因此又被称为“石质汉书”。当前,全国保存较好的汉阙有30余处,其中忠县就有4处(7座)。因数量多、年代久、保存好,忠县因此享有“汉阙之乡”的美誉。
参加研讨会的梁先生说:“此次研讨会不仅让我们了解了精美绝伦的汉代雕刻艺术,更让我们知道汉阙的前世今生以及忠州汉阙在全国的地位,忠县的汉阙真的可以称为‘国宝’级的艺术品。”忠县文物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汉阙研讨会规格高、氛围浓,所形成的研究成果也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会后,我们将对此次研讨会交流和形成的成果集成出版。”
同时,与会嘉宾分别参观了忠州汉阙广场、忠州展览馆和白公祠文博景区,忠县对汉阙文化的挖掘展示、保护传承让与会嘉宾纷纷点赞。来自四川文旅部门的王先生说:“忠州汉阙广场集中复原展示了来自全国的部分汉阙,规模罕见,制作精良,连阙身浮雕都栩栩如生,制作水平堪称一流,充分展示和传承了弥足珍贵的汉阙文化。”
专家学者们表示,忠州展览馆体现了“三峡库心·长江盆景”跨区域发展规划和忠州山水的独特韵味,尤其是对汉阙文化的展示,让人印象深刻。它对汉阙的起源、发展、兴盛及传承都进行了充分表达,值得细品。
在白公祠文博景区参观完丁房阙-无铭阙保护情况后,文博专家田先生说:“看到我国现存最高的汉阙--丁房阙和全国唯一的仿木结构重檐重楼式单出阙--无铭阙,被完好地保存于此,感触良多,这两座阙都建于东汉中晚期,也都是因为三峡工程建设迁建于此,迁建难度很大却保存完好,忠县在汉阙的保护和展示方面,算是走在全国前列!”
忠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三峡库区文物大县,忠县将以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契机,进一步挖掘盐文化、巴文化、汉阙文化等文化资源,加快推进皇华城考古遗址公园、石宝寨提档升级等项目建设,让文物活在当下,服务当代,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唱响“三峡库心·长江盆景”大品牌,打造长江三峡黄金旅游带知名目的地。
(忠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