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走出20世纪“新舞台”

旅游 中国文化传媒网 2021-11-04 20:24

1907年上海新舞台开张,意味着中国传统戏曲登上了西方现代剧场的镜框式舞台,率先于新舞台登台亮相的是上海京剧名伶潘月樵、夏月珊兄弟。距今114年。新舞台的建造具有两方面的开创性意义:一是中国戏曲的剧场演出从“唱戏时代”进入了“演戏时代”;二是戏曲开始编演现代时装戏。饶有意味的是,从日本漂流而来的“话剧”竟然也是与“新舞台”同年诞生,即于1907年在上海滩头登陆。于是,本来就是欧美戏剧演出的标配剧场和率先尝试使用“镜框式舞台”现代剧场的海派京剧,理所当然地占有了先机,并且直接影响到后来百余年间中国戏曲的“剧场化运动”。在这方面,梅兰芳等四大名旦和周信芳等京剧改革家于20世纪20年代前后在上海“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创作与演出,为中国戏曲整体走进镜框式舞台的现代剧场起到了探索实验、率先示范的奠基性作用。

以“新舞台”为标志的镜框式舞台现代剧场,其与中国传统戏曲表演的最大不同之处是强调剧场艺术的综合性,强调戏曲表演者、表演者与表演者,以及表演者所置身环境的真实性体验。因此,后来的戏曲新编历史剧和戏曲现代戏的话剧化倾向其实是不可避免的。

反思20世纪一百年来中国戏曲“剧场化运动”的广泛影响,一是戏曲表演程式的京剧化,一是舞台综合艺术的话剧化。长久以来,上述两方面的影响直接导致了中国戏曲庞大体系的趋同化倾向。20世纪京剧的二三十年代、上海女子越剧崛起后的全国地方戏曲的五六十年代、改革开放后打开国际视野尤其举国评奖制度兴起后世纪交汇的20多年间,中国戏曲一波又一波地经历着京剧与话剧的同质化改造。时至今日,包括昆剧在内的非京剧剧种表演都在被京剧的程式规范同化,而包括京剧本身在内的全国所有剧种都在适应镜框式现代剧场的百年进程中被话剧文学、话剧舞台、话剧表演的模式同化着。

梅兰芳先生本人一方面是积极走进新式剧场的先行者、倡导者,一方面也应该是较早觉悟到京剧包括戏曲表演有可能在话剧化和剧场化的风潮中迷失的觉悟者。可惜时代潮流滚滚向前,我们每个人在当时的洪流裹挟中都实在是太微弱、太微观、太微不足道,只有经历了较长时间,甚至经历了百年行旅之后,蓦然回首,方才发觉我们原本来路不同,风格不一,千姿百态的中国各声腔剧种已经越来越趋于同质化和标准化了。

今日,梅兰芳不独作为个人,更作为20世纪京剧乃至戏曲艺术的美学象征,有必要以“梅兰芳”的名义,回顾、反思、盘点、重估20世纪中国戏曲剧场化运动的创造性遗产,包括正负两方面的遗产,从理论与实践上自觉走出20世纪单一的镜框式剧场所导致的中国戏曲同质化、戏曲表演模式化的负面影响,进而在已经迈入21世纪20年后的今天,重新找回中国戏剧主要是中国戏曲多样化表演空间和多样化表演艺术的千年传统,此乃一项紧迫的世纪课题。

(本文系《经典·大师——新时代京剧传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线上发言稿)

 

责任编辑: 4150ZYN

责任编辑: 4150ZYN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雷霆万钧版权声明
违法信息/未成年人举报:010-85181169     举报邮箱/未成年人举报:jubao@tomonline-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