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城市休闲化指数报告》11月26日在上海发布。报告对36个城市休闲发展的现状进行测度与分析,从综合发展水平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重庆排名前5位,表明其城市休闲化程度位居全国前列。这一排名也与上述省市在全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排名相符合,体现了经济与休闲互动发展的和谐特征。
《2021中国城市休闲化指数报告》由上海师范大学休闲与旅游研究中心和华东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休闲研究中心共同组成的《中国城市休闲化指数》课题组联合编制与发布。该报告是课题组自2011年公开发布的有关我国城市休闲化指数以来的第11份报告,也是目前我国有关休闲城市建设测度方面延续时间最长、最权威的研究报告。
报告立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的现状,从经济与产业发展、休闲服务与接待、休闲生活与消费、休闲空间与环境、交通设施与安全等五个方面的43个指标,对列入监测的27个省会城市、4个直辖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的现状进行测度与分析。
据悉,纳入监测的36座城市,合计人口为36912.76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6.37%;合计面积为528741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5.51%;合计国内生产总值为396320.63亿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9.01%。其指数对于全国范围内城市休闲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与示范效应。
报告五个维度分类指标中,经济与产业发展分类指标,主要反映城市休闲化发展的综合能力,是城市休闲化发展的先决条件。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和成都排名前5位,表明这些城市经济发展实力雄厚,为城市休闲化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休闲服务与接待分类指标,主要反映城市的休闲文化、娱乐、旅游等休闲服务设施与接待规模,这是城市休闲吸引力的重要表现。北京、上海、重庆、深圳和广州进入前5位,表明5个城市休闲娱乐和文旅融合发展结构相对成熟,休闲产业发展的整体性优势比较明显;休闲生活与消费分类指标,主要包括城市居民的消费结构、家庭休闲设备等,这是反映城市休闲化质量的关键指标。上海、杭州、北京、长沙和广州排名前5位,反映了上述城市休闲娱乐和文旅市场繁荣,居民用于与休闲相关的综合性消费能力比较强,游客消费支出比较旺;休闲空间与环境,主要包括空气质量、城市绿化覆盖率等指标,代表了一个城市自然环境建设和发展的水平,是衡量居民和游客从事户外游憩活动载体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数。广州、上海、深圳、南京和重庆名列前5位;而交通设施与安全,主要反映城市内外交通的便捷程度和安全性。北京、成都、广州、上海和贵阳排名前5位,这些城市的交通条件相对完善,交通枢纽功能较为强大,使得城市居民的日常休闲活动与游客在当地的旅游活动能够互动协调发展。
报告指出,从总体来看,中国城市休闲化发展水平整体在提升,国家在休闲、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产业政策实施效果明显。首先,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为代表的城市已经进入城市休闲化发展的加速阶段,这一点在疫情防控形势背景下体现得尤为明显,“本地人游本地”成为一种新的特征与趋势,这也表明这些城市的休闲设施、环境、服务等要素体系相对完善,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休闲娱乐需求。其次,相对落后地区的城市休闲化水平进步明显,处于低等级水平的城市数量在减少,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即在人民城市建设理念的倡导下,城市的发展越来越注重人的美好生活需求,越来越关注城市软实力的提升。最后,城市间发展差距显著缩小。11年前,排名第1的城市与排名末尾的城市休闲化指数相差7.64倍,如今只有5.49倍,充分说明城市在整体推进高质量发展,以实现城市间的协调性与均衡性发展目标。
从城市休闲化发展的五个维度看,各个城市彼此之间的差距还是比较明显,反映出我国城市休闲化过程的不平衡性、复杂性与多样性。首先,大多数城市在五个维度上的指标得分均有所提升,尤其体现在交通、环境、经济能力方面,表明11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交通运输治理体系的持续完善,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城市休闲大环境取得了明显成效,这为休闲消费增长后劲创造了扎实基础。其次,36个城市内部的休闲化结构在供给与需求方面存在一定的错位现象。在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大背景下,人民追求美好生活需要的热情高涨,从事休闲消费的动机强烈,但现实的供给是否真正有效地满足了人们的休闲消费需求,是值得思考的地方。当前,建设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已成为新时期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宗旨就是要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因此,如何破解城市内部休闲化发展的不均衡不充分性,显然已成为城市治理的重要任务。
从区域层面看,现阶段中国东部地区的城市休闲化水平依然处于领先状态,中西部地区相对滞后,呈现出由东向西递减的分布格局,与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格局大致吻合。值得注意的是,“东部领先、中部崛起、西部赶超”,正在成为后小康时代中国城市休闲化发展的一个新格局。
从城市规模和能级比较看,规模越大,能级越高,城市休闲化发展优势越显著,越有可能从消费端增加对休闲舒适物的需求,进而导致多种类型休闲舒适物的集聚,最终给人口更加集聚的城市带来更大的多样性休闲福利。
《中国城市休闲化指数》课题组首席专家,上海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楼嘉军认为,我国城市休闲化将步入通过高质量发展以服务民生为特征的新阶段,城市休闲化深入发展将成为缓解社会主要矛盾的有效途径,在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愿景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楼嘉军还表示,城市休闲化发展重点将由水平型和规模型向质量型和内涵型转型发展的新时期;城市休闲化市场服务对象将进入主客共享,并以本地居民为主的发展新阶段;同时,城市休闲化将在建设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中展示引领作用,发挥示范效应。
第六届中国休闲与旅游发展论坛同期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上海师范大学休闲与旅游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休闲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上海市文化和旅游事业发展中心共同主办。来自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宁波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上海研究院和上海师范大学的8位嘉宾在大会上进行了学术交流。
(图为活动现场,由主办方提供)
盖世汽车网2023-03-16 09:1403-16 09:14
盖世汽车网2023-03-16 09:0803-16 09:08
盖世汽车网2023-03-16 09:0803-16 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