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经之路。近年来,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按照上级决策部署,坚持正确导向,推动品质发展,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方面取得阶段成效。
青岛市以巩固提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为抓手,着力推进文旅融合,完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丰富活跃市民游客文化生活,满足市民游客精神文化需求,取得显著成效。2013年,青岛市被原文化部、财政部命名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2015年当选东亚文化之都;2016年,青岛市入选首批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2018年青岛市和所辖8个区市荣获第三届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县;2020年,青岛市被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确定为第一批15个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同年被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非遗在社区”试点城市;2021年,青岛市即墨古城被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公共文化,日益成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成为青岛市凝聚力和创造力不断提升的源泉。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青岛加强政策引导,使得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保障更加有力,建立了由24个成员单位组成的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
按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文化青岛”建设的总体要求,围绕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顶层设计,密集出台了《青岛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规划》《青岛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后续建设规划》《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政策文件,为推进全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创造了良好政策环境。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文化素养的提高和个人品位的提升,也正因此,生活在青岛这座城市的人发现,身边的文化设施不知不觉间变得越来越多,且越来越近。影院、剧场、音乐厅、图书馆等等,频繁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满足着人们日益增长的不同层面的文化需求,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近年来,青岛加强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形成了“便民服务文化圈”。目前,青岛市公共图书馆12个,图书馆分馆208个,“青图驿站”104个,24小时图书馆34处,“朗读亭”50处,文化馆12个,文化馆分馆161个,剧场17处,城市影院84家,注册登记的博物馆103家,国办美术馆3家,综合文化站136处,书店1500余家,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2484个。
被誉为“中国最美美术馆”的西海美术馆,为青岛市民和外来游客提供了全新的建筑感受和艺术体验;以“图书馆+酒店”为特色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青岛筑美印象公寓也于近期启用,现已成为青岛公共文化空间的“地标”性建筑;此外,青岛市图书馆新馆选址工作也已全面启动,一座交通便利、具有滨海特色的时尚文化综合体地标即将建成。
被誉为“中国最美美术馆”的西海美术馆
2021年青岛市启动了市博物馆改扩建项目,该项目建筑面积约5.5万平方米,扩建主体建筑估算约6.9亿元。与此同时,各区市加大了本级文化设施建设力度,近年来建成开放了胶州市民文化中心、崂山市民文化中心、莱西市民文化中心、即墨市民文化中心、李沧区新文化馆和图书馆;城阳区城阳街道城阳村社区为了方便群众参加文化活动就建有六个文化中心,居全国农村社区之首;西海岸新区市民文化中心将于2022年投入使用……这些新规划建设的区市级市民文化中心,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展览馆等公共文化设施融为一体,成为当地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新引擎。
群众冷暖大于天,万事民为先。公共文化服务需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群众需求为立脚点和出发点,充分考虑群众诉求。青岛市以文旅融合为契机,创新打造了一系列接地气、惠民生的文旅公共服务“新常态”。
近年来,在五四广场、奥帆中心等4A级滨海景区组织开展了“欢乐青岛广场周周演”“青岛夜色美”街头文化艺术汇活动和“非遗进景区”活动,提升景区文化品质,更好地丰富了广大游客的旅游体验。
青岛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家唱”群众合唱展演
同时创新开展“走进经典”—微演艺“六进”公益演出活动,组织岛城优秀艺术人才和队伍进商场、机场、火车站、汽车站、书店、市场等公共场所与市民零距离演出和互动,以“不期而遇”的形式,让市民游客在日常生活中与经典文化艺术“美丽邂逅”。与此同时,市博物馆、美术馆等公益文化场馆延长开放时间,面向广大游客打造了“夜色青博”等夜间服务品牌,更好地发挥了博物馆的公共服务功能和社会效益。
青岛,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加丰富。比如,着力推进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工程。全市94处公益文化场馆实现免费开放,每年服务市民超过1000万人次。积极推进农村数字影院建设和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全市年均放映农村公益电影近7万场,实现了每个行政村平均每月至少放映1场电影的目标。对全市农家书屋进行了数字化升级。实施卫星直播公共服务工程,为全市边远山区、海岛居民接入了卫星电视,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实施群众文艺精品创作扶持工程。以中国艺术节“群星奖”比赛为契机,加强群众文艺精品创作,提升文化活动质量和水平。广场舞《豪情鞭鼓俏秧歌》、舞蹈《田野的嫚儿》、小品《将心比心》和《新房之夜》等作品荣获“群星奖”,市文化馆馆长荣获“群文之星”,获奖数量名列全国第一。开展文旅消费促进活动。从2018年开始连续四年纳入了市政府市办实事,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2500万元,持续开展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活动,共惠及群众700余万人次,直接拉动文旅消费5.2亿元,间接实现经济效益116.3亿元。
青岛市第九届“海燕奖”群众文艺原创作品大赛
为进一步加大对文艺精品项目扶持奖励,2019年10月修订《青岛市文艺精品项目扶持奖励管理办法》,参照国家艺术基金及有关省、市文艺精品扶持奖励管理办法,并结合该市实际,共修订内容27条。2020年确立了文艺创作项目和品牌文化文艺活动两个大类,前者囊括文学、戏剧、影视、音乐等12个文艺创作门类,后者主要包括文化文艺节庆赛事、展览展演展映、主题培训讲座及传播推广交流等具有品牌影响力的公益项目。
为建设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城乡的四级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实现公共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青岛市运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利用国家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智慧文旅”信息平台等资源,整合青岛文化信息资源,以互联网+、新媒体+为依托,初步建成青岛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
数字图书馆建设遍地开花。2018年完成了“青岛电视图书馆”项目。依托青岛有线电视双向云平台,将图书馆资源和电视平台融为一体,通过电视点播的方式,就能免费浏览青岛市图书馆的海量信息资源,让民众在家中就可以体验到利用数字资源的便捷。2019年7月,“青岛图书馆联盟数字化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联盟数字化服务平台的建立,将驻青高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党校图书馆、职业院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等30家各领域图书馆资源实现了共享,打破了原有行业壁垒,很好的整合了各馆优势资源,有效弥补了各馆的服务短板,为大众提供了更多的文献信息和更快捷的阅读服务。目前,以青岛市图书馆为“大脑“的全市数字图书馆拥有外购数据库41个,自建数据库10个,共享数据库20余个。其中包含电子图书130万余册、电子期刊达近14万种,电子报纸1千余种,可访问资源总量达到527TB,数字资源年访问量达到2000万次,已成为青岛大众学习休闲的优选工具。
以“图书馆+酒店”为特色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
数字文化馆架起文化产品供给快速路。在传统群众文化活动服务模式开始出现供给“瓶颈”的时段,“文化云”的适时诞生有效激活、打通了群文活动供给的脉络。青岛群众文化云平台于2019年10月正式上线,作为上联下达的文化枢纽平台,已全面完成和国家公共文化云的对接工作,优质活动和资源都可以向上提报,利用国家平台的影响力和推广力,将地域特色推向全国。截至今年9月,青岛群众文化云平台存储用量50TB,视频4860小时,内容涵盖音乐、舞蹈、曲艺、书法、培训、志愿服务、活动、演出等多个方面,点击量超400万次。青岛群众文化云平台与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联动,进行过“2019城市客厅广场民族交响音乐会”“我和我的祖国文化新生活全国广场舞展演”“2020首届乡村歌手大赛”等多场大型活动的现场直播。当前平台涵盖活动预告及在线预约、场馆场地预约、文化服务配送及成绩查询、线上教学、党建园地、文化理论研究、非遗传承保护、文化志愿活动、文化资讯发布等多个功能模块,全方位、多角度开展文化线上服务,与线下活动互为犄角、互为补充,已成为青岛群众文化工作线上主阵地。
“智慧文旅”开辟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新通道。2019年,青岛市开始着手“智慧文旅”信息平台建设,完成了文旅产业经济监测分析平台和“品青岛”公众服务平台的搭建。其中,文旅产业经济监测分析平台整合集成旅游假日统计系统、大数据服务和政府各部门共享交换数据,通过数据可视化展示文旅产业经济运行态势;“品青岛”公众服务平台通过pc和移动端网页、公众号等形式,向公众提供文化场馆预定、文化旅游信息资讯、景区分时预约、文化消费券发放、在线咨询和文化旅游产品购买等服务。
人民群众需不需要、满不满意是评判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的重要价值标准。近年来,青岛文旅局坚持需求引导的原则,积极推动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由“政府端菜”向“百姓点菜”转变。
青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对接,提升公益文化场馆服务效能。打造了创新菜单式、订单式服务模式,把选择权交给群众。城阳区打造了“文化超市”,社区居民可通过文化超市网站选择自己喜欢的文化服务项目,区文旅局根据群众订单配送服务。李沧区在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施“文化点餐”服务,精选出由近百个节目组成的十余台优秀文艺演出、20个种类的培训课程、20部优秀电影组成的文化菜单,利用网络、微信和文化菜单宣传册等方式,让群众挑选自己喜欢的文化活动,将文化大餐送到文化中心。西海岸新区率先创新“你买书,我买单”模式,让市民直接担任文化服务采购员。市民只要办理一张读者证,就可以到新华书店借阅图书,读完后送还到图书馆,由图书馆买单。活动实现供需双方零距离对接,一经推出受到阅读爱好者热烈欢迎,市图书馆、李沧区、即墨区、莱西市等结合各自实际推出了类似的活动,市南区在此基础上,再次创新和突破,打造开通了免费的“网上书城”—青云图,读者在网上下订单,书城直接将读者免费订阅的图书邮寄到读者手中,读者读完后送还到区图书馆或社区图书馆分馆。“青云图”图书服务模式被有关专家评价为“打造区域性阅读中心”的有益尝试。市图书馆自2018年创新实施了电视图书馆服务和“青图U书”借阅服务项目。
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青岛将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让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更加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性、便利性进一步提升,培育和打造更多的公共文化服务精品,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品质和水平,提升文化科技创新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丰富,更有营养的“精神食粮”。
(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