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叩问青铜》再获孙犁散文奖

旅游 中国文化传媒网 2021-12-02 16:51

12月1日,第30届东丽杯全国孙犁散文奖在天津揭晓,陕西散文家胡宝林的作品《叩问青铜》荣获孙犁散文奖·东丽文学奖。今年10月15日,该作品曾获第九届冰心散文奖。《叩问青铜》2021年连获两项大奖。

阅读 |《叩问青铜》再获孙犁散文奖

孙犁散文奖是广受关注的国内重要散文奖项。本届孙犁散文奖评选展示了2018年以来国内散文创作的累累硕果,参赛作品视野开阔,题材多样,书写历史文化,描摹现实人生,展现岁月风云,深掘人生况味,新意迭出。

值得关注的是,胡宝林近万字大散文《叩问青铜》,结构宏伟,气魄宏大,思想深邃,情感饱满,生动流畅,书写陕西宝鸡蕴藏的中国青铜文化之美,给人崭新的审美体验和思想启迪,从上千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奖。

胡宝林告诉记者,《叩问青铜》初写于2000年,2013年重写。写成后投稿给多家报刊,杳无消息。直到2019年10月,《延河》(下半月)才发表出来。又过了几年,到了2021年,《叩问青铜》连获第九届冰心散文奖和全国孙犁散文奖。

“青铜器是在对抗时光的流逝中凸显自己的价值的,能在时光中不老的文字才是真正的好文字。”和孙犁一样既当报人又从事文学创作的胡宝林从容地说。《叩问青铜》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炽热的情感,对这片土地、对文化创造的无比热爱。“以我的作品写下对这方土地和人的深情和敬意。”胡宝林说。

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晓林教授点评道胡宝林是秦人述秦物,是数家珍。以怀旧散文凝视名闻天下的宝鸡青铜器,拂去国宝上的尘埃和锈斑,抚今追昔,意醉神迷。于是发怀古之幽情,扬葩振藻,以文化散文再使令名昭彰。文章取精用弘,以“铜饼遐思”为肇始总论,分述“尊”与宅兹中国、“戈”与杀伐征讨、“鼎”与权利交替存亡、“盘”与贵族生活哲学,终于“制造者湮没无闻”的喟叹。可谓体大思精,铺排纵恣,探幽发微,闳中肆外。

宝鸡文理学院文传院副院长孙新峰表示胡宝林是近年陕西散文界涌现出的一匹青年“黑马”。其写作势头很猛,进境很快,捷报频传。他的《叩问青铜》大散文选材独到,抓住了历史文化名城古陈仓新宝鸡作为周秦文化发祥地、中国青铜器之乡之“根”与“魂”。文章辗转多年写成,可谓“十年磨一剑”,倾情酿出了一坛好酒。陕西省散文学会副秘书长章学锋则认为:也许是得益于在宝鸡日报从事新闻工作的缘故,胡宝林长期深扎周礼故里的文化厚土,以开放的视野和格局,以散文的表达方式,耙梳着传统文化那些熠熠生辉的当下存在。关于这一点,只要走进他的散文集《此生此地》和代表作《叩问青铜》,我们能够很容易地感知到。

南京大学文学博士、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李梅点评道:胡宝林从事文字工作多年,他用心写作,文风严谨,获奖也是必然的。从散文集《此生此地》的初版再版,到报纸、杂志上的多篇文章,都是他深耕于文坛的见证和结晶,也是读者对他的喜爱和肯定,期待他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问世。

宝鸡市现代文学学会副会长、陕西文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柏相说:读《叩问青铜》如同读经,味如稻梁。胡宝林的万字散文《叩问青铜》,集知识性、趣味性、文学性于一身,从铜到器,再到制作青铜器之人,以记者的敏锐、散文家的从容与青年才俊的自如与开阔,成就了散文的时代新气象与文化新面貌。

胡宝林,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宝鸡市国学研究会副会长,现供职于宝鸡日报社。作品刊发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青年报》《延河》《时代报告》《散文百家》等报刊。散文《未完成的抵达》上榜“2017中国散文排行榜”。

(图片由胡宝林提供)

 

责任编辑: 4150ZYN

责任编辑: 4150ZYN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雷霆万钧版权声明
违法信息/未成年人举报:010-85181169     举报邮箱/未成年人举报:jubao@tomonline-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