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北京冬奥,倡导世界和平,中国交响乐团2022音乐季开幕式演出将于1月15日在国家大剧院奏响。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作为音乐季驻团艺术家,将携手中国交响乐团共同演奏布鲁赫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中国交响乐团还将特别演奏“欢乐颂”和平主题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以此作为对奥林匹克运动会再次来到中国的美好祝福。
布鲁赫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由才华横溢的德国指挥家马克思·布鲁赫(MaxBruch1838-1920)28岁时完成,著名匈牙利小提琴家列奥波德·奥尔曾说:“这部作品刚问世时,其形式使人感到新颖罕见。因为,它用洋溢着优美旋律的《前奏曲》来取代古板的奏鸣曲式第一乐章。”时至今日,它仍然是一部脍炙人口的作品。
其中,26号作品的第一乐章前奏曲,光彩照人,也含有一丝忧郁的情调;第二乐章柔板,共有三个主要的主题,且全都是悠缓的旋律,自由地交替出现并交织在一起,第二主题特别具有一种幽思绵绵的味道,结束部分再现第二主题,这也是最后一次狂热的高潮,然后又出人预料地退去,归于寂静;第三乐章末乐章,正主题是一种具有大量双音与四音和弦的热烈的舞蹈般的音型。就曲式而言,它颇像回旋曲与奏鸣曲的结合。小提琴与乐队都有热情发挥的段落,总的情绪是光辉与激情。
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又称《合唱交响曲》,在1826年出版的总谱上记有“根据席勒的《欢乐颂》谱写末乐章合唱。为大管弦乐队、四声部独唱、重唱、合唱而作。”不论就内容还是艺术方面而言,《第九交响曲》都堪称交响曲的金字塔,里程碑式的巨著。它既表现了贝多芬生命和艺术的全部信条及其超人的个性,又体现那个时代的精神面貌,是一部名符其实的人类博爱理想的不朽赞歌。
1824年5月7日,《第九交响曲》在维也纳首演时由当时已经完全丧失听觉的贝多芬本人指挥。背对听众的贝多芬几乎完全听不到曲终时听众极其热列的堂声,担任独唱的女低音示意贝多芬转身面向听众后,他因看到了听众狂热的样子而兴奋异常。在座的每一位听众猛然意识到了贝多芬的耳聋,于是,人们的震惊,同情与仰幕之情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
演出时间:2022年1月15日
星期六 19:30
演出地点:国家大剧院音乐厅
演出:中国交响乐团、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
指挥:李心草
小提琴:吕思清
女高音:宋元明
女低音:张媛
男高音:薛皓垠
男中音:刘嵩虎
(图片和视频均由中国交响乐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