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记者从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
春节假期,四川全省纳入统计的695家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2143.19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2.1亿元,与2021年纳入统计的654家重点景区同口径比较,接待人次增长12.41%、门票收入增长14.74%;
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和攀枝花市“三州一市”150家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196.63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960.87万元,与2021年纳入统计的113家重点景区同口径比较,接待人次增长32.4%,刺激了文旅消费,带动了文旅市场的回暖;
全省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共接待群众243.09万人次。全省文旅产品供给丰富,市场运行平稳,消费持续回暖,未发生新冠疫情、旅游安全事故、重大旅游投诉和重大负面舆情,实现了2022年文旅市场“开门红”。
今年春节在四川,冰雪和阳光旅游受追捧。北京冬奥会和四川省“冬季旅游”系列文旅消费惠民活动效应叠加,进一步激发了冰雪旅游、阳光康养消费热情,浴温泉、赏冰雪、滑雪等成为游客“打卡”的热门项目。其中,西岭雪山景区接待游客7.65万人次,同比增长41.31%;成都融创城、峨眉山、王岗坪、九鼎山、瓦屋山、曾家山等冰雪旅游景区和西昌、米易等阳光旅游目的地人气爆棚。理县毕棚沟景区跻身驴妈妈发布的“全国春节热门景点TOP20”;鹧鸪山滑雪场位居驴妈妈发布的“春节热度升幅最大滑雪场TOP10”排行榜第4名。阿坝州共接待游客65.4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8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57.48%、62.18%。攀枝花市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40.33万人次,同比增长60.18%。
“三九大”旅游人气火爆。三星堆青铜大面具亮相央视春晚、三星堆文物保护与修复馆开馆等极大提升了三星堆影响力,吸引游客8.37万人次,同比增长169.66%,门票收入339.35万元,同比增长154.73%。四川文旅吉祥物“安逸”实体熊猫命名再次带火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假日接待游客7.67万人次、同比增长283.37%,门票收入357.51万元、同比增长323.83%。九寨沟景区门票收入134.51万元、同比增长0.7%。天府旅游名牌带火县域文旅经济,31个天府旅游名县共接待游客2242.6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9.32亿元。
民俗展览活动精彩纷呈。以“欢乐春节安逸四川”为主题,开展全省新春文旅惠民活动2000余项,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出“公共文化惠民”“文旅消费惠民”和“线上展演展播展示”重点活动450余项。各地按照“小型、分散、多样”原则,精心准备“景区过大年”等7种文化惠民场景,开展“写春联、猜灯谜”等10类年俗活动,举办“村晚”“赏年画过大年”展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巴中以民俗文化、巴人文化、米仓古道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备受游客青睐。阆中古城舞龙舞狮进景区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剑门关景区被央视《新闻直播间》现场连线,四川博物院“山海为鉴—亚洲古代文明展”、成都博物馆“富贵长春——中国传统财富文化展”等精品展览吸引越来越多的群众“博物馆里过大年”。
“科技+文旅”新场景新体验丰富。新技术推动文旅活动体验提升、服务升级、吸引力增强。自贡中华彩灯大世界开展“观自贡灯·过中国年”主题活动,通过央视频、新华网、微博、抖音等平台开展直播,推出全景云观灯,打造沉浸式数字景区新玩法,有效激发了线下潜在客源,累计接待游客20.08万人次,门票收入2478.42万元,荣登驴妈妈发布的“全国热门景区TOP10”榜首。绵阳方特东方神画景区吸引游客7.59万人次,综合收入1662.84万元。宜宾市运用激光投影、全息投影等新技术,推出主题光影秀、光影实景演艺和水
近郊游乡村游红色旅游等受青睐。以休闲度假、乡村徒步(骑行)、采摘体验、家庭聚会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游、近郊游、古镇游,成为假日期间众多市民青睐,游客增量明显。三圣花乡、洛带古镇、街子古镇、邛海泸山等景区接待游客大幅增长。全省红色景区接待量近240.84万人次,邓小平故里、朱德故里、川陕苏区纪念馆、红四方面军旧址纪念馆等景区迎来众多亲子游客,利用假期接受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
值得一提的是,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冬季旅游,及时出台系列优惠政策,丰富冰雪温泉、阳光康养等冬季旅游产品,加大航空、景区、酒店优惠力度。推出全省新春文旅惠民活动2000余项,发放文旅消费券1170余万元。九寨沟、西昌、攀枝花3个热点地区所在机场新开8条航线、加密6条航线、每周新增航班94班,“三州一市”4A级以上旅游景区实行门票半价、4A级以下旅游景区门票全免优惠政策,持续激发消费潜力,实现了全省文旅市场“冬季不冷、淡季不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