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由北京戏剧家协会、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小剧场戏剧委员会、《新剧本》杂志、北京市昌平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协办,昌平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天通苑文化艺术中心、北京昌品城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 “纪念中国小剧场戏剧40周年系列活动”在京正式启动。活动同期发布了“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40年影响力榜单”,包括40台剧目、40位编剧、40位导演、40位演员。
记者从组委会了解到,虽然筹备数月的启动仪式因疫情的反复不得不取消线下内容,但后续计划安排的相关学术活动和剧目展演,一旦疫情形势向好,依旧会呈现在大家面前。
从1982年到2022年,中国小剧场戏剧已横跨两个世纪、走过了40年的历程,为中国文艺界奉献了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兼具,传得开、立得住、叫得响的精品剧目。本次活动中重磅发布的“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40年影响力榜单”,引起了业界及社会关注。
这份沉甸甸的榜单,由主办方邀请在戏剧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资深专家和学者组成的推荐组,经过数轮评议和投票之后产生,所有出品制作单位领导及主创全部回避,以保证榜单的客观性、全面性、代表性。
2021年12月29日举办的“榜单”评议会现场
“榜单”中的40台剧目,包括话剧28台、戏曲6台、儿童剧1台、形体剧1台、跨界融合等实验戏剧4台。其中既有中国当代小剧场话剧的开山之作《绝对信号》,也有当代小剧场戏曲的拓荒者《马前泼水》;既有《同船过渡》《在变老之前远去》《家长会》等屡获好评的主旋律作品,也有《恋爱的犀牛》《切·格瓦拉》《有多少爱可以胡来》这些久演不衰的口碑佳作与票房担当;既有《情感操练》《驿站桃花》等上世纪的实验先行者,也有《三昧》《奇怪的狗》等近几年的跨界后生;既有国家话剧院的前身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中央实验话剧院的早期作品《挂在墙上的老B》《棋人》和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我爱桃花》、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木又寸》等彰显首都国有话剧院团的实力,也有上海青年话剧团的《屋里的猫头鹰》、上海人民艺术剧院的《留守女士》、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WWW.COM》、上海昆剧团的《伤逝》,将沪上的小剧场轨迹清晰呈现;殊为可贵的是,《我不是李白》《有一种毒药》《隐婚男女》《水生》《驴得水》《你好,疯子!》《美好的一天》《奋不顾身的爱情》《两只蚂蚁在路上》等新世纪以来涌现的多台民营机构的作品也榜上有名。
小剧场话剧《绝对信号》剧照
小剧场话剧《棋人》剧照
小剧场话剧《恋爱的犀牛》剧照
小剧场粤剧《霸王别姬》剧照
纵览“榜单”中的40位编剧、40位导演和40位演员名单,可谓名家云集,明星荟萃,新老接力,代代传承。从郭启宏、邹静之、过士行、万方、莫言、史航、喻荣军、冯俐、李宝群、林蔚然、雷志龙等几代编剧,到林兆华、王晓鹰、查明哲、田沁鑫、任鸣、孟京辉、李伯男、何念、饶晓志、黄盈、黄凯、赵淼、邵泽辉、丁一滕等几代导演,再到奚美娟、冯宪珍、冯远征、吕凉、金士杰、何冰、陈建斌、胡军、郭涛、邓超、徐昂、任素汐等知名演员,无一不是各自时代、各自领域极具影响力的优秀艺术家。令人感慨的是,还有黄佐临、胡伟民、李默然、陈颙、陈健秋、林连昆、胡庆树、肖惠芳、王向明、卫中、班赞11位已故艺术家入围榜中。组委会原本在启动仪式现场安排了庄严而又颇具仪式感的致敬环节,特别制作了纪念奖杯并邀请他们的家人领取并感言,受疫情影响,这一环节未来可能将通过其他方式向大众呈现。
虽然由于疫情原因,入围艺术家们不能在线下汇聚一堂,但作为戏剧界少见的一次纪念性盛会,此次活动还是吸引了众多演艺界人士积极参与,他们纷纷向组委会发来了热情洋溢的感言,表达了站在40年的时间节点上,戏剧界人士“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植根生活、服务人民,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赤子情怀。
很多艺术家回顾初心,表达了对戏剧和小剧场戏剧的热爱之情。编剧李宝群表示:“小剧场戏剧是可以安放梦想的地方。”编剧喻荣军说:“四十年是一个不惑之年,我希望中国小剧场戏剧在未来能有更多的发展。”导演査明哲说:“我的导演职业生涯是从小剧场戏剧蹒跚起步的……对她,我充满敬爱之情、敬重之意、敬畏之心!”编剧邹静之说:“很高兴入围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40年影响力编剧榜单,我视戏剧如生命。”
导演黄凯说:“正是因为有小剧场,十几年前我才有机会做为创作者登上首都舞台,也希望小剧场戏剧的下一个四十年能继续繁荣。”导演何念说:“简单又纯粹地爱着自己所从事的这个工作。”导演邵泽辉说:“戏剧创作越来越艰难了,我们才有可能会越来越珍惜表达的机会,越来越认真对待每一次创作。也许,回到最开始出发时的状态,是最好的办法。”演员奚美娟说:“作为演员,我的创作受到观众的欢迎,这是让我最开心、最幸福的事。”演员夏力薪说:“我热爱舞台。舞台表演对于我来说就是一种对表演潜能的渴望、呼唤,舞台是深邃的是美的,它是美好想象的一种达成。”
部分入围艺术家影像
北京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杨乾武介绍,本活动以“公益致敬”为宗旨,不以“竞赛”“评奖”为最终目的。所有入围影响力榜单的作品和个人,仅作为代表,希望以此向中国小剧场40周年致敬,向所有创作者致敬,向一切关注、支持中国小剧场的人们致敬。
据了解,上榜剧目的详细资料和视频片段以及上榜艺术家的文字和视频感言将陆续在主办方、承办方公众号中刊发并播放。
据介绍,“榜单”的发布仅是未来系列活动中的一个“精彩的序篇”,接下来,主办方还为热爱戏剧的年轻人量身打造了以“忆青春”“过青春”和“致青春”为主题的形式多样的活动。
天通苑文化艺术中心作为此次活动的基地,不仅将举办面向普通大众的多达40台(场)的演出、学术放映、交流、讲座和展览等互动活动,结合网络直播、短视频等线上线下互通的方式,让戏剧文化宝藏再度焕发光芒,还将推出针对戏剧爱好者的“新青年再出发”孵化平台项目,旨在挖掘青年戏剧人才并助力他们在艺术领域健康成长;而预计在今年暑期推出的“回天艺术节”,将把活动推向高潮——艺术节将以“推新人、出新戏、发新声、聚新力”为主旨,推出面向青年戏剧人的扶持和奖励计划,以青年人的新风尚在青年人的新空间里呈现青年人的新表达,让戏剧青年在阳光而又健康的氛围中,追逐自己的艺术初心,接近并实现青春梦想。
作为首个线下活动,“剧影晏然——李晏小剧场戏剧摄影展”已在天通苑文化艺术中心开幕,其展出的百余幅作品全部来自摄影家李晏30年来为小剧场戏剧演出拍摄的精彩剧照,展览现场也让观众置身于一段“时空隧道”里,一边徜徉在流动的艺术之河,一边领略小剧场戏剧的“高光时刻”。
戏剧摄影展现场
此外,3月27日世界戏剧日当天,纪念中国小剧场戏剧四十周年系列活动暨2022年回天艺术节展演剧目征集也将正式启动,一系列以“推新人,出新戏,发新声,聚新力”为主旨的“新青年再出发”板块,将助力文艺青年实现他们的戏剧梦想。
(本文图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