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南方观察丨南沙人:先秦遗韵三千年

旅游 中国文化传媒网 2022-04-08 16:51

2001年,是广州市南沙区发展史上是一个颇具神秘色彩的年份。

 

南方观察丨南沙人:先秦遗韵三千年

 

广州南沙鹿颈村遗址发掘现场一角

当年3月,先秦古南沙人骨骸于大角山西畔的鹿颈村出土,该骨骸是目前广州地区保存最完整、时代最久远的人体骨骼标本,他们曾经是3000年前就从珠江向海洋开拓的移民,被学术界命名为“南沙人”;2001年5月,鹿颈先秦遗址旁边的大角山北麓发现了鸦片战争时期抗英将士的大量骨骸,他们是曾经守护南中国海关要塞的赤子英魂;2001年7月,广州市委常委会决定组建广州南沙开发区建设指挥部。

11月,广州市委、市政府在南沙区召开“广州市加快推进南沙开发建设现场会”,次年4月省委、省政府再次召开南沙开发建设现场会,南沙大开发的序幕由此拉开,自此广州再次阔步走向海洋。先祖、先烈与南沙开发之先驱们在同一时期甚至于同一区域不期而遇,一度让我觉得冥冥中自有天意。沉睡千年的祖先们,寂寞百年的烈士们,是什么让你们迫不及待的重现人间?你们也感觉到了深蕴在这片荒寂千年的土地里奔涌不息行将喷薄而出的热量与勇立潮头扬帆启航的梦想了吗!也因这一念想,我曾以先秦遗骨为引写过一首关于南沙之梦的诗作:

来自新石器时代的遗存

头骨复原的铜像 没有呼吸

亘卧于广州之南

是三千年前

凝成的肌骨虬结 目光

穿越丹心碧血的伶仃洋

穿越郑和宝船的远帆

穿越硝烟弥漫的虎门大角

曾经闪亮 寂寞 悲愤的目光

逐渐斑驳逐渐苍凉逐渐沉静

却隐约稠密着泼洒着喷薄着

耿耿千年——

关于南沙的梦想

……

南方观察丨南沙人:先秦遗韵三千年

出土的“南沙人”骸骨

神秘主义始终不足深究,遗址里出土的文物才是实实在在可供研究可供解码的存在。鹿颈先秦遗址自上世纪90年代初被发现以来,分别在2000年和2002年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确认遗址面积约1万平方米,属夏商时期沙丘遗址。遗址出土了大量纹饰丰富的陶器,种类繁多的石器及工艺精细的骨、角、蚌器等,此外还发现了大量保存完好的人体骨骼,被誉为“广州第一人”的“南沙人”便是其中最完整的一具骸骨。依据该人骨复原而成的南沙人头像被分别安放在番禺博物馆和大角山脚下天后宫景区内。这次考古发掘是广州至今发现范围最大、出土器物种类最多,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先秦遗址。它用物证再现了古南沙湾的旧貌:3000-4000年前古海湾曾经一度繁荣,居民密集,但在商代以后曾一度废弃,主要用作墓葬场地,直至唐代才重新兴盛起来。从出土的生产工具可以看出来,南沙先民们生活以渔猎捕捞为主,辅以采集、狩猎,或许也有一些极为简单的原始农业经济。

南方观察丨南沙人:先秦遗韵三千年

 

古南沙人与西樵山先越人文化一脉相承,是典型的岭南土著越族文化。也体现了古越族由山向海的发展历程。须知古南沙不过海上一孤岛而已。《珠江三角洲一万年来环境演变》有载,随着珠江河流淤积,4000年前海岸线才到番禺镇南,珠江口依然是十分宽阔的大海湾。就在这一时期,就在这珠江虎门入海口一带,东莞村头遗址、南沙鹿颈遗址等大量出土,显示出该区域为岭南海洋文化之萌芽,也是其时岭南海洋文化之核心。《山海经》说“番禺始为舟”,海洋文化离不开船,鹿颈先民们在岛上定居,没有船殊无可能。

先秦时代的越族文明无疑是落后的,但他们的造船技术自有其独到之处。考古学证明4000年前岭南先民已利用独木舟在近海活动,距今3000年左右,岭南先民已经穿梭于南中国海乃至南太平洋沿岸及岛屿。也因此,这些区域出土的文物文化元素多有相通之处。这也许就是最原始的海上丝绸之路的雏形了。其实,珠三角一带先秦遗址出土甚多,单以南沙岛(现南沙街区域范围内)而论,已经确认的先秦遗址就有果园山遗址、鸡公山遗址、金洲山遗址、合成村遗址、白藤滘村遗址、小虎岛遗址等。

只是,现如今所有的遗址从表面上看也不过是一片荒烟荒草,把一世刀耕火种的历史童年深深地埋到了地下,甚至于鹿颈先秦遗址所在地已经被厂房等建筑所覆盖。每每在大角山下行走,经过那一片萋萋芳草环绕的厂房,就有那么一瞬间,历史和现实仿佛在这里凝结,怀古之幽思与眼前之芳草纠结成蜿蜒无边的思绪,到3000年前海洋文化的源头去,探一探究竟……

 

南方观察丨南沙人:先秦遗韵三千年

 

广州南沙鹿颈村遗址发掘现场

遥想数千年前,古南沙人拄着木棍,抱着坛罐,也揣着希望,登上了舟船。在似乎永远也看不到尽头的海上漂泊,他们或者神情惶悚,或者表情木然,或者神色振奋。重复着他们千百年来的习惯,觅食、探路,并寻找可以安家的地方。即使在那个年代,这也并不算远征,同时代已经有不少先进部落的人远洋海外了。即便如此,在这茫茫的大海上,他们简陋的小船也随时有倾覆的危险。或许他们有向导,或许他们的向导就是为族人寻找出路的先行者,勇敢的先行者曾经到过那个地方,他向族人们描述了那蛮荒而神秘的岛屿:那里被三座山包围着,花草葱郁吐艳飘香,低矮的丛林里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物产丰盛,没有猛兽,可以避风,那是个可以安家的地方啊!

凶残的三头蛮部落天天攻击我们,我们族人应该远离纷争,来一次远征,去一个安静的地方生存发展……一笑,所谓“三头蛮部落”当然是无端的臆想。古南沙人举族迁徙到一个偏僻的岛上,想必有其不得已的原由,或是部落争端,或逐渔获而居,或因天气、环境所迫等等。幸运的是,他们找到了这一片“孤悬海外”的宝地:三面环山,植物葳蕤,海产丰盛。疲惫的古南沙人驻扎下来了,点燃了第一簇篝火,点燃了南沙千年前的梦想。开垦了第一片田园,打鱼、采蚬,在深深的荒芜中,在未来的南沙湾畔,开启了南沙的新石器时代。

他们是在为生存而战,祭祀、探索、渔猎、开荒、制作工具……他们充满了种族的活力,鱼、虾、蟹、蚌、生蚝是他们日常的主食,男人们用石斧劈柴,女人们用陶罐烧水,不时还可以上山摘些野果打些野味改善伙食,日子忙碌而充实。或许有的时候,巫师和酋长也会带领他们跳起野性的舞蹈,勇士们拿起武器展示力量和速度。沙丘成了他们的乐园,岩石成了他们的祭台。他们也会老去,并最终把肉身交付于大角山畔的土地,把古越人生命的密码隐藏在这片哺育了他们的土地。时光荏苒,不知什么时候起,古越人在南沙的痕迹被时光抹得干干净净。

南沙岛周围沙坦淤积形成了三角洲,关于南沙先民的一切湮没于藤草之间,被尘土所层层覆盖。然而,或许是先民特殊的智慧,又或许是上苍的眷顾,古南沙人肉身收敛的那一方土坑,竟奇迹般在周围形成了适合骨架保存的“贝丘”,使人体骨骼钙化而千年不腐。须知岭南土壤偏酸性,骨骼很难长期保存,即便是全广东目前发现的先秦时期的人骨架标本也只有寥寥几处,“南沙人”骸骨的出土因之尤显珍贵。无情的时光让曾经的真实变得虚无缥缈,却在数千年后被古南沙人执拗地用一种特殊的形式把虚无还原成真实,留下了他们到尘世一游的铁证。

(供图:南沙区文体中心、印象南沙)

 

责任编辑: 4162SKX

责任编辑: 4162SKX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雷霆万钧版权声明
违法信息/未成年人举报:010-85181169     举报邮箱/未成年人举报:jubao@tomonline-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