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艺术 | 《书画里的中国2》:抒写文化的中国式浪漫

旅游 中国文化传媒网 2022-07-24 16:17

人们在品书赏画时,看的不仅仅是尺幅间用笔的顿挫转折和墨色的层叠有致,画作背后暗藏的传奇故事以及画者身上的爱恨情仇、命运辗转也是大众为之津津乐道的话题。一旦言至中国文墨界最有名的坊间故事,就不得不提到雅俗共赏的“唐伯虎点秋香”,唐寅风流倜傥、潇洒不羁的骚客情长,都在这一段佳话逸闻中千古流传。但轶事究竟只是轶事尔,历史上的江南四大才子之首唐伯虎却仙妻早逝,其与妻子沈九娘的凄美爱情才是正史上一段真正的旷世绝恋。

这一故事,正是在北京卫视《书画里的中国2》节目中由一幅唐伯虎《江深草阁图》引申而出,背后故事的展现与演绎既让这幅传世名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力,也让这段传奇佳话在大众媒体上为更多人所知晓。

艺术 | 《书画里的中国2》:抒写文化的中国式浪漫

进行到第二季,《书画里的中国》已经不止于对中国书画艺术进行批讲与赏析,恰如其题中之意,节目以书画为线索,钻研、传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古意雅致,并由此引申到文化意义上的新解与再创,从书画中透视中国。

娓娓道来,以专业表达呈现中国式浪漫

对于一档文化类节目而言,知识普及、文化传承的功能显然是无需赘言的责任。但如何在普及文化的同时做到好看好听、引人入胜,却并非不言自明的问题。可喜的是,对于这样的难解之题,《书画里的中国2》找到了一个讨巧的方式——书画本就是雅致浪漫的澄观之物,把握住这一特征,便可娓娓道来地述说书画里典藏的中国式浪漫。

节目每期聚焦一幅国宝级传世名画,从画风技法到与之有关的文化典故都被和盘托出,《千里江山图》《富春山居图》《洛神赋图》等千古名作,都曾在节目中得到鞭辟入里的讲解与延展。而为了保障文化节目的知识准确性,节目邀请了业内专家坐镇,用“内行看门道”的视角奉上饕餮的文化大餐。

譬如,为解释开创青绿山水画风的《千里江山图》为何数百年后仍然艳丽之谜,节目邀请了中国传统绘画矿物颜料制作技艺传承人张蕊,带领嘉宾丁程鑫亲手制作青绿矿物颜料;为述说《洛神赋图》的翩跹神态,节目邀请梅玮来讲述其曾祖梅兰芳大师创排《洛神》剧目时的创作细节;为讲解《富春山居图》不着颜色即可描绘层峦叠嶂景色的秘密,节目邀请荣宝斋专家徐浩然批解国宝所用纸、墨的制作流程与特征……

某种意义上,《书画里的中国2》像是一堂有关历史名画的生动大课,先抛出问题引起注意,再由专家在体验与实践中夹叙夹议、且批且讲,于起承转合之间将专业知识送达观众的脑海与心间。

与此同时,节目还用情景演绎的方式再现历史故事,增加专业知识的趣味性。丁程鑫再现“天才少年”王希孟解锁矿石颜料的灵光迸发;虞书欣大唐贵妃造型彰显盛世气魄;周洁琼一袭红裙弹奏琵琶、翩翩起舞,激发吴道子的创作灵感……在这一幕幕精彩纷呈的情景演绎中,观众仿佛置身画内,古装剧的服化道在一档文化类综艺上“卷”了起来,让书画的魅力得到更有镜头质感、电视语言的现实态转化。

而这正是节目坚守的传承与匠心,在娓娓道来的悠悠节奏中讲述古人的创作心境与价值情操,用专业的笔力与手法讲解祖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恰如节目中所讲,宋人为看假山石中投进一缕月光而坐等整夜,这是中国古人特有的浪漫,也是节目抓住的创作核心思想——用中国式的表达讲解中国式的澄雅,用不急不缓的节奏批注中国书画的百态媚生。

生生不息,以点带面彰显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如果将《书画里的中国2》比作一堂文化课堂,那么讲解就只是这堂课上的“讲授部分”,一节好的教育课还应该包含实践与体验。立足北京的独有文化优势,节目带领观众走进大量与书画有关的真实场景,在与古人“风月同天”的场景之内更真实地感受书画的创作心境。

一方面,节目在毓秀景致中重设古画中描绘的风雅场面。譬如在颐和园摆设《事茗图》同款茶会,于居庸关赏《皇都积胜图》的绝美风光,在三岔河口体验《运河督运图》中运粮人的辛勤劳动……尤为值得关注的是,节目在收官之期完美复刻了宋代画家马远绘制《西园雅集图》中的场面,在园林之盛、宾主之雅、游宴之乐的妙趣横生中举办“中茶书画雅集”。王刚、倪萍、许力、崔景哲、杨坤、白举纲、周洁琼等嘉宾共同饮茶,畅谈尺幅之间见雄伟中国的感悟,有感而发地创作雅集图,体会与古人意境相同的雅集妙趣。

让自己成为画中人,让画成为景中物,“人在画中游”的实景重设某种意义上建构着古今对话的交流场。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对谈,而是让嘉宾作为观众的代表,在同位置、同环境、同心情中体会古人创作的肆意畅快。

另一方面,节目在北京文化地标中找寻名画背后的历史故事。梅兰芳纪念馆中,梅大师手绘的《洛神》图与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惺惺相映;万佛堂前,辽代浮雕的宏伟壮观也隐藏着《八十七神仙卷》的作者秘密;白塔寺下,潜藏着黄公望遭牢狱之灾后的脱俗心境;路县故城遗址公园里,古今建筑遥相呼应引得罗云熙“后之视今亦如今之视昔”的感怀……

通过实地探访的形式,《书画里的中国2》用更直观的方式揭开了中国古代画作的神秘面纱,也为名画增加了更加丰富的信息增量。与此同时,场景与名画形成了文化意义上的互文,节目让两种文化价值相互补充,以画为线索串联起北京的文化地标,成为对北京古都文旅资源的别样推介。

覆盖北京,辐射全国,《书画里的中国2》不仅仅讲述北京的文化历史,更将视野放大到全国,在书画的索引下展现中华文脉之源远流长。而北京作为中国的文化中心,节目用以点带面的方式洞悉中华传统文化的瑰丽奇美,在深耕地域文化土壤的基础上透视传统文化的生生不息。

久久为功,活化文化实现有效传播

让文化入耳入心,让大众真正自发地成为文化传播者,这才是一档文化类节目应该实现的有效传播。《书画里的中国2》正在用尽浑身解数,让这种有效传播切实发生。

在每期节目的末尾,“时光茶馆”都会举办“书画致敬书画”主题画展,让小朋友、青年嘉宾以自己的采风、学习感受作画。让节目嘉宾先参与起来,再展示画画的趣味与魅力,在电视荧屏上引导更多人参与到文化传承的行动中,这是贯通古今、面向未来的传承思路。

这种尝试与思路也的确获得了良好的收效。罗云熙为《洛神赋图》创作第六幕,为这段凄美爱情续写完美结局;殷国超在《富春山居图》的灵感启发下创作《再见富春山》,想象黄公望看到几百年来后人对他的精神传承;倪萍用油画致敬《运河督运图》,自行车的意象带来悠远隽永的无限遐想……

更为可喜的是,在小朋友们的笔下,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神舟十四号成功发射、环境保护等现实议题都被用画笔记录下来。童年的创意彰显着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而这些颇有深度的议题也反映着孩子们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与聚焦,《书画里的中国2》在小朋友的参与中更突出了文化的代际传承之绵绵不绝。

久久为功,深耕文化,这实际上是北京卫视在国潮文化综艺领域一直在做的事。从《上新了·故宫》《遇见天坛》到《最美中轴线》《书画里的中国2》,北京卫视致力于从主题意蕴、形式框架、内容延伸等方面拓宽创作路径,弘扬传统文化。《书画里的中国2》还特别加入了少年视角,让文化专业化、呈现方式影视化,令全年龄段观众对书画文化有了新的认知并自发参与进来,这也是创作路径活化的外显性体现,最终实现了节目号召力和口碑的日益提升。

 

延伸阅读

 

责任编辑: 4161HSS

责任编辑: 4161HSS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雷霆万钧版权声明
违法信息/未成年人举报:010-85181169     举报邮箱/未成年人举报:jubao@tomonline-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