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神榜:杨戬》:做具有中国精气神儿的动画作品8月19日,国漫电影《新神榜:杨戬》正式上映,随即影片便冲上微博热搜第一。观众对其中展示出的“全新古风奇幻世界”“三维水墨太极图视效”以及杨戬不同以往的形象感到眼前一亮。“新神榜”的杨戬是什么样?电影又为国漫做了哪些创新?日前,导演赵霁接受记者采访,讲述了国漫《新神榜:杨戬》的创作细节。
《新神榜:杨戬》由追光动画携手阿里影业旗下动画厂牌小宇宙未来事务所共同打造,影片取材自民间神话故事。杨戬和沉香都是民间传说中“劈山救母”的主人公,此次影片将两个故事创新融合,从全新视角解读杨戬、沉香两代人“劈山救母”背后的真相。
为什么选择杨戬?赵霁说,杨戬是一个极为特别的中国神话人物。“杨戬这个角色具有广泛认知度,但很少有专门阐述他的故事。这也说明杨戬这个人物有很大的想象延展和创作空间。”谈到影片中的故事设定,他表示,影片外壳是劈山救母,杨戬、沉香的行为动机都基于亲情,情感核心是为亲人赴汤蹈火。“杨戬对亲情的表达比较克制,但可以看出,杨戬知道沉香自幼和母亲分开,很理解沉香,同时又对沉香成长中缺失亲人的陪伴感到愧疚”。赵霁说,“电影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在于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解读,这个故事本身的维度非常丰富。”
观众在观看时明显感受到影片构建了一个前所未见的神话世界,无论是人物形象设计,还是画面风格,都呈现出一种现代感。比如对杨戬性格的呈现,就设计了口琴和一段由口琴演奏的音乐,成为杨戬略显慵懒性格以及落魄境遇的完美注脚。对这一设定,赵霁说,口琴既是杨戬所乘飞船的钥匙,也是他平时把玩的物件,表达了他闲适逍遥的性格。“不同于以往影视作品中高高在上的杨戬形象,这次我们创作了一个不一样的杨戬。并且在这部作品中,我们也设计出了不一样的音乐元素,包括四大天王的琵琶,以音乐打斗的桥段,这些丰富的变化让影片更有看点。”
在《新神榜:杨戬》全国首映礼活动现场,制片人路晞介绍说,作为《新神榜》系列第二部影片,《新神榜:杨戬》依旧延续了以‘经典文化传承创新’为核心创作理念。“该片故事背景发生在魏晋时期,所以片中无论是建筑、服装、美术等都尽可能多的从传统文化中取材,将东方式的美传递给观众。”赵霁也表示,影片将各个朝代各种样式中式古建筑的元素都融入其中,“希望能透过电影,让当下的观众了解到中国的古建筑形式形态的丰富性,从而对传统文化更感兴趣。
为了更加饱满地呈现动画细节,创作初期,《新神榜:杨戬》的制作团队前往敦煌采风。“我们主要考察的是魏晋时期的视觉风格,在那个时期,各地的文化都在敦煌交融,当地的文化元素非常丰富,这给了我们非常多的启发。影片中很多镜头和场景都来自敦煌,如瀛洲整体呈现上参考了敦煌的月牙泉,婉罗的飞天舞参考了敦煌飞天壁画,包括敦煌四五种非常典型的色卡也在片中有所运用。这些元素可以把我们想要的中式古风奇幻感觉很好地表达出来。”赵霁说。
赵霁透露,团队在采风过程中,还去过一个很小众的博物馆,那里有各个朝代的窗户,“这里展示出的奇形怪状的窗户,在图片里都没有见过,但是仔细观察窗户以及和窗户衔接的结构变化,为我们创作动画作品带来了很多灵感。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多值得挖掘值得呈现的美。”除了去敦煌、陕西等地采风,大量古籍也成为《新神榜:杨戬》的创作来源,并体现在影片中人物和风物的小细节上。
比如杨戬所穿的鞋是中国最古老的足衣木屐的一种,其麻绳编织方法参照了古籍里的编花;杨戬的发冠、扎染头巾和云纹外袍等服饰细节也包含有中国古典元素;他乘坐的木船上放置了魏晋时期名士们喜欢倚靠的胡床。不仅如此,电影中还有很多来源于《山海经》的奇异生物,如比翼鸟、四臂刑天、蒲牢、开明兽等。“这些细节观众不一定能一下子发现,但相信通过这些藏在细节中的国风之美,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让观众更好地感受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从而形成文化自信。”赵霁表示。
很多观众对影片技术特效印象深刻,小到人物的服饰,大到动作场面的呈现,无不让观众感觉到追光动画电影在技术上的突破。尤其是三维水墨太极图大战中片中太极图三维转二维的呈现效果,赵霁介绍,关于太极图的部分,太极图水墨质感的场景是制作中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在古籍记载中,这是一个很厉害的法宝,但它并不是一个实际存在的场景,而是虚幻的空间,仅这个部分的设计到最后制作,设计团队就用了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
“这一设计的难点在于如何从三维场景过渡到二维水墨风,平面的纸和一个立体的桥无法衔接,所以我们把三维的桥做了大幅度的卷曲动作。在太极图水墨画中,还有一层东西是宣纸一样的质感,我们的做法是在环境层,比如在地面石头上面加了一层这种宣纸的感觉,在不同的角度下都能感受到传统水墨画的质感。”赵霁介绍说。
再如片中婉罗在仙乐坊里跳的飞天舞,这一呈现难点在于舞蹈本身,需要在失重的状态下去呈现舞蹈。赵霁说:“首先团队找到了专业的舞蹈演员去演绎敦煌舞,让舞蹈团队先在地面进行了编舞设计,用动捕技术呈现在立体的空间中,并增加了360度的空间变化和摄像机运动,之后再调整动作,反复尝试。舞蹈老师参考三维动画调整动作,我们也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动画师沟通舞蹈的走位和编排方式,反复修改磨合。”
观众可以注意到,敦煌飞天这场戏中,所有角色的飘带都在飞。实际上,让它们飞起来在技术上不难实现,但要保证它们在舞动的时候既不缠绕在一起,同时又要在视觉呈现上保持协调舒服美观,对于创作者而言是个不小的挑战。“舞蹈演员跳舞时没有无重力飘带,制作的时候却需要把飘带加上去,这就要考虑到如何配合角色,并且要符合科学的物理状态。处理人物动起来的飘带和头发,这是全片最具挑战的一部分,一个镜头中的一个角色就需要花费至少一个月,是普通镜头20至30倍的工作量。”赵霁说。
如果说曾经,国产动画电影的技术特效还一度被观众所诟病,随着创作者对技术的不断探索,近年来中国动画在制作技术已经日趋成熟。对于现今中国动画电影在技术特效上能够达到的水平,赵霁直言,“在技术水平和生产力上,我们在飞速接近世界的顶尖水平,而且我们的生产效率是远高于国外的。我们跟海外同行交流,他们也是非常惊讶于我们的成长速度。当然,从创作经验和行业人才培养的角度,我们从业者还需要继续努力,借助中国传统文化,努力表达具有中国精气神儿的动画作品,让更多观众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图片来自片方)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