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27日,西安话剧院原创话剧《路遥》将亮相河北唐山丰南剧场,参加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角逐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第十七届文华奖“文华编剧奖”。
西安话剧院话剧《路遥》用深入路遥内心世界的细腻笔触、兼具文学性和哲学性的文字风格、突破时空壁垒的心灵对话、充满诗性隐喻的呈现手法,以及多维度人际网络的对比衬托,将路遥在生活中的艰难、困顿与烦恼,在文学道路上的追求、曲折与成功,在思想上的澄澈、奋进与清醒一一展现在观众面前,以一个平凡之人、血肉之躯的角度,塑造了路遥的不凡与伟大,使路遥成为一个更具典型意义的人民作家、时代英雄。
剧中的冲突类型多体现在人物的内心冲突之上,围绕主角路遥所出现的挚友、妻子、兄弟、朋友、同学、父母、专家,以及其他配角人物等,都从各个角度使路遥的内心世界得以外化,让观众们看到他在现实生存中的困窘与抉择、彷徨与坚守、孤独与舍弃,在强烈的情感共鸣中实现灵魂的叩问和心灵的震颤。
路遥是人民的作家,是“时代的书记官”。在路遥与弟弟的相处中,我们看到他为作品的出版奔波;看到他为了创作小说下到矿井去采风、将身边人作为小说的原型细致观察;看到他纵然生活窘迫也从来不曾放弃写作,即使缠绵病榻也依旧惦记着自己的写作计划;看到他面对荣誉不愿将自己的人生之船停泊在某个温暖的港湾,而是要“排除舒适,斩断温柔,继续扬起风帆,驶向生活的惊涛骇浪之中……”
“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一定是写人、塑造人的,文艺创作必须把人物刻画放在第一位,而且要使之典型化。所谓典型化,就是人物塑造要做到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典型化的核心在于真实。这里的‘真实’并不是指剧本写张三的故事,舞台上的人物就要像张三,而是剧作者所塑造的‘张三’虽然只是‘这一个’,却具有普遍意义。”话剧《路遥》编剧唐栋表示,对于路遥来说,“文学好比一双清澈的眼睛,容不得半点沙子;文学犹如一颗圣洁的心灵,容不得丝毫的亵渎”,他像圣徒一样把文学作为自己一生的精神伴侣,将自己深深地扎根于人民之中。在他看来,“一部作品,能做到家喻户晓当然是好事,但真正的好,那是要走进读者的心里”,这不仅是剧中路遥的愿望,同样也是话剧《路遥》的愿望。
(西安话剧院供图)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