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艺术 | 《做妈妈》:是治愈剧,更是生命教育课

旅游 中国文化传媒网 2022-08-05 19:25

凡是来到77剧场的观影者,都会被剧场外坐在白色检票口上方的积木形人偶所吸引。这个貌似没有性别特征的人偶,只有当你踏入小剧场中,伴随情节的渐次推进,才会发现:她是剧中主角小女孩的“妈妈”——缺席,但也存在。

《做妈妈》,是这场舞台剧的剧名,初听此名的观众会以为,是一部探讨亲子关系中母亲角色的剧,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多为母亲带着孩子来观影。在一个丧偶式育儿成为热词的当下,原本该词是指家庭教育中一方的显著缺失,但在现实指向上,却是那些“明明有老公,活得却像个单亲妈妈”的女性的内心体验。

亲子关系中父母任何一方的缺席,其实都是对孩子的不尊重和不负责任。无论是现实生活中“活得却像个单亲妈妈”的为母者,还是《做妈妈》剧中“活得确像个妈妈”的为父者,角色的换位和重新确立是我们通向健康亲子关系的一条路径,虽然这不是唯一的。

一堂生命教育课✦

7月27日,北京77剧场,由爱丁堡前沿剧展与抓马教育联合制作的成长治愈剧《做妈妈》隆重登场,拉开了首轮为期11天的公演。“《做妈妈》首演成功落幕,虽然今天大雨,但仍然没能阻止大家重返小剧场的热情,现场座无虚席。演后谈都持续了一小时,要不是剧场要关门,估计观众能聊到半夜。”一位负责人感慨地说,“一部没名的新戏要连演11场,我一直很担心它的票房,临近开场,突然被告知月底前的票全部售罄了……不管日子好坏,文艺生活依然是刚需。”

做妈妈》故事出自一位英国父亲卡尔的自传《The Owl at the Window》(窗边的猫头鹰)。说的是卡尔妻子因为癌症去世后的几个月里,他一直为只有6岁的女儿罗米担忧,摆在他面前的是:自己的原有角色如何转换,如何和女儿重构关系……在努力扮演新角色期间,女儿的一系列行为对他来说,是可以理解的,但也有些匪夷所思:罗米用纸盒箱子做出一个妈妈的人偶,并与“妈妈”一起吃饭、游戏,甚至带到超市、带到学校参加家长会……

中国式家长在面对罗米的这种行为时,也许比卡尔更加怀疑和彷徨,至于“带到超市、带到学校参加家长会”这种行为,不要说父母大概率会以说服等方式阻止,也许孩子本身就会以理解某种社会规则而潜藏其内心真实的冲动。现实中,卡尔的所作所为给出了一种可能性:倾听。没有先入为主予以否定,也没有碍于人情世故的制止,而是从女儿身上学习,体察妻子与女儿已然构成的良性关系,并尝试融入这一亲子关系中,最终得以走进女儿的心灵世界。这一切需要的是,对女儿走出生命低谷的信任,对生命本身强大修复能力的信心。

真实生活是激发创作者创作的原材料。“这会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剧场项目。”初次从报纸上看到这个故事的英国编剧Chris Cooper的妻子对他说,“我们在2017—2018年巡演了这个版本,即便本剧有许多蛮有挑战的主题(不仅仅是死亡),这两年巡演都十分成功。我和我在抓马教育的同事并不惊奇,因为儿童和年轻人展现出的智慧总是超越他们年龄的。他们想要了解和知晓世界,而我们有义务信任他们,当然,说比做容易。”

一般来讲,女性在亲子关系(尤其是母女关系)中更为敏感,而身为父亲的一方常常会因为忽视亲子关系中的隐秘部分而逐步丧失话语权,久而久之便会成为育儿过程中的“隐形人”,一定程度上,这是自身缺乏关怀信心和能力的表征,当然也不排除母亲一方主动或被迫“强势”话语权所致。但在某种平衡被打破之后,譬如《做妈妈》中母亲因病去世所导致的新型关系建构中,父亲积极主动而又小心谨慎的关怀,实际上是女儿心理疗伤的温床,缺失了父亲温暖力量的鼓励,女儿就不会渐渐走出至暗时刻,面对质疑或者不理解时,也就不会有重新生长的勇气和自信。

观此剧,常常会让人想到《绿山墙的安妮》,主人公安妮自幼失去父母,11岁时被绿山墙的马修和玛丽拉兄妹领养,在遭遇社会、学校的厌弃和排挤之时,自尊心极强的安妮如果不是被亲情所温暖、友情所激励,很容易走向极端,成为另一个版本的自己。

当然,重要的还有,整个社会所形成的理性、包容的社会氛围,在剧中体现为超市、学校等场所,二者指代的是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家庭教育积极做出改善之时,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如果不能提供良性的配套环境,那么,身在其中的儿童就会面临更多的不理解甚或误解,从而致使在成长阶段印刻下新的伤痛记忆。近年,学界已然认识到,要力求改变缺乏生命教育的现状,而从整个社会来讲,生命教育依然缺位。“生命教育”的主体是谁?谁提供理论和实践?这都是值得思索的。

艺术 | 《做妈妈》:是治愈剧,更是生命教育课

治愈剧的“炼成”✦

“在度过了4个十分困难的年头之后,我重新改变的版本,不仅仅是为4岁至7岁的儿童,而是为所有人类同胞。让一个男演员和一个儿童一起在台上演出,对我有很大起发。新的观众也带来了新的剧作。在儿童之外,我们也希望成人观众能从中获得灵感和触动。”该剧编剧Chris Cooper说。

该剧由国际知名教育剧场剧团“大伯明翰”的艺术总监Chris cooper编剧、爱丁堡前沿剧展知名制作人袁弘监制、抓马教育艺术总监、资深导演曹曦执导,他们强强联手,为观众打造出这部发人深省且鼓舞人心的诚意之作。知名灯光设计师徐愔、资深舞美设计师谷旻雯携手加盟,为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视觉感染力。

袁鸿解释之所以选择这部戏的理由:“《做妈妈》这样的题材是很稀缺的。我希望《做妈妈》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也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在改编成剧场版之前,此剧的出品方抓马教育曾以教育剧场的形式在全国各地做过互动式的演出。有观众如此评价到:“这是一个关于看见和回应的故事。”“故事中的两个人富有创造性地相互支持着改变了彼此的困境,而这一切源于充满想象力的看见。演员一步步地将境遇呈现在观众面前,引导我们去自主地使用自己的想象。”“我们成人没有任何理由有意无意地阻断他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究。”

创立于2009年的抓马教育创造了一个有目的的整合学习环境,儿童和年轻人能够为自己的发展和学习承担责任。成功之道作为联合出品方,成立于1999年,是我国心理学行业第一家新三板挂牌公司,公司以“帮助更多的人快乐成长”为使命,专注于心理学教育培训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成为中国心理产业发展历史进程的见证者、参与者与推动者。作为此剧联合制作的爱丁堡前沿剧展是国内小剧场戏剧的金字招牌,曾引进和制作出品过许多经典好剧。

一出戏的出台,是创作者的一次“出击”,也是团队力量的一次亮相。观众看的是表演、舞美等,这些都需要制作方的专业力量作为依托。知名舞台剧编导、演员关皓天此次出演戏中身处双重困境的父亲,其丰富的舞台经验为该戏带来专业保证。饰演依依的小演员傅珮然虽未成年,却有着多部舞台剧的出演经历,在理解戏剧内涵、展现人物内心丰富情感方面,有着较强领悟力与舞台爆发力。

首场演出结束后,观众久久不愿离席,演后谈气氛热烈,大家对如何看见孩子相信孩子、有效支持到孩子度过人生中的艰难时刻纷纷发表了精彩感言,而在场的孩子们还沉浸在戏剧中的情景中与台上的小演员进行了互动,使剧情意外得以延续,充分体现了小剧场戏剧零距离、沉浸式体验的独有特点,这大概就是小剧场的魅力所在。

艺术 | 《做妈妈》:是治愈剧,更是生命教育课

 

延伸阅读

 

责任编辑: 4162SKX

责任编辑: 4162SKX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雷霆万钧版权声明
违法信息/未成年人举报:010-85181169     举报邮箱/未成年人举报:jubao@tomonline-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