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书画 | 杨晓阳:行万里丝路 写水墨新意

旅游 中国文化传媒网 2022-09-19 18:07

 

书画 | 杨晓阳:行万里丝路 写水墨新意

丝路生活之二(国画) 68×136厘米 2022年 杨晓阳

读杨晓阳的画,特别像与他交谈,朴实平和中见其深刻,以小见大颇具内涵。画面中某个神形兼备的形象好似时不时冒出的汉唐乡音,感受十分真实但却并不具象。他笔下的那些人物形象常常出乎意料跃然纸上,或是雨中的佛像,或是食客在路旁,一下把观者抓住带入陌生而熟悉的情境中,和它一起在雨中徜徉,感受偶得的喜悦,和它漫步在街里,体验人间烟火气。

近日举办的“东边日出西边雨——杨晓阳丝绸之路写意写生作品展”就展出了一大批这样的作品,从上世纪90年代的人物速写到当下的写意生活作品,近300件写意写生作品震撼呈现,从莫斯科郊外到吴哥怀古,从东欧生活到陇南旧忆,从写实速写到水墨太极,展现出杨晓阳近40年的学术追求与独到的国际视野。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展出的作品所呈现出的鲜活生活气息与真情实感以及他所做的抽象水墨探索,无不凝聚了杨晓阳所理解的写意精神。他将“丝路”这一古代文明与当代社会生活做了有机的联结与交织,通过对二者的研究与体察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艺术语言,这正体现了老庄哲学中的“道法自然”,那种人与自然间的朴实、纯真的本质,那种自然而然的生发,在展览中尽数体现。

杨晓阳称自己的写生是见到什么就画什么,甚至有些效果是偶然为之,任由笔墨自然晕开。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国画院副院长张江舟说:“我更愿意把杨晓阳的这批水墨作品,称作面对自然的一种创作。”杨晓阳的水墨语言流露出的生动自然是一个艺术家不断成长、递进发展得来的。生长在历史遗迹和艺术真迹处处可见的古都西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氛围为杨晓阳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艺术滋养。从现实主义艺术走向写意艺术,书香世家的遗传、刘文西等老师的言传身教,是杨晓阳厚实的艺术根基,当然他并不满足于此,开始全面地从学院基本功向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扩展,寻求突破,一步一步积累和创作。从天地大美到民族风貌,从历史记忆到世间百态或宏大、或细腻、或生动实际,或写意传神,几十年的写生和创作,他把自己的写意写生境界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他的作品变得浪漫开阔,注重整体的画面效果,更注重作品背后的精神内涵。“他近期的作品,又有许多现代的构成因素,这个构成因素是一种解构后的重组,它已经不是人们眼睛直观的一种感觉,它是一种深刻理解以后对画面的重新组合,而这种组合,往往能够更透彻地反映现象背后的思考,能够反映出事物的实质。其现代性、深刻性、在艺术上的创造性也在于此。”艺术家范扬如是说。

这就不难解释我们看到杨晓阳的写意写生作品后所准确地感受到的生活气息和质朴的情感。这种丰满的、多层次的艺术创作承载了他的艺术理念和艺术理想。从1985年他踏上丝路的那一刻,似乎这条路就与之产生了缱绻情愫,那为什么他所有的创作、写生都是围绕丝绸之路来展开的呢?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张晓凌解释:“因为他知道这条道路除了是跨文化、跨民族的情感的沟通,有实现人类第一次全球化运动的意义以外,还是中华民族的生存之路、进取之路。他从内心深处能感受到这条道路对中华民族生存的价值和意义,所以他不断地画。丝绸之路和杨晓阳之间是一种连体的关系,他所有的灵感、所有对艺术的感知,都是来源于他所踏的这条道路,他从历史中听到了一种召唤。”

杨晓阳对丝路的钟情不仅体现出他扎根人民、深入生活的全情投入和重新出发探索写意的全新道路,也印证了他对“一带一路”文化宣传的使命,始终不渝地坚持推动美术写生、创作、展览、交流的艺术理念。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认为,此次展览对于宣传“一带一路”倡议、促进文化的国际交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都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

用水墨写意勇敢地去开辟可能是全然未知的领域,探索另外一种表达天地大美的可能性,寻求另外一片更为广袤无垠的境界,这也是写意精神的传承。这种中华民族的内在基因承载着东方的独特审美,杨晓阳坚持对中华优秀文化的探究,对生活的多彩描绘,又在艺术上显示出逐步创新的艺术追求,正如张晓凌所说:“丝绸之路精神与题材所唤醒的想象力与美学渴望正源源不断地转化为艺术家创建新形式、新语言的实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杨晓阳的创作行为和学术方式,可能对当前的中国画创作有新的启示意义。

 

延伸阅读

 

责任编辑: 4162SKX

责任编辑: 4162SKX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雷霆万钧版权声明
违法信息/未成年人举报:010-85181169     举报邮箱/未成年人举报:jubao@tomonline-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