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案例集(2022)》正式出版发行。该书是国家文物局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的重要举措。该书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开展的302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成果中,精心遴选18个最具创新性、代表性的案例进行深度解析,详细讲述生动实践、成功经验与核心价值,深刻阐明革命文物工作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文化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从不同侧面展现出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的显着成就。
临沂市“沂南红嫂家乡常山庄村——讲好红嫂故事 赋能乡村振兴”作为全国18个案例之一被成功选入此书。
山东省沂南县常山庄村,是位于沂蒙革命老区的中国传统村落,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山东抗战活动的中心区域(堡垒村),徐向前、罗荣桓、陈毅、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工作,1942年山东省第二次青年代表大会在常山庄村召开。常山庄村是沂蒙红嫂事迹发源地之一,涌现了沂蒙红嫂明德英用乳汁救伤员、沂蒙母亲王换于创办战时托儿所、沂蒙六姐妹组织乡亲烙煎饼、送弹药、救伤员的感人事迹。
常山庄村聚焦沂蒙红嫂事迹,依托闲置院落建设中国革命红嫂纪念馆,大多利用了红嫂旧居,24个展室讲述了红嫂明德英、沂蒙母亲王换于、沂蒙大姐李桂芳、爱国拥军好妈妈胡玉萍等光荣事迹和刘少奇、陈毅、罗荣桓、徐向前、粟裕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沂蒙山区战斗工作的革命历史,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独特性。被中央党校、山东省委组织部等100多个部门和单位确立为党性教育基地,每年前来接受教育的党员干部达10万人以上。
依托革命旧址所在院落,演绎《跟着共产党走》《识字班》《战地救护所》《妇救会》《民兵连》等革命故事,全景展现沂蒙人民当年艰苦卓绝岁月和拥军支前的无私奉献精神,演员尽可能选取村民,本地人用本地话演本地事,深情质朴、极易打动观众。小院演出已达500多场、观众5万多人次。
为擦亮沂蒙红嫂文旅品牌,常山庄村与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合作打造红色景区,拍摄400多部红色影视剧,电视剧《沂蒙》《我的山河我的血》均取景于常山庄村。村民依托影视基地当起了“四员”——土地入股当社员、景区务工当职员、穿上戏服当演员、售卖产品当店员。全村设置60多处商品售卖摊位和20多家商店、网店,将自家生产的蔬菜、瓜果、大煎饼、大碗茶、草编就地转化成旅游消费品,将纳军鞋、唱红歌、烙支前煎饼等20多种红色元素活化,为游客提供可参与互动的业态,拉长红色产业链条。常山庄村及周边村庄2000多名村民实现就近就业、增收脱贫,2020年,常山庄村及附近几个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超过1.5万元。
(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