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说就说,若不能说,那就不说。我总归信你,是在做好的事体……”饰演陆静华的常州市锡剧院院长孙薇介绍说,这句话道出陆静华对丈夫张太雷、对中国革命发自内心的质朴情感。
近日,由江苏省常州市锡剧院、江苏省演艺集团锡剧团联合创演的原创大型锡剧《烛光在前》正为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紧锣密鼓地进行复排,并参评第十七届文华大奖。据了解,该剧相继入选2020年江苏省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投入剧目、江苏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该剧也曾参加了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联合举办的全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从剧本到舞台呈现,以文艺的力量赓续“常州三杰”革命精神血脉。剧中每一场戏都饱含深情,一个个真实的细节、朴实细腻的情感,让在场观众印象深刻,备受感动。
《烛光在前》是江苏省常州市委、市政府为打造“三杰故里红色名城”城市品牌推出的重点文艺作品。作为江苏省文艺作品“一号题材”,该剧主要是以“常州三杰”之一张太雷同志的真实故事为创作原型,以张太雷同志“为人民谋永远幸福”的忠贞信仰为引领,讲述了他的妻子和儿女坚强不屈,追随张太雷的足迹走上革命道路的感人故事。全剧以“烛光”为核心意象,将张太雷夫人陆静华作为第一主人公,通过演绎陆静华理解并支持丈夫张太雷,小女儿张西蕾以及儿子张一阳为革命信仰前仆后继的故事,深情赞扬了张太雷、陆静华一家的母子情、夫妻情、革命情,折射出张太雷等一批共产党员为信仰,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光辉,深情讴歌了为民族解放事业和中国共产党事业贡献所有的革命先烈。
据了解,该剧的艺术品质也得到了业内专家的高度认可,一致认为:“该剧充分展现了党性光辉和人性光芒的交相辉映”。
真实,是这部剧打动人心的力量源泉。导演童薇薇介绍,前期材料准备得非常周密,我们在材料中搜寻细节,在心中构建出完整的人物形象。当我们把陆静华自从嫁到张太雷家之后每一年的人生事无巨细地展出,这个女性的形象在观众心中也越来越丰满。
“革命历史题材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富矿,尤其红色资源更需要创新与开拓,好戏是改出来的,也是演出来的。”导演童薇薇表示。此次剧目的演绎,对剧本、演员表演、舞美布景、音乐唱腔等各环节都进行了全方位的设计提升。
“陆静华是个极朴素的女性,隐忍又坚强,透过平凡生活,看见伟大的人格,我想观众和我一样会被她的个人魅力所吸引。”孙薇介绍,有别于以往厚重的红色题材作品,此剧并没有以重大的事件为线索,而是以叙事的表现手法反映陆静华这样一位革命者妻子的生活。陆静华一人之力维持儿女,婆婆生活,非常不易。这部剧充满“人情味”和“烟火气”。舞台上。陆静华在自家院子里教大女儿张西屏如何腌萝卜的场景,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表演,贴近生活,让观众倍感亲切。接着小儿子张一阳也投身革命并牺牲,陆静华没有走上战场,她成为承载这一切的大地。这正是“母亲”的分量与意义。在体会人物上,孙薇说她通过身形、脚步乃至声音形象的独到运用来塑造陆静华,用深沉细腻的、从未尝试过的表演方式呈现在舞台上。每次演排演完《烛光在前》,我都有一种身心俱疲的感觉,仿佛自己经历了一遍那样艰辛的人生。
扮演张太雷一角的周东亮在采访中说,“当了解剧本后,发现整部剧‘张太雷’的戏份并不是很多,但又是灵魂,如何塑造和把握角色,对于演员来说是一大考验。”他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演绎人物,他进行了实地考察,做了大量的资料收集和分析,从革命者的内心感情、共产党员坚定的理想信念、张太雷与妻子陆静华之间的情感互动,再到演员唱腔等角度,对人物内心情感和行为进行揣摩和研究。“我以前知道张太雷,但是对他的故事不是特别了解,通过参演这出戏让我对他的英雄事迹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深感我们现在生活来之不易。”
而在保持锡剧个性风格和美学内涵的前提下,以传统戏曲抒写革命题材,主创团队在表达形式、手法上和舞美设计上大胆创新,突出强化了锡剧艺术的表达力和展现力。“这个是现代戏,表现手法力度要强,所以在音乐设计上,我们用了民乐与西洋乐融合演奏。特别是在舞美设计上,不断进行打磨。”韩生谈到,该剧以上世纪二十年代社会氛围,在中国戏曲的审美格式中,突显“烛光”的精神象征。贯穿舞台空间主题是母亲支撑的“家”。随着每场叙事情节的变化,舞美形象以写实道具、水墨汇景、旋转画幕、投影形象构成多种媒介融合互补的空间语汇,展现故事环境空间转换,呈现江南锡剧浓郁婉约,表现人物心理空间外化。现实与梦境,局部具象与超现实空间,使传统戏曲与当代审美结合,完美演绎,得到诗意般的升华。
对红色革命题材来说,整理改编是一种再创造,同样也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文艺的方向和原则,唯此才能创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而又无愧于时代的佳作。
如何贴近时代,让革命文化深入人心。“首先,红色题材剧目的整理创作应当坚持人民中心的创作导向。作为革命题材创作的一种形式,整理创作应以人民为中心,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创作出人民群众爱看的剧:一要‘有情’,故事要能引起情感共鸣,能吸引人观看;二要‘有趣’,演员表演要功法技艺精湛,耐得住反复看。其次,弘扬时代精神之外,也要指向当下现实。关注当下时代急速变化的社会生活和现实问题,也是文艺创作的重要使命。这种急速变化下沉到个体日常生活和精神中就表现为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韩生认为,戏剧作品都是现在时态的,都对应着当下。对时代脉搏的精准把握决定了文艺作品的站位和高度。时代性不仅表现了文艺作品的时间特征,也展现出它所感应的历史方位与潮流。优秀经典剧作既是过去时代的一面镜子,又是这一精神传统的艺术结晶。应充分挖掘其中有利于凝聚和振奋民族精神的题材,传递现代观念,从而延续其艺术生命力。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