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艺术 | 北京国际摄影周2023:用影像语言讲好中国故事

旅游 中国文化传媒网 2023-10-30 13:45

10月21日至29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政府主办,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中国图片集团和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北京国际摄影周2023(简称“摄影周”)在北京举办。本届摄影周以“影像:乡村·共生”为主题,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乡村振兴”“一带一路”等九大主题,策划推出“那山 那水 那人——乡村振兴新图景”等11个摄影主题展,共展出2000余幅(组)作品,组织13场论坛研讨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反映了影像背后的新时代新图景。

关注乡村

破题自然与技术的对峙

在摄影艺术诞生以来的近200年间,“乡村”与“影像”是并肩而行的“同路人”。以影像的历史为度量,乡村一度是其隽永不灭的母题。随着近年来乡村振兴工作的推进,乡村再次站到了摄影舞台的中央,成为吸引世界关注的焦点。

北京国际摄影周2023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乡村,意在从共生的维度去破题自然与技术的对峙。过去数年间,浪潮般的现代性危机向全世界袭来,生态哲学等概念和理论轮番登场,谋划自然与技术从对峙走向共生的路线图。

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党委副书记李树峰看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乡村被航空线、高铁线编织的网牵引着走进历史的未来,很多乡村离最近的航站点、高铁站不超过3个小时车程,乡村被纳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正在逐步实现城乡融合。”李树峰说,随之而来的包括“三农”新闻报道,古村落遗址、非遗、乡村生活纪实等在内的影像艺术走进乡村,成为把历史文化资源在特定自然环境中分布呈现的创新点。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那山 那水 那人——乡村振兴新图景”专题展通过151张精选照片,从“宜居”“宜业”“和美”3个维度,生动呈现了新时代中国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幸福的精彩瞬间,展现了在现代科学技术赋能下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新面貌。

聚焦“一带一路”

促进各文明间的交流互鉴

在刚刚结束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跨越不同文明、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阶段差异,开辟了各国交往的新路径,搭建起国际合作的新框架,汇集着人类共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

摄影是没有国界的共通语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务实合作项目清单中有这样一项任务:中国国家文物局将开展海上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工作,举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圆桌会议”、五湖四海“一带一路”文物考古合作展,并形成“一带一路”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图集。这对刚刚参加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国际摄影艺术联盟(FIAP)主席里加尔多·布西来说是令人振奋的,他介绍:“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FIAP)隶属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现有成员国90多个,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以摄影文化为纽带,促进各国摄影家之间的交流,推广并普及摄影艺术。”今年是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首次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里加尔多·布西认为,这足以说明,摄影艺术越来越被社会各界重视,未来必将在国际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中发挥重要作用。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摄影周推出的“丝路国家青少年国际摄影大展”和“观·品”十国摄影组织主席作品联展推动各国青少年做丝路文明的见证者、建设者和传承者,搭建起各国影像领域工作者之间的对话平台,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明互鉴、文化交流、民心相通。

国际摄影家联盟(GPU)主席马诺利斯·米察基斯表示,影像在促进国际跨文化交流与跨文明互鉴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未来,国际摄影家联盟将以十国摄影组织主席作品联展品牌为起点,进一步开展国际跨界融合策展人培训、交流等方面的深入合作。

擦亮品牌

打造影像文化高地

创办以来,北京国际摄影周走过了10个年头。10年来,摄影周以中华世纪坛为主展场,联动国内外文化机构,充分发挥项目的地域优势、平台优势、内容优势、传播优势,组织策划了系列高品质摄影文化活动,累计组织中外展览440个,主办论坛240余场,吸引近百个国家1.5万名摄影师、270余家机构参与。

北京国际摄影周2023组委会执行主席、中国艺术摄影学会名誉主席杨元惺表示,北京国际摄影周把准公共影像主题公益活动定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构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展示传播平台、国际影像艺术和文明互鉴的交流推介平台、科学技术与影像艺术的创新实验平台、影像内容产品与影像文化服务的供给平台,在国际化、专业化、学术化、品牌化等方面的影响力日渐提升。

以影像艺术为媒,北京国际摄影周持续打造影像文化高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今年推出的“生生不息——全球农遗·中国稻作文化遗产影像展”展出摄影作品260余幅,集中呈现了中国稻作农业遗产的多彩景观,包括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江西万年稻作文化系统、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中国南方稻作梯田等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遗产地,展现因地而异、应时而变的稻作瞬间,呼吁公众关注农业遗产,以影像文化助力农业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同时,展览还将不同领域的农业遗产影像记录者、文化研究者、保护管理者、传播推广者集聚起来,围绕农业遗产的景观之美、发展之道展开对话。

摄影周打造的“影像北京论坛”是探讨摄影艺术发展趋势,阐释摄影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促进跨专业、跨产业、跨领域、跨平台、跨机构对话的交流平台。今年的“影像北京论坛”以“线下讲座+线上直播”的方式呈现,邀请众多摄影艺术家、策展人、专家学者围绕影像艺术发展趋势、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全球农遗、文化遗产等话题深入探讨,打造高质量学术交流平台和公益大讲堂。

“10年来,北京国际摄影周始终秉持守正创新理念,突出专业化、学术化、国际化、品牌化和融合创新等特点,用影像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明。”杨元惺说。

 

延伸阅读:

 

责任编辑: cxr4186

责任编辑: cxr4186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雷霆万钧版权声明
违法信息/未成年人举报:010-85181169     举报邮箱/未成年人举报:jubao@tomonline-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