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春光明媚,春色醉人。在浙江省温州市南塘数学名人馆沿河长廊上,来来往往的人群不时爆发出欢笑声、惊叹声。由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温州博物馆、温州市鹿城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温州市名城资产营运有限公司主办,温州市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温州百工馆承办的春分拾趣——2024年温州市春分非遗主题活动在此举行。
“我们依托春分这一富含生命寓意的节气,精心策划了这场非遗之约,旨在让更多人了解、感知并参与到文化传承与发展之中。”温州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金盾说,“本次活动融合非遗美学理念,涵盖非遗互动体验、非遗展示展演、醒春游园会三大板块,让人们近距离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唤醒童年记忆,让大伙儿一起‘嬉嬉吃吃眙眙戏’(温州俚语,即为‘玩玩吃吃看看戏’),沉浸在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氛围体验中,感受其在新时代焕发出的旺盛生命力。”
互动体验 魅力无穷
徜徉在这条沉淀了几百年文化底蕴的曲水长堤上,木活字印刷技术、瓯塑、瓯绣、蓝夹缬技艺、平阳漆器制作技艺、温州剪纸、永嘉竹雕等非遗项目跃入眼帘,行走间,恰有春风拂面;凝眸时,忽觉春心萌动。
途径温州蛋画体验课区,只见10多位小朋友正在传承人的教授下,兴致勃勃体验蛋画技艺。“在蛋上画画,好有意思啊!”温州实验小学二年级学生冯泺然开心地说。据冯泺然妈妈介绍,冯泺然是个充满好奇心的孩子,对未见过的事物都有一颗渴望了解的心,冯泺然妈妈说:“感受非遗,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很有意义。周末带她出来参加户外活动,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有好处。”
笔者观察到,现场还开设有春日纸鸢、夹缬印染、漆器漂扇等课程,吸引了众人眼球。春日里的这场非遗浪漫之旅,就这样在可感知、可触摸、可亲近中荡漾开去。“今天我们安排了六门体验课,每门课程开三场,共有十八次课程。虽然开课时间有限,但也可以让更多人参与体验、培养兴趣。”温州市非遗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展示展演 活色生香
伴随着清脆悦耳的古琴声,一路行走一路顾盼,风中飘扬起梅干菜的甜香,让人唇齿生津——原来是永嘉麦饼正新鲜出炉。
展位里忙碌着的汪永良是温州市永嘉县屿北村人,头脑灵活的他,自改革开放后便从田埂上走了出来,开始四处奔波做生意。2014年,经营着一家家具厂的汪永良,偶然从老家屿北带来了咸菜麦饼分送给邻舍朋友们吃,谁知由于味道好大家纷纷要求下“订单”,于是汪永良与妻子决定做麦饼生意。2018年,他们关闭了家具厂,开起了“小五麦饼店”。汪永良肯钻研,麦饼生意很兴隆,他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不久就成了永嘉麦饼协会的副会长、县麦饼培训班的培训老师。汪永良还热心公益事业,曾前后五天时间自费分送600多个麦饼给坚守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和警察。“‘爬爬山岭,吃吃麦饼’是流传于我们永嘉的俗语。”汪永良说,如今的麦饼已不是当年果腹的食物,而是裹挟着楠溪山水的悠悠乡情和深深记忆,麦饼香脆可口的每一瞬间,无不是永嘉人的用心创造,也是一种文化在舌尖上的美妙体验。
在木活字印刷技术展位,笔者也饶有兴致地拓印了一把:刻有文字的雕版上,先用棕刷上墨,然后用屏纸覆盖在雕版上,再用棕刷均匀用力拭刷,而后轻轻揭开,《春分》一诗跃然纸上:“春光从此浓,春色从此分。南塘一相聚,共品非遗春。”
1956年出生的王钏巧,现为木活字印刷术和瑞安纸马雕版印刷术双料浙江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从艺半个世纪来,王钏巧致力于古代的木活字印刷术修纂族谱的实践活动。近年来,多次参加国家级、浙江省级、温州市级及海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及活动,展示宣传木活字印刷技艺,并已带出几位徒弟作为后继人才,此外,他还积极参与非遗进校园活动,先后在20多所院校展示木活字印刷技艺,被多所学校聘为木活字印刷文化进校园的专业教师,并联合瑞安市平阳坑学校共同编辑《中国木活字印刷术》的校本教材6册,为木活字印刷术的传承发挥了积极作用。
不惑之年的李伟,是平阳漆器制作技艺的传承人,出生于温州市“竹海之乡”青街畲乡的他,始终秉持“精雕细琢走天下”理念,每一件工艺品都离不开他与60多名技术骨干的精研打磨,和对各个工艺环节的用心打造。正是怀揣着这样一份艺术魂,李伟对工艺不断创新,博采众长,使现在的漆器实现了观赏和实用并举,不少精品远销国内外。特别是2010年以来,他每年均投入百余万元用于新品研发、展示厅建设、学徒培训,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漆器制作技艺。“我们正拓展出售渠道,发扬传统与创新特色设计,开发出一系列时尚潮流的漆器产品,通过研发新产品、新款式吸引年轻消费者喜爱,使漆器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比如出品的新中式生活美学类漆器产品,涵盖了茶非遗周边,储具,首饰,餐具等贴合百姓生活的产品,均秉持实用,美观的理念,让传统艺术贴近群众生活,让艺术从人民群众中来又走进千家万户。”李伟说。
非遗体验
醒春游园 看点满满
“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当熟悉的旋律响起时,现场一片哗然,欢声雷动。只见传承人轻巧地拨弄手上的几根线,那蓬头垢面、手执蒲扇、疯疯癫癫的老和尚形象就出来了。“一身褴褛,一顶破帽,一把蒲扇,一段唱腔,就将一个‘疯疯癫癫’的‘济公’演得惟妙惟肖,这也许就是温州木偶戏的魅力所在吧!只需一人牵线,用动作与神情就演活了玩偶。”来自北京的游客小唐说。
而另一端,瓯绣、温州发绣、十字绣一字排开,绿柳桃红中,身着汉服的女子一双巧手上下翻飞,美轮美奂,构成了一道靓丽风景。瓯绣是温州市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瓯绣是从装饰生活用品逐渐发展起来的刺绣工艺,早期的绣品有神袍、戏装、寿屏等,后来又扩展到刺绣山水、人物、走兽、书法等,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装饰效果。而温州发绣,则以人的天然色泽发丝为材料,以针为工具,在绷平整的布帛上施针度线,创造形象的艺术。据史料记载,元代就有温州发绣,元代王振鹏创作了《端阳竞渡图》,他的学生夏明远以头发绣出《滕王阁》等作品。现代温州发绣承续元代传统工艺,吸收传统刺绣的营养,施以创新手法,已弘扬为一门新兴的工艺品种。
活动现场
据了解,温州现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5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项。
(图片由温州市非遗保护中心提供)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