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在他们中间推动文化遗产传承意义重大。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关于利用文化和旅游资源、文物资源提升青少年精神素养的通知》中“各级各类公共文化机构、文艺院团要加强与教育行政部门合作,继续做好‘非遗进校园’等品牌活动”的相关指示精神,近期,2024年“讲给孩子们的非遗公开课”如期在山东全省范围内拉开序幕。
“讲给孩子们的非遗公开课”是由山东省文化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十六地市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共同打造的公益性非遗传承体验活动,自2022年初启动至今,已连续开展了三年时间,受益学生达3000余人次。根据课程安排,3月上旬,济南、青岛两地的“讲给孩子们的非遗公开课”正式开讲。
3月5日下午,在济南育秀中学小学部的小剧场,一场热闹的皮影戏正在上演。在幕布后面演出的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济南皮影戏第五代传承人李娟老师和她的演出团队,他们希望通过生动的讲述和精彩的皮影表演,让青少年了解济南皮影戏的相关知识。课堂上,小学员们依次体验了皮影人的操作,亲身感受皮影戏的艺术魅力。本次公开课,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引领学员们感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增强了青少年群体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促进非遗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3月6日下午,在青岛市澳门路小学的体育馆内,鸳鸯螳螂拳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孙日成老师正带领83名小学生体验鸳鸯螳螂拳。在这场历时两个多小时的“非遗公开课”上,孙老师对鸳鸯螳螂拳的历史传承进行了详细讲解。他让孩子们了解到,鸳鸯螳螂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武术传统中独树一帜的拳种,其手法迅勐、精妙多变,犹如鸳鸯般成双入对。他强调,学习武术不仅是学习技艺,更重要的是学习武德,培养良好的品格和精神风貌。同时,武术理论也是武术学习的重要部分,它能帮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武术的内在精神和实际应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学校美育是全面促进青少年群体成长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以美育教育为载体,拓宽非遗传承的有效渠道,不仅为非遗传承活化增添内生动力,也能持续增强青少年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
随着2024年“讲给孩子们的非遗公开课”序幕的拉开,淄博、枣庄、东营等地的“讲给孩子们的非遗公开课”也将陆续开展,直至该活动在全省范围内全面铺开。接下来,山东省文化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联合十六地市持续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授课内容,拓展受益人群,推动非遗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将“讲给孩子们的非遗公开课”共同打造成山东省非遗传习活动的标杆品牌。
(济南市文化馆、青岛市文化馆供图)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