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中国第五大航司,浮出水面?

旅游 环球旅讯 2025-10-27 14:06

10月26日,新航季一开幕,厦航动作频频。

青岛–福州–河内、青岛–福州–金边、福州–泗水航线相继开通,月底也将开始执飞银川–香港航线。

表面上,这是航季更迭的常规安排,但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厦航在做两件事:

一是强化福州作为国际枢纽与东南亚的连接;二是在全国范围内优化航线网络。

这也映射出了民航业一大新趋势——除了国航、东航、南航和海航这四大航司外,像厦航、川航、深航这样的“第二梯队”航司,也正通过发挥自身优势,寻找差异化的发展路径。

具体来说,今年上半年,厦航的营收达到188.5亿元,深航为164.02亿元,川航为162.18亿元,在这其中,厦门航空的业绩表现直接甩开其他两个航司。

在布局上,这些航司也各有特色。有的凭借地域优势,深耕高原和西南市场;有的则通过精细的成本控制和运营效率,在特定航线上建立了竞争力。

厦门航空更是在稳步推进国际化战略,逐步扩大其全球市场份额,进一步增强了其市场竞争力。

从宏观角度来看,政策引导、航权分配和市场格局的变化,正在推动民航行业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在这种趋势下,规模竞争逐渐让位于结构优化和资源重组。

地方航司通过国际化、差异化和精细化的策略,正在重新塑造行业版图,展示出更强的市场活力。

那么,为什么厦航能撑住欧美、澳洲这些洲际航线呢?

其实很简单,也很巧妙。厦航的宽体机队不大,但每架波音787都集中飞向核心航线,高频次、高客座率,让单位成本被摊薄到最合理的范围。这样一来,运力不分散,资源也不浪费。

中国第五大航司,浮出水面?

图源:航班管家

网友甚至戏称,这些宽体机是“生产队的驴”,撑起了整个欧美澳网络。

值得一提的是,厦航连续十几年的盈利,让它在全国航司中名列前茅。

中国第五大航司,浮出水面?

2024年,厦航实现营业收入约364亿元,净利润约7亿元,同比大涨45%,成为南航体系中的稳健“现金奶牛”,支撑母公司在其他板块运作。

正因如此,它才能稳稳运营洲际航线,兼顾成本与收益。

厦门是侨乡,早年大量人口远赴东南亚,语言和文化相通,让旅客流动顺畅。

加上政策扶持和枢纽建设,厦航还通过优化中转服务进一步提高效率。今年7月起,厦航集团旅客在厦门中转时,均可享受“行李直挂”服务,目前已在厦门/福州分别实现国内外79个/65个通程站点双向覆盖。

相比北上广动辄两小时的中转,厦门和福州的枢纽让旅客更顺畅地从国内甚至周边国家接驳欧美、澳洲航线。

数据显示,2025年1-8月,厦门枢纽累计保障中转旅客113.29万人次,其中6.34万人次通过“24小时直接过境免办边检手续”快速通关。

除此之外,厦航还推出“地空联运补贴”,鼓励福建省内旅客通过动车、高铁等方式,前往厦门或福州乘坐洲际航班。

简而言之,如果你从福州、三明、南平或宁德坐航班去欧洲、美洲、马累或多哈,地面交通还有补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接驳成本”。

不过,厦航航线网络稳固、客源充足,但票价偏高、座位紧凑,不少乘客忍不住抱怨:“值不回票价啊”。

中国第五大航司,浮出水面?

 

中国第五大航司,浮出水面?

厦门基地主攻东南亚和大洋洲,福州基地覆盖北美和东亚。借助两个基地的协同,厦航可以灵活调配航班和运力,实现“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弹性布局。

RCEP落地、自贸片区政策推进、“海丝”经济带建设……厦航用航线参与区域经济布局,让航线网络与国家战略深度呼应。

有人说,厦航低调,却稳得住。从厦门到福州,从东南亚到欧美澳,它飞出的,不只是航线,更是国内外交流合作的更多可能。

在四大航之外,中国民航真的迎来了“第五极”的崛起。

【以上内容转自“环球旅讯”,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延伸阅读:

 

责任编辑: fjq4191

责任编辑: fjq4191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飞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