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百城百艺 | 打造非遗“爆款” 因地制宜的产业+模式任重道远

旅游 中国文化传媒网 2021-06-12 15:24

近日,《“文旅中国百城百艺”传播活力评估报告(2021年5月)》已经发布。该报告是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立足传媒主业、发挥资源优势、从非遗传播力和影响力角度、利用科学指数体系打造的又一项力作。得益于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自主知识产权系统“中传云”的强大技术支持,报告范围覆盖广,活力指数数据详实,评估时段精准,结论研判科学,在非遗传播力系统评估领域尚属首次。

百城百艺 | 打造非遗“爆款” 因地制宜的产业+模式任重道远

百城百艺非遗传播活力展示页面

通过报告读者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整个5月,非遗传播地区活力的“热土”在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相对来说,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则相对“沉寂”。报告显示,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活力值位列东部地区活力排名第1位,达1065;位列西部地区的第一位的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的活力值达744;中部地区活力排名第一位的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活力值仅为174;湖东北地区第一位的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的活力值仅为131。

广州、长沙、西安和沈阳这四座城市无一不是省会城市、历史悠久的古城和所属区域经济发展的翘楚,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丰富,整个5月活力值相差悬殊,东部地区第一位是东北地区第一位的活力值的6倍多。

值得指出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活力数值的“天地之差”,并不代表这一地区非遗传承活力的实际差距,仅代表一个时间段内的传播活力的指征,报告中的活力指数是在动态变化中的。更为重要的是,借助量化了的非遗传播活力的直观画像,管理机构和社会各界及时分析研判非遗“活化”传承状况、因材施政提供参考和因循的依据,助力非遗“活化”传承与可持续发展。

阅读报告,不难发现,在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主流媒体报道可以更容易让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新闻乐见,让其跨出传统传承区域,扩大受众规模,更容易成为“网红”和“爆款”。

报告指出,通过选取2021年5月全国四大地区非遗活力值排名首位的市辖区、县级市进行分析后发现,由政府牵头主导的非遗项目及地区文化和旅游资源宣传推介等主题活动,配以流媒体的多波次报道,可以有效提升城市非遗项目活力。对四地城市非遗活力趋势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趋势高点均由主流媒体对地方政府非遗项目、文化和旅游资源宣传推介报道“引爆”。

同时,宣传的短板也“暴露”得一清二楚。

宣传力度弱影响活力值。报告指出,整个5月,300余县市(区)非遗活力值挂零。并非这些县市(区)未进行宣传报道,活力“疲软”的根源在于,这些挂零城市,在非遗保护、开发工作方面均已取得初步进展,但由于宣传报道多为县级、地市级媒体,导致宣传影响力、宣传覆盖效果有限,此类城市应积极协调省级、国家级媒体对其非遗工作展开报道,扩大宣传影响。

缺少报道能“遮蔽”非遗大省的非遗“知名度”。众所周知,云南、河南、安徽、甘肃省均属于非遗“富矿”省区。报告指出,这些省份,非遗项目活力值处于较低水平。究其原因,报告认为,“分低”在于缺少对非遗的工作的宣传报道。

除了权威媒体这一“得分点”,发展产业则是非遗的另一个“制胜法宝”。可以看到,在产业发展方面,东部地区走在前列。报告指出,广东、浙江等东部地区榜单变化主要因素多为产业动态,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变化因素多由媒体对地方政府主导的非遗项目宣传推介报道引起。从产业结构和市场发展水平看,东部地区由于各市场要素发展水平较高,非遗产业化探索起步较早,产业化、市场化因素已成为影响活力值变化的主要因素,反观中西部、东北地区,虽然拥有种类多样、内容丰富的非遗项目,但仍处于以政府主导拓展非遗项目知名度的阶段,因此变化因素 多以活动类报道引起,中西部、东北地区仍需较长时间探索出一条适合其发展的非遗产业化路径。

报告建议,对于“非遗+”模式,各地应调研了解自身非遗资源与产业结构配套程度,结合既有非遗项目及非遗品牌,积极开发拓展非遗展示、推广平台,力求实现非遗项目“见人见物见生活”,积极引入更多社会力量,加大“非遗+旅游”“非遗+网络”等模式的融合力度,扩大非遗产品市场渠道,探索出一条适合地方非遗活态传承、活态保护的精品化路径。

 

责任编辑: 4126TJ

责任编辑: 4126TJ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雷霆万钧版权声明
违法信息/未成年人举报:010-85181169     举报邮箱/未成年人举报:jubao@tomonline-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