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创新英模人物表现手法,开启乡村振兴银幕新典范

旅游 中国文化传媒网 2021-07-26 19:05

7月25日,电影《伊水栾山》专家观摩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本次研讨会由河南省委宣传部、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主办,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有限公司、聚影汇(北京)影视文化有限公司等共同承办。研讨会现场,片方代表与来自中国文联、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等权威机构及高校的众多专家学者与媒体代表,首先向奋战在抗洪一线的河南同胞表示敬意和慰问,并围绕影片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

创新英模人物表现手法,开启乡村振兴银幕新典范

《伊水栾山》专家研讨会现场

据影片总监制、河南省委原常委、纪委原书记尹晋华介绍,《伊水栾山》取材于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潭头镇原副镇长马海明同志的真实事迹,展现了20多年前马海明带领广大村民开发乡村旅游,共同致富的感人事迹。影片由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委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河南省总工会、洛阳市委宣传部联合摄制,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有限公司领衔出品,是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重点创作影片。

表现手法朴实,真情实感动人肺腑

影片《伊水栾山》改编自真实事件,在人物塑造、情感表达、艺术处理等方面都呈现出更多地细腻感与真实性,这也获得了现场诸位专家的一致称赞。

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闫少非首先代表电影界向遭受洪涝灾害的河南同胞表示慰问,“在周末,我们电影界的专家们聚在一起,通过支持河南出品的影片来表示对河南同胞的支持。”他称赞《伊水栾山》做到了对同类题材影片的大胆突破与尝试——“无论从什么角度,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影片之所以打动我们,核心关键是回归到朴实无华,做到了真实自然,感人至深”。影片并没有刻意拔高人物的思想境界,而是通过对马海明带领群众开发重渡沟旅游区的整个过程,实现了现实真实与艺术真实的较好结合,让观众在情感上实现了共鸣,起到了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

北京电影学院原党委书记、全国政协委员侯光明认为,“真”是现实主义创作的核心,《伊水栾山》除了人物的架构和形象之外,在艺术呈现、镜头表达和感情表达上都非常真挚,后期观众对马海明的缅怀,实现了故事内外的和谐共振,展示了主人公十足的人格魅力,让观众非常容易产生共鸣。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宋智勤称赞《伊水栾山》在叙事视野有广度、在人物塑造有深度、在艺术创造有感染力。影片在真实故事之上进行了艺术重构,通过影像化的加工,真实细腻地纪录了脱贫攻坚大背景下,贯穿二十年的个体和群像变化,超出观众预期。同时影片还把人物的光彩与真实都完整地表达了出来,包括主人公与家庭的情感、与老支书的相识相惜、对大学生许小明的挽留与放手等,都具有生活的真实性与复杂性,对于形象的塑造非常有裨益。

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专职副主任范子文表示,《伊水栾山》在人物形象上,除了影片主人公马海明以外,对其妻子的刻画也没有落入俗套,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语言处理上,没有空洞的口号,而是通过朴实自然的呈现,触及观众的柔软内心;在精神表达上,通过前任村委书记的“我这辈子就服两个人”,将焦裕禄与马海明两个先进人物形象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时代的呼应,有机地塑造了两代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银幕形象。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艺术研究所副所长赵卫防更是指出,《伊水栾山》在情感的表现上没有刻意催泪,而是敏锐地捕捉到了观众的情感发泄点,逐步实现情感的层层递进。影片中马海明的妻子既是主人公坚定的支持者,又是其强大的动力来源,无论是在妻子怀里痛哭,还是受伤后与妻子的默默相望,都处理得非常感人,多个类似感情表达的慢慢积累,最终汇聚成喷薄的力量,形成对观众的强大冲击力。

河南出品,打造基层干部新形象

作为河南省重点推出的优秀党员,影片主人公马海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先行者”的基层干部形象和“情系群众、敢闯敢干、克己奉公”的精神被塑造得尤为鲜活,而《伊水栾山》也成为河南出品的又一佳作。

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周由强认为,还在持续的特大洪灾中,河南人民呈现出的精神让所有人感到骄傲,而《伊水栾山》展示的马海明形象,同样让人感动。影片采取了类纪录片风格,通过 “栾山模式” 把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的过程展现,将“山水是老百姓的根”的观念贯彻始终,塑造了“见人见事见精神,有情有义有远见”的共产党员形象。

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院院长王海洲强调,马海明这样一个具有前瞻发展规划能力、稳重踏实执行能力,又兼具对乡村的眷恋与挚爱的基层干部形象,在当前扶贫攻坚建设过程中是十分需要的,其对村民共同富裕的履约与坚持,极具感染力,对新时代基层干部的教育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均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

在《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刘琼看来,马海明的形象之所以能够立得住,主要在于影片把人物的先进性充分表达出来了:首先,在动机上始终保持无私,逻辑性非常到位;其次,有能力有眼光,通过产业脱贫的方式,带领观众走出独特中原旅游模式;最后,有胸怀有力量,在阻力面前豁达又坚持。

《艺术报》副总编辑余宁更是直言,主人公马海明是一个新时代焦裕禄式的形象,影片前半段着重刻画了马海明作为基层干部的不易,后半段拒绝外界开发商的介入,也彰显了其不忘初心的品德,非常适合进行党史教育。“同时,这也是一部充满河南意蕴的特色影片,对方言的使用、对地方戏曲等文艺形式的呈现、对历史人文的演说等,都带有浓厚的河南印记”。

中国检察出版社音像分社社长李广森和导演、良品传人创始人孙宁一致认为,《伊水栾山》是一部有情有义、展现河南浓厚人文特点的影片,让观众看到了更多的河南文化特色,当然,更重要的是主人公马海明的无私精神。不同于以往的高概念、强情节、大反转等,马海明是在日久见人心中、在对群众的关爱与包容中,慢慢地与群众融为一体,从而实现了新时代基层工作人员精神的较好塑造,更具有说服力。

形式创新,带来同类题材创作新思考

一直以来,模范人物银幕形象的创作都有一定的规律性,但最近一段时间,接连多部中小成本主旋律影片陆续推向市场,通过各自的创意创新,为此类影片的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中国电影报》社长、《当代电影》杂志社长、主编皇甫宜川直言,《伊水栾山》更像是一部以人民利益为前提的“创业电影”。在剧本创作、人物塑造、艺术表达与演员表演上都可圈可点,影片在扎实丰富的原型故事之上,通过基层群众观念转变的“难”,表现乡村“创业”背后体现的梦想和开拓精神,构成不同于其他模范人物影片的独特内核与精神实质。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电影理论研究处处长王纯指出,《伊水栾山》在表现形式上与以往类似影片有了更多的取与舍,如不表现苦难,而是更多呈现领导者在困难中的睿智和勇气;不表现牺牲,而是更多呈现人类情感的真实状态,包括委屈、脆弱与坚持等;不强行拉高崇高感与信仰感,而是更多呈现一种最朴实的责任感。此外,影片还有一个突出的亮点与启示:基层干部的先进性,除了身先士卒、服务群众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思想的前瞻性与开拓性的思维,与类似影片相比,这一塑造尤为新颖。

中国电影基金会投融资发展专项基金主任、聚影汇创始人朱玉卿指出,《伊水栾山》之所以能在众多同类题材影片中脱颖而出,是因为主人公马海明不仅帮助当地百姓实现了经济脱贫,更实现了思想观念的脱贫。他带领当地百姓通过乡村旅游开发,与外面的世界和思想观念实现了同步,带领乡村群众走出祖祖辈辈的贫困怪圈,再也不会因为观念守旧而返贫,这是其区别于其他英模人物电影的重大突破。影片更是乡村振兴的新典范和鲜活教材,可以与中央刚刚部署的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党史教育相结合,让更多的基层干部从中受到启发,助力乡村振兴建设。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在最后总结道,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题材电影片中,《伊水栾山》的独特性和现代性尤为亮眼。首先在于捕捉到了人物动机的合理性,与其基层干部的身份实现了完美统一;其次是其温情的叙事手法,通过点滴的情感与细节力量,让影片的调性更加温暖;最后是主人公独特的调性,他会写诗,也爱读历史,在山水当中有深沉的内心独白,这种意境的呈现,让人物形象更立体、更丰满、更容易获得观众的信任,从而能形成良性的互动和更大的共情共鸣。

(图片由活动方提供)

 

责任编辑: 3976DBC

责任编辑: 3976DBC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雷霆万钧版权声明
违法信息/未成年人举报:010-85181169     举报邮箱/未成年人举报:jubao@tomonline-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