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携手传承秦腔文化|百余件易俗社珍贵资料“回家”

旅游 中国文化传媒网 2021-08-12 17:26

李亚光老师给我们捐赠了易俗社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很多老资料,其中不少是我们目前的资料库里没有的,非常珍贵,填补了很多空白。”西安易俗社副社长陈超武激动地说。近日,曾在易俗社工作10年、又在西安市文化局工作多年的李亚光向易俗社百年博物馆捐赠易俗社老照片、老剧本、书法作品的捐赠仪式在西安举办,包括老照片、老剧本、书法作品等多个大类的上百件资料回归易俗社。

易俗社成立于1912年,由同盟会会员李桐轩、孙仁玉联合160余名社会贤达在西安发起成立,原名易俗伶学社,后更名为陕西易俗社。其办社宗旨为“移风易俗、启迪民智、辅助社会教育”,是我国第一个集戏曲教育、编、导、演为一体的新型艺术团体。戏剧家田汉先生称赞易俗社是中国近现代文化领域的一面旗帜,和法国芭蕾舞剧团、莫斯科大剧院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剧院”。

珍贵资料铭刻秦腔历史

在这次捐赠之中,老照片包括新中国成立前多期易俗社学员的毕业合影、易俗社创始人的照片及底版、当年的演出剧照等。老剧本包括于1932年出版印刷的《看女》《蝴蝶杯》《新小姑贤》《飞虹桥》《镇台念书》等。此外,还有曹禺、杨静仁等文化大家和领导为易俗社成立80周年的题词及勉励之语。

在民国成立之初,当时的照相业并不发达,但易俗社的老先生们却非常重视通过留存相片记录剧社的发展。在本次捐赠之中,一批流失的老照片,特别是易俗社每期学员的大合影,重新回到了易俗社。对此,陈超武连声赞叹“太难得了,太珍贵了”。

据介绍,新中国成立前,易俗社共举办14期学员培训。令人遗憾的是,其中部分学员培训的全家福大合影在“文革”期间因种种原因遗失了。除众多老剧本的留存外,关于一代代秦腔人的资料同样尤为重要。通过这次捐赠,众多易俗人的相貌和风采得以直观展示,易俗社百年来一代代、一届届秦腔人的传承谱系更为完善,他们代表着易俗社走过的路,是秦腔传承发展的脉络。

“孙仁玉是易俗社的创始人,你看他盘腿坐在第一排的最中间,而且和小学员们坐在一起。”戏曲史论家、原西安市文化局局长苏育生指着一张老照片表示,一般来讲,合影时,老师们都坐在第二排,坐在椅子上,而易俗社的领导人就坐在学生之中,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及师生间的亲切。

1953年,易俗社45人参加中国人民赴朝慰问文艺工作第五团,历时5个月,演出600余场。演员们在敌机猛烈的轰炸下,克服困难,坚持演出,受到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的接见和赞许。在本次捐赠之中,一批包括以高射炮为背景的抗美援朝慰问演出的老照片得以展现,这也是之前易俗社的资料库所欠缺的。

携手传承秦腔文化|百余件易俗社珍贵资料“回家”

▲ 现场查验老资料

“李亚光给易俗社捐赠的这批资料,整体而言,确实是比较珍贵的。”苏育生表示,李亚光捐赠的这些资料里有很多资料是易俗社的资料室里所没有的,捐赠使易俗社的历史脉络进一步完整、完善。

“回家”背后是秦腔艺术的冬去春来

“我当初购买这批资料时,其实内心是沉重的,我从未想过能有今天,能让这批属于易俗社的资料重新‘回家’。”李亚光表示,上世纪90年代秦腔及易俗社的发展困境,让人心痛,不少人都认为易俗社要解散、没有未来了。他购买并保留这批资料,完全是出于文化人的责任和难以割舍的情感。“我曾想,以后捐献到某个社会博物馆,让后人了解这段尘封的历史。现在我能捐给即将开馆的易俗社百年博物馆,感到非常欣慰。”李亚光激动地说。

1999年的时候,2.8万元对一个家庭来说不是小数目。当时在西安市文化局市场管理处工作的李亚光在地摊上发现有人兜售易俗社的原始人员档案。在得知商贩还有很多关于易俗社的资料后,经过与家人商量,以2.8万元打包购买了这批资料,并精心呵护,这一保存就是20余年。如今,获悉易俗社百年博物馆即将建成开放,李亚光及其爱人决定,要将这批资料无偿捐赠,让它们在更好的环境中保存展示,并把当年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

“我问李老师有什么要求,李老师说他没有任何要求,要无偿捐赠,并说这些资料属于易俗社,就是想让它们‘回家’。”陈超武表示,自前一天接到李亚光的电话,看到李亚光发来的部分照片,他又激动又感动。可以说,这是以李亚光为代表的秦腔人、陕西文化人发自内心的对秦腔事业的热爱和付出,是近年来易俗社及秦腔展现的新气象对人们的鼓舞和感召,更是易俗人、秦腔人进一步传承、发展、传播好秦腔艺术的责任和使命。

移风易俗、启迪民智不停歇

捐赠现场,陈超武代表易俗社及易俗社百年博物馆向李亚光颁发了捐赠证书,感谢李亚光及其爱人莫喜喜心系博物馆建设、无偿捐赠这批珍贵的资料、为留存和传播秦腔文化作出积极贡献。

“这些珍贵的资料,对于博物馆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也是传承秦腔艺术、传播戏曲文化的重要载体。易俗社百年博物馆也向更多的有识之士敞开大门,愿更多有关易俗社、秦腔的实物资料能够回流博物馆,共同携手,为秦腔文化传承发展贡献力量。” 陈超武说。

“易俗社百年风雨路、传承不息,实际上就代表着一种精神。我也希望通过我的捐赠,让更多的陕西人和全国观众能够看到易俗社的创业、发展史。大家共同努力,让易俗社这面代表陕西戏曲、中国文化传承发展的旗帜高高飘扬,为秦腔的发展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李亚光说。

携手传承秦腔文化|百余件易俗社珍贵资料“回家”

▲ 易俗社文化街区示意模型 秦毅 摄

易俗社文化街区是以易俗社为灵魂的浸入场景式文化街区,通过博物馆、戏台、街巷、广场等多层次的活动空间,正在逐步构建以秦腔文化和秦腔艺术为核心的陕西戏曲集结地。易俗社百年博物馆就坐落于易俗社文化街区内,面积近4000平方米,博物馆展陈以“事”为纲,以事件见证时代的变迁,通过生动的故事、人物事迹讲述易俗社百年的风雨历程、艺术成就和精神传承。该博物馆将于近期建成开放。

 

责任编辑: 4146DHX

责任编辑: 4146DHX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雷霆万钧版权声明
违法信息/未成年人举报:010-85181169     举报邮箱/未成年人举报:jubao@tomonline-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