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山东潍坊:助力“山东手造”,弘扬非遗当代价值

旅游 中国文化传媒网 2021-09-21 17:17

记者9月21日从山东省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获悉,针对非遗传承“投入多、产出少”“社会效益显著、经济效益不足”的困境,潍坊市秉承非遗重回乡村文化生态的理念,突出整体保护、协同保护、发展保护3个聚焦点,助力乡村振兴实现产业支撑。通过注重保护为主、抢救第一,潍坊实现了传统音乐、美术、舞蹈等非遗项目的科学传承;通过坚持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当地对传统技艺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带动百姓增收。

01务求整体保护,营造良好生态

非遗来自民间,主要孕育在乡村,根脉在乡亲中间。脱离当地文化生态和自然环境,对项目进行单一保护,不仅效率低下,且无法实现非遗项目自身的造血功能。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得以孕育、发展的文化和自然生态环境进行整体保护”。

山东潍坊:助力“山东手造”,弘扬非遗当代价值

潍坊市所属的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是目前山东首个、也是唯一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保护区的整体范围,与潍坊市行政区划基本一致。2010年获批设立以来,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坚持非遗融入现代生活、非遗融入现代文创产业、非遗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3个建设理念,搭建非遗传承、文化传播、学术研究和市场推广4个保护平台,原生态保护当地的民俗非遗土壤。11年来,得益于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关注,保护区内以非遗为代表的文化资源与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密切。诸多非遗项目离开展览馆,以崭新的角色,融入了民众的生活。

潍坊是全省最早探索文化生态体系化保护的地级市,原因首先是当地非遗资源丰富,其次跟潍坊文旅系统的工作理念超前有关。

潍坊市认真落实非遗保护省市县三级管理机制,打造形成了市级有综合展示馆、县级有非遗展示馆、乡镇(街道)有综合性传承中心、社区(村)有非遗传承所的四级文化传承体系。同时,当地坚持依法保护民俗非遗。2018年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管理办法》,2020年出台了《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方案(2020-2024年)》,今年又刚刚修订发布《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建设管理办法》,完善非遗保护体系。

02坚持协同保护,回应百姓关切

找准非遗项目与当下群众生产生活的结合点,是非遗重回乡村的关键。潍坊将此分为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物质上,以打造产业、形成产业链为目标,让乡亲们参与非遗文创项目的生产开发;精神上,发挥非遗戏曲、舞蹈等民俗艺术接地气的优势,着力活跃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占领乡村宣传文化阵地。

山东潍坊:助力“山东手造”,弘扬非遗当代价值

潍坊市文旅部门通过建立传统工艺科普基地,组织“潍坊好手艺”大赛等技艺发展平台,提高传统工艺设计生产能力,发展产业带头人队伍。全市每年培训各类手工艺技术骨干5000多人,好手艺为农民带来好收入。如潍坊坚持常年实施“九千绣花女”培训工程、向农村妇女传授刺绣技艺,开辟扶贫致富门路。安丘市刺绣传承人马玉卿,组织社区闲散妇女学习扒绣技术,并建立国内外销售渠道,向刺绣学员派活收活,每年为民众创收20余万元。再如,潍坊聋哑学校非遗职业教育项目为弱势群体搭建职业平台,200多名聋哑孩子通过学习风筝、核雕、刺绣、嵌银、刻瓷等传统技艺,掌握了谋生本领,成为非遗传承的特殊力量。该项目评为2018年全国非遗进校园十大经典案例。

非遗戏曲是农村民众喜爱的民间艺术,也是村民陶冶情操、孕育情怀的重要媒介。高密茂腔剧团新创茂腔现代戏《红高粱》,以乡土气息浓郁的戏曲艺术,传承传播家国情怀和英雄精神。青州市艺术团以乡村振兴为题材创作的清音戏《老倔杠卖油》,临朐县文化馆编创演出的周姑戏《淌水崖》,均以特色鲜明的地方戏曲样式和充满教育意义的典型题材感染了当地百姓,温暖民众情感,起到了暖心铸魂的教益作用。

03创新发展保护,聚焦消费前沿

潍坊市推动非遗重回乡村,旨在通过发挥非遗的社会经济效益,带动乡村发展。但应该认识到,一些非遗产品的主要消费市场,仍在城市。据此,潍坊市提出对非遗进行多角度、多层次文创开发,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聚焦文旅消费市场前沿,以提高非遗产品的展销率。

举办民俗文化专题体验活动,催热乡村旅游市场。寒亭区杨家埠村大力挖掘非遗资源,持续发展年画风筝旅游,每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民间艺术品销售收入两亿多元。青州市井塘村以石砌房建造技艺为主题开发农村文化旅游,每年接待各地游客数十万人,为村民开辟了脱贫创收之路。

山东潍坊:助力“山东手造”,弘扬非遗当代价值

开展沉浸研学实践活动,打造美丽乡村新看点。高密市姜庄和聂家庄分别是扑灰年画和泥叫虎的原发地,当地政府组织非遗传人在发展民间艺术品生产的同时与国内艺术院校和当地中小学建立研修研学基地,提高艺术品产值和文化影响力,促进民间艺术创新发展。聂家庄泥塑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聂臣希,投资30多万元建设了高密民间艺术研修实践基地,与山东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6所艺术院校合作建立了研修计划和游学课堂。

发挥新乡贤积极性,村民共同进行头脑风暴。随着时代的变迁和非遗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非遗传承人正以文化带头人的身份加入新时期乡贤队伍,他们的示范带头作用在扶贫脱贫工作中日益凸显。临朐县冶源镇北杨善剪纸传习所负责人史成友,带领村民挖掘创新流传百年的剪纸艺术,争取政策投资160万元建设北杨善剪纸艺术馆;组织农民弘扬本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成立了150人的村级剪纸协会;与邻村赵家楼和马家楼共同打造剪纸年画非遗研学基地,每年接待研学者2万余人次。

(文中图片均由苏锐拍摄)

 

责任编辑: 4150ZYN

责任编辑: 4150ZYN
  热点精选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雷霆万钧版权声明
违法信息/未成年人举报:010-85181169     举报邮箱/未成年人举报:jubao@tomonline-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