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至12日,代表广东省参加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瑶族舞剧《瑶山那抹红》,同时在国家民委网站和央视网演播,得到广泛好评,产生良好的演播效果。经严格评选,该剧获得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圆梦奖”之优秀剧目奖,参演工作取得佳绩。
《瑶山那抹红》由广东省民族宗教委、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连南瑶族自治县政府出品,南方歌舞团、连南瑶族自治县文化馆(民族文化传习中心)联合创排,是一部反映广东民族地区瑶山儿女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振兴的优秀舞剧。
《瑶山那抹红》以“瑶乡的岁月”为序幕、“瑶乡的巨变”为尾声,分为“飘离的乡井”“瑶乡的蓝图”“瑶山那抹红”三幕。通过驻村扶贫第一书记文彬、心怀服装设计梦想的乡村教师莎一妹、守护瑶寨一生的瑶族老支书等人物形象,融合瑶族特色服饰、生产生活场景、民族特色产业、民风民俗等元素,展现了民族地区各族群众手挽手、肩并肩,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精神风貌,讴歌了民族地区精准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伟大成就,展现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该舞剧情节紧凑、音乐优美动听、舞蹈元素丰富,将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乡村巨变与文化风采交相辉映,向观众呈现了古朴大气的瑶族文化,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
据悉,《瑶山那抹红》创作于2017年,先后在广州、北京、惠州等地演出多场。2018年,该剧被列入国家民委主办、中央民族歌舞团承办的“少数民族地区艺术院团晋京展演项目”,并赴京参加展演;2020年,该剧参加了第十四届广东省艺术节,同年经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主办单位遴选批准,入选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参演剧目;2021年,《瑶山那抹红》被列为“永远跟党走”广东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线上展播剧目之一,于6月27日在星海直播平台直播,共有16.25万名网民线上观看剧目演出,取得了很好的演出效果和社会效果。
2020年第四季度以来,广东省民族宗教委、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演出团队对《瑶山那抹红》进行了多次修改、打磨和提升,多次邀请专家对剧目进行座谈研讨,对剧目的故事结构、舞蹈、舞美、音乐等进行大幅修改和反复打磨,加强了演出阵容,以最高的艺术水准呈现给观众,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为这部舞剧倾注心血的两名总导演深有感慨。广东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南方歌舞团国家一级导演裘华松说:“在建党百年之际,我们以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振兴为主题编导了这部舞剧。这个舞剧将多彩的瑶族文化融进现代舞剧里,让观众耳目一新。该剧面向全世界展示我国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展示广东独具特色的瑶族传统文化。”连南瑶族自治县民族文化传习中心原主任何卫民表示:“《瑶山那抹红》是现实题材。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剧目将广东民族地区独特的民间文化艺术展现给大家,将我们的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的面貌展现给大家,让广东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走出大山、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图片均为舞剧《瑶山那抹红》剧照,由广东省民族宗教委提供)
【剧评】
那是一抹不落的红
曾鸣
红是共产党人的本色,是国旗的颜色,是血、爱、火的颜色;是广东瑶族同胞头巾和服饰中的颜色,是舞剧《瑶山那抹红》的亮色与特色。
这是一部舞蹈诗剧。它诗意的主题中融汇了上述种种的红,而具象的“那抹红”则来自系在一根竹竿上的红绸。那是瑶族先人在结队迁徙时,为使族人不迷路、不掉队而使用过的“导游旗”。
这部舞剧的立意和创意,便是从“那抹红”里散发并注入到视听中的每一个细节。“那抹红”更是一个剧魂和戏核。
没有复杂的故事,只有坚定的使命;没有多变的情节,只有不变的初心。
易地搬迁扶贫,民族工艺传承,“广东经验”分享——构成这部舞剧的外部和内在主线,这就是舞剧艺术经典的叙事文本。
一部好的舞剧,往往在于编导能够敏锐地抓住核心诉情点,并有能力将诉情与叙事无缝连接起来。这部舞剧中的“两次离乡”就很好地连接起了其思想内涵和戏剧逻辑。一次是因为贫困,年轻人纷纷选择了离乡打工;一次是因为易地搬迁,村民们离乡奔赴新生活环境。两次离乡的本质不同,但乡愁是一样的。
瑶族同胞的观念从来就不是封闭的,他们从最初因避乱而迁徙,到今日因脱贫而搬迁,怀揣的“那抹红”其实也是一样的,那就是对梦想的不懈追求。这部舞剧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就都是有梦的人。
剧中女主角莎一妹,作为一名乡村青年教师,却怀揣着一个时装设计师的梦。
男主角文彬是一位驻村书记,他的梦想就是要让瑶山早日脱贫,一展热血青年的才干。
而莎一妹的父亲作为老支书,他的梦想就是希望瑶山变得更好,留住儿女的乡愁,培养好下一代。
是走还是留,是爱还是愁,是梦想的凝聚还是背离——就这么纠结而自然地在舞台上展开来。于是,《瑶族舞曲》的熟悉旋律就得以在这样的情景中一次又一次动人地变奏着;于是,虚实相间的舞台美术就得以在这样的乐声中一场又一场漂亮地变换着;于是,主演和群演就得以在这样的艺术营造中倾情投入、尽兴发挥,有最佳的演绎。
这部舞剧的高潮来自于一场山洪爆发。为掩护村民撤离而封堵洪水时,驻村书记不慎落水,老支书用那根红绸竿施救,虽然奋力把年轻书记拉了上来,自己却因身体失重跌入洪水……两代书记完成的,是共产党人伟大使命的接力,是一幕感天动地的红色传承。
最后,在那抹红的照耀下,莎一妹、文彬和乡亲们一起,终于实现了精准脱贫、全面小康的梦想。“那抹红”实际上已经升华为一曲新时代的《瑶族舞曲》,一部献给建党百年、讴歌民族团结的红色主旋律作品。
瑶山那抹红,是一抹不落的红。
(作者系广东省演出业协会专家、广东省非遗促进会常务理事、广州市戏剧孵化计划评审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