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径,开拓艺术与科技融合新领域

旅游 中国文化传媒网 2021-11-04 14:45

11月2日,北京师范大学传媒与艺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举办了“艺术·科技:新文科背景下的实验教学与人才培养研讨会”。会议采取线上会议结合直播的方式,邀请专家就新文科背景下实验教学如何贯彻艺术与科技相融合的新特征、如何开拓艺术学科领域虚拟仿真新实验等问题进行探讨,畅谈人工智能时代下人才培养新要求、实验教学创新发展新局面。

产业|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径,开拓艺术与科技融合新领域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周星教授主持会议。

研讨会开始前,北京师范大学传媒与艺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内部会议的形式,做了工作成果汇报。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科技融合创新中心主任肖向荣表示,希望各位专家不吝赐教,促进艺术与科技的融合,把实验教学走在学科的前沿,推动中心的更好的发展,实现新的飞跃。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张璐对中心的教学与实践成果进行了详细的汇报,从实验室的环境、仪器配置到实验教学授课,中心一直在努力,紧抓时代脉搏,进行教学的开拓创新。从“看中国”影像展到“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教学和实践两手抓,为“双一流”学科建设、“双一流”大学建设做出贡献。

产业|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径,开拓艺术与科技融合新领域

在后续的研讨会环节,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文化标准研究中心主任、传媒与艺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教授闫贤良,从新文科实验室的新平台以及新文科实验室的新观念两个方面讨论了新文科实验室的新探索。“智能时代,新文科实验室种类已经越来越丰富,但普遍都是用服务器做支撑,没有把云平台的智能系统植入进去。新平台体现在信息时代实验室平台的理念和概念上,现在中国正在实验量子通讯网,未来传输的不再是信息,而是数据。”他表示,新观念体现在文化计算上,文化计算主要依据力度计算、方案分析两种算法,未来的任何一个程序都是一个作品,在文化计算未来专网的传输过程和创作生产过程中会有全新的变化。

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书记、传媒与艺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授丁刚毅,与大家分享了智能表演的发展、核心创意技术以及个人的心得体会。他认为,智能表演学科现可设交叉博士点,硕士和博士都招生,真正实现了在研究生层面对交叉学科的培养过程。创意技术是技术高点,尤其是科技冬奥,需要运用大量素材为导演构建一套真正具有中国特色表演的图谱。无论是广场大会,还是鸟巢中举办的活动,一直以“全要素、全流程、全方位”为要求,作为艺术创作运行的保障。谈到个人体会时,他强调了数字化到智能化的转化过程,认知问题的本质是解决认知的虚实转化,在仿真系统里,能产生出真实的可信赖的过程,能够把认知的障碍打通,就可以快速实施,实施的结果是可转播、可评估、可保障安全性的。

中国传媒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副部长、传媒与艺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授石民勇,结合自身的实践和思考,探讨了技术如何服务于艺术创作,新技术如何赋能艺术教育。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借助数字技术,可能会带来想像不到的创意和灵感。如何让传统艺术跟科技进行更好的融合,达到深层次的沉浸感和交互,实现技术与艺术的有机结合,是艺术教育需要考虑的。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传媒与艺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王志敏,他认为新文科的新就在于它的学科交叉,是一种新的精神实质,是不同学科的交叉碰撞与融合。如何贯彻新文科理念,做到学科的交叉碰撞与融合,需要从加强人文社科基础理论研究入手,关注艺术和美学的关系,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环境下,探寻艺术与美学的本质,搭建新平台,提出新观念,真正去推动新文科的建设与发展。

中国传媒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处长、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传媒学科组组长、教授刘杰锋结合实验室和仪器的运行管理,实践教学的一体化建设,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实践育人的方式和意义。通过对实验室一体化的建设,从硬件的建设上,从服务的管理上给学生、给老师带来更好的环境。让更多学生能够轻松学、愿意学,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兴趣,推动创新。

浙江传媒学院全媒体实验创新中心副主任、教授级高工、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实验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胡一梁,从智能媒体技术助力传媒教学、媒体化教学的开创、传媒教学系统变革的方向三个方面和大家分享交流了浙江传媒学院电视编剧与导播国家级实验示范教学中心利用媒体智慧技术,推动传媒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做法,以及未来的发展和思考。媒体云教学价值平台的搭建和利用,能够构建数字化教学的新模式,共建智能化的学习新生态,推动和实现教学平台的数字化,最终构建云端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北京市互动媒体艺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全国思政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中心(北理工)副主任王立群提到,技术的进步应该让我们省去很多累赘,而不是增添约束。多维空间的思维方式能够打破传统的两维教学模式,数字长廊课堂的打造,能够让学生足不出户通过摄像头导进5G信号,实现可实时、可剪辑、可交互、可通讯的多人协同的沉浸式体验。通过数据的采集和监控,文化的多样化就会突破血亲、民族、宗教的壁垒。借助脑机接口的形式将更多的内容表现出来,实现艺术的张力和文化的飞扬。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新媒体艺术教研室主任、虚拟仿真实验创新联盟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副教授葛勇分享了虚拟现实技术对艺术实践教学创新方面的助力,介绍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联盟,分享了虚拟仿真技术在艺术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在目前以PPT教学为主要模式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很多学生因为缺少实践和实验的环境,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于技能和知识的理解掌握不通透,虚拟现实技术正好提供了一个优秀的平台。他希望兄弟院校彼此之间能够协同共建一个平台,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互补。

最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科技融合创新中心主任肖向荣在总结中说道,基于智能、数字化的新时代,实验的概念已经有了全新的解释和外延,实验与教学之间的关系,也将随之改变。作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如何能够将实验引领学科创新,如何将实验与产业需求对接,与行业需求、国家需求对接,如何在学术上作出反馈,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模式的人才,是未来实验教学中心需要思考的问题。他表示,科技和艺术是一体两翼,当它真正使用起来给人类做服务、给国家做服务的时候,科技和艺术才能共同交织出全新的梦幻和现实。

(图片来自活动方)

 

责任编辑: 4150ZYN

责任编辑: 4150ZYN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雷霆万钧版权声明
违法信息/未成年人举报:010-85181169     举报邮箱/未成年人举报:jubao@tomonline-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