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策展人于歌:公共艺术既要“接天气”也要“接地气”

旅游 中国文化传媒网 2021-11-30 18:57

今年10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云南昆明成功举办,“生物多样性”成为全民热议的话题。作为大会的主办地的云南,同时也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这里仅占全国国土面积的4.1%,却有着从高山寒带到热带谷地完整的生态系统,保存着许多珍稀、特有或古老的生物类群,是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丰富的动植物物种、生态系统、当地人和自然和谐的共生关系,是探索生物多样性魅力的最佳窗口。

由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和绿色和平共同主办的“万物生长·悦在其中”生物多样性艺术展在北京朝阳大悦城6层悦界空间展出,从雪山之上到热带雨林,策展人于歌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互动式交流,把“遥远”的生物多样性带到大家身边,全方位地呈现生物多样性故事,吸引了很多热爱自然的朋友们到场观展。

展览 | 策展人于歌:公共艺术既要“接天气”也要“接地气”

对于这次展览,策展人于歌的初衷是:通过展览把“生物多样性”这样一个富有意义的、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息息相关的重大议题呈现给大众,融入到日常的市民生活当中。

“这次展览不是像美术馆或者是画廊那样艺术展示的空间,而是一个完全敞开、对于大众们都非常友好的空间;此外,这个展览做了很多互动的装置,包括听觉、嗅觉、触觉等,让观展的观众们不只是在接受信息,而是同时也能和展品进行交流、反馈和提问。”于歌谈到。

展览 | 策展人于歌:公共艺术既要“接天气”也要“接地气”

互动性展览和公共空间展览是于歌最近几年一直在努力实践和探索的部分。“我国现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经进入到了一个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怎样把原来看起来可能会‘束之高阁’的一些国家大事、一些相对‘不太接地气’的艺术表达出来,融入到人们的日常文化生活当中,在公共艺术文化服务这一方面我们一直在不断尝试。”

在于歌看来,公共艺术的表达还是要“接天气”,还是要关心与全人类相关的宏大议题,但同时也要让这些议题“接地气”,让每个人都感觉到我也能够参与、能够践行、能够自主行动的可能性,让这样的议题既“接天气”又“接地气”,在公共的场所中和群众们进行交流,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种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实践。

(图片来源于受访者)

 

责任编辑: 4150ZYN

责任编辑: 4150ZYN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雷霆万钧版权声明
违法信息/未成年人举报:010-85181169     举报邮箱/未成年人举报:jubao@tomonline-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