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禹敷土, 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流传千年,而大禹,还有更大的功绩,以十三年历经磨难,遍走华夏,芒芒禹迹,画为九州。《尚书·禹贡》就将华夏九州的由来记录了下来。
如今,公祭大禹的活动已经是国家级的祭祀盛典,每年谷雨在大禹归葬地、治水记功地绍兴举行。今年公祭大禹的前一天,《东亚禹迹图》编制启动仪式在绍兴举行,通过寻访、收集、梳理大禹的行迹和相关古迹,探究古人的心灵画像和精神脉络。
今年4月19日,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举行《东亚禹迹图》启动编制工作暨禹迹图规范制定研讨活动,在《绍兴禹迹图》《浙江禹迹图》基础上,立足全国开展《东亚禹迹图》的编制,并研究禹迹图规范制定工作。来自国内众多专家学者参与讨论。
“盖九州之中,禹之迹无弗在也,禹之庙亦无弗有也”。早日编成《中国禹迹图》《东亚禹迹图》已成为我国有关省、地区,东亚有关国家大禹文化研究机构和有识之士的共识。这对集聚大禹文化资源、科学规范展示学术成果、开展交流互鉴、凝聚人心、坚定文化共识和信仰、促进国家民族团结等有着重要意义。
浙江是大禹文化保护、传承最好的区域之一。禹迹遍布各地,包括祭祀、遗存、工程、诗词、歌舞、戏剧等。翻开新出版的《浙江禹迹图》,可以得到验证。全书30余万字,不仅有正图,还有大量的考释和附录。书中共收录禹迹209处,涉及全省11个市,而绍兴最多,达59处。
绍兴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绍兴市文史馆馆长冯建荣在讲话中提到,出版 《东亚禹迹图》的过程中要确保质量,文章千古事,使之成为普惠九州的好事。
大禹文化是活态的和有强大生命力的,或文献记载,或地名,或民间信仰,将这些珍贵的文化资源和财富分门别类整合展示,无疑是保护、传承、弘扬中华民族和人类共同的优秀文化。
绍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广旅游局局长何俊杰期望,“启动编制《东亚禹迹图》,解读大禹文化,传播大禹精神,寻找大禹根脉。希望通过这次会议,导则、标准、体制、机制等在各位专家指导下细化落地,一起推动做好这篇大文章,禹风浩荡,成为中华文明的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