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月20日从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山东省人民政府近日公布第一批水下文物保护区,共一个,为“威海湾一号沉舰遗址”。
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若干措施》“公布首批山东省水下文物保护区”的目标任务,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系统梳理了近年来山东省水下考古项目。经过威海市推荐确认、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审核、专家论证会评议,认为“威海湾一号沉舰遗址”考古研究成果丰硕,基本确认为北洋海军旗舰“定远”沉舰残骸遗址,具备了公布水下文物区的基础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第五条的有关规定,山东将“威海湾一号沉舰遗址”公布为山东省首批水下文物保护区,成为全国第二个公布水下文物保护区的省份,为水下文化遗产整体保护提供了新思路,作出了有益探索。
山东北滨渤海、东邻黄海,海岸线占全国六分之一,内陆水系发达,湖泊湿地众多,大运河、黄河贯穿全境,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悠久的航海、漕运历史,给山东留下了丰富的水下文物。这些文物跟陆上文物一样,见证了历史变迁,彰显了齐鲁先民逐水而居的毅力、与水斗争的勇气、因水而兴的智慧,体现了中华民族开放包容的气魄和精湛的技艺。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沿海地区在水产养殖、滨海旅游、房地产、港口新扩建、海底矿产资源开发等各个领域全面展开,内水区域同样面临新型城镇化扩张等一系列问题,水下文物保护面临不小的挑战。划定水下文物保护区,建立健全保护制度和管控措施,有利于加强水下文物的保护,对于传承弘扬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加快建设现代化海洋强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战略都具有重要意义。
(配图为威海湾一号沉舰遗址,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