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8岁的张静当过3年通信兵,期间参加了两次军区大比武,保障了两次实战演习。“野外演习期间住帐篷,晚上睡觉能听到狼嚎声。白天吃饭在地面上,风在旁边呼呼刮。”张静说,“野外生存的艰苦训练,对我后来扎根文化和旅游事业埋头苦干有重要影响。”
1997年,张静复员后回到家乡北京延庆,先后在原八达岭特区办事处、八达岭旅游总公司办公室工作,正式接触文化和旅游工作。当时八达岭长城在最高峰时曾一天接待过10万人次,但景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却不能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求。
“那时候只有一些零散的民宿户和摊点,只能达到基础性的接待标准。不像现在八达岭长城景区已经应用了智慧化管理系统,还对传统的摊点进行了改造提升,在此基础上建成了休闲商业街区,能够多元化的为游客提供服务。”张静说。
张静曾十几年如一日投身乡村旅游发展。2011年,张静担任香营乡副乡长,分管文化和民俗旅游工作。因为一些原因,虽然香营乡有缙阳山脉、白河堡水库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旅游发展依然受到很多条件制约。张静没有气馁,她带领团队整合区域内资源,大力发展民俗旅游,利用乡域内3000多亩的鲜实杏和10000多亩的仁用杏,推出踏青赏花季——杏花节,吸引北京周边地区的游客前来踏青赏花。同时还发展起高端民宿,通过各种举措提高低收入村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目前香营乡下辖的很多村都建设了高端民宿,至少也有20多个院子,呈现出一片乡村旅游的蓬勃气象。”张静告诉记者。
面对工作,张静永远充满了热情和激情。担任延庆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后,她开玩笑说:“我是从农村走向城市,要在更广阔的舞台上为文化和旅游工作贡献力量。”这几年,通过参与举办承办2019年北京世园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等活动,延庆区旅游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旅游品质日益提升,从以前单一的景区观光型的门票经济,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特别是延庆区文旅基础设施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过去一家四星级酒店没有到现在已经有了4家五星、6家四星级酒店。以冬奥会召开为契机,冰雪运动项目也从过去的一般滑雪滑冰延展到高山滑雪、雪车雪橇这些高难度项目,实现了延庆冰雪运动从大众化向精英化的覆盖。据了解,2017年至2021年延庆区旅游收入累计310亿元,同比前五年增长18.7%。
为高质量做好冬奥服务保障工作,延庆区文化和旅游局组织精干力量,成立了驻店保障小组。同时还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驻店保障的点位上建立了临时党支部,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有条不紊地护航冬奥。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延庆人,同时也是一名文旅工作者,我非常荣幸能够参与并且亲眼见证延庆文旅的发展变化。”张静说,“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在即,我身感重任在肩。我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守自己的岗位、尽职尽责,为保障冬奥会的顺利举办、为家乡的发展继续贡献力量。”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