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1月18日召开。多家媒体的会后报道中,出现了关键词“创新”。这说明了大家的职业敏感性,也预示着今年齐鲁大地的文旅工作,将兴起一场“头脑风暴”。以往苦干、实干的作风,势必延续。除此之外,全省文旅系统创新、贴心的举措,有望更多。
《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这样解释“创新”:抛开旧的,创造新的。延伸到文旅领域,笔者这样理解:所谓“旧的”,是不适合时代和人民的,没有存在价值的;所谓“新的”,是紧跟时代潮流和人民需求的,被社会呼唤和期待的。
文旅工作,说到底是一项争取民心的事业。经济发展好了,物质条件改善了,人们有了更高层面的需求,其中一项就是丰富多元的精神文化需求。怎么体现党为民服务的初心?怎么彰显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重要一条,就是满足群众的必要需求,提升百姓的文化获得感。不然,虽然大家腰包鼓了,但是价值观扭曲或者社会不和谐,都称不上全面小康。
文旅工作,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原因在于,相比科技等,文旅与精神世界更加息息相关。而众所周知,人的大脑,是最活跃的部分。人的精神需求,是不断变化、与时俱进的。尽管看不见、摸不着,却实实在在影响着社会方方面面。作为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的事业,文旅工作倘若故步自封、坐井观天,别说一年半载,一个月甚至一天,就落伍。
文旅创新如此重要,山东文旅系统当然不是从今年才开始重视。过去5年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领导班子时刻关注人民需求,将创新作为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要务。从优秀作品的创作、文旅产业的繁荣到遗产科学保护利用、公共服务提升效能,创新的理念和举措,为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如果将文旅比作一台车,创新无疑是清洁环保又高效的太阳能。
山东文旅系统享受到了创新发展的红利,也通过创新发展,积累了一批“推动未来创新”的青年人才。有些事,没有钱能办;有些事,没有政策能办;但所有的事,没有人才不能办。抓住了人才这一关键,山东文旅系统配合创新的思维,相信一些多年得不到解决的问题,能往前推动一步;一些抬抬脚就能够到的事,也能顺利或者超额完成。
时间,在一分一秒过去。我们不能否认,过去的某个阶段,因为某些原因,一些文旅工作走了弯路。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探索的路上难免磕磕绊绊。好的经验,都是在实践中产生。文旅工作最大的忌讳,就是从业者自以为是,却对当下百姓的需求一无所知。因此,创新的路上,一方面要高瞻远瞩,一方面也要脚踏实地。
重视文旅创新,就是抓住了民心。与人民在一起,同欢喜、心交心,这是文化和旅游工作的优势,也是从业者的使命和责任。相信山东文旅系统,搭乘“创新号”惠民列车,明天会更好。
(图片由苏锐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