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盼望此时此地走这一遭,有机会跟大家说这些话,使大家心里激动一点,本来平静无波的心里可以起个涟漪。小波浪可以造成大的潮流,推动大家不断地进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只有不息的自强,才是真正的健康和健全。”在《许倬云十日谈:当今世界的格局与人类未来》序言中,历史学家许倬云这样写道。
(图为该书封面,由出版社提供)
在《十三邀》节目中,许倬云谈到了“往里走,安顿自己”的人生哲学,一语道破当代年轻人的困境和对未来的期许。在《人物》杂志采访中,他谈到知晓很多年轻人认识了他并喜欢他,他感到该尽义务了。
他所说的“义务”是更积极地参与、回应现实。他相信年轻人,也能感受到,在这个纷乱复杂的时代,年轻人渴望向他寻求答案。在2022年新年,许倬云录制了一段视频,与年轻朋友对话:要记得反省自己,不能仅仅安于“我的日子好,就够了”,要想想未来该怎么做,现在该怎么做。
许倬云希望,年轻人不要习惯性地成为一个单向度的人。
许倬云已经91岁了。很多时候,他要和自己的身体作战。
他说,2021年最有成就感的事就是居然可以不疼痛了。这个是了不起的大事情,居然可以逐渐过比较正常的日子。“当然这也不是很正常,我上床下床还要用吊索吊来吊去,我必须要配合别人的时间,否则我上了床就下不来,下了床就上不去。”许倬云说,“我从生下来就知道自己是残缺,不去争,不去抢,往里走,安顿自己。”
《许倬云十日谈:当今世界的格局与人类未来》也是在这样境况下完成的。
许倬云认为,“文化”是一系列的理念,可以称它是智慧,而智慧建立在知识之上。如何处理知识,从知识提升成智慧?如何将个人认识转换成集体的智慧?这一过程是很重要的工作。
“我们不能单单以考试、学位或是学术文章发表的次数作为求知过程的指标。学术的成就是文化成就的总成绩单,文化成就的总成绩单表现在社会是否安定、老百姓生活是否舒畅;也表现在整个社会是否有秩序、是否有不断修正与改变的过程、是否有舒畅开展的机会。”许倬云说。
许倬云认为,在全球化的今天,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小,这也构成今天和未来建构人类社会、文化的条件和因缘。此外,“文化”和“文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认为文化是一种行为,行为准则驱策我们形成如何选择选项、如何处理事务的理念。凡此行为表示的文化,总结在一起,超越提升为一个系统,这就是文明。”许倬云说,自己盼望人类文化能不断进步,永远能够自我修整,以求得更适合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