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非遗在社区”省级试点工作启动仪式在当地举行。活动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推动非遗融入民众日常生活,引导非遗传承人履行传承义务,增强非遗在现代城市基层社区中的传承传播活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人为核心、以生活为载体的活态传承实践,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乡村乃至一个社区原生态的生活方式。为探索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培育非遗在城市中传承发展的土壤,促进非遗在社区广泛传承传播,文化和旅游部从2020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非遗在社区”试点工作,通过“展、演、传、教、建、特、创”等多种形式,创新探索非遗保护传承方法与途径。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今年启动“非遗在社区”县级试点工作,东昌府区凭借丰富的非遗资源成为全省5个试点县之一。东昌府区道口铺街道具有得天独厚的非遗资源优势,拥有木版年画、东昌毛笔、澄泥砚、铜铸雕刻、李氏陶艺等一批优秀非遗项目,建设了全市为数不多的镇级非遗展示中心,被评为省级文化生态名镇,是名副其实的“非遗大镇”。
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主要负责人介绍,举办“非遗在社区”省级试点启动仪式,目的是让藏起来、锁起来、关起来的优秀非遗项目活起来、传下去。通过开展内容形式丰富、百姓喜闻乐见的传承展示活动,吸引和鼓励更多社区群众参与其中,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交流的实际效果,真正让非遗项目作为一种整体性的生活方式深扎城市社区、走进千家万户、融入百姓生活,不断焕发新的活力,最终形成全社会“人人喜欢非遗、参与非遗保护”的生动局面。
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提出,以培育非遗传承土壤,构建非遗在社区的“微生态”为目标,未来聊城市将创新非遗保护传承模式,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切实发挥非遗在维系邻里情感、促进社区和谐、加强社会治理、文旅融合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大对非遗项目支持力度,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示范带动作用明显非遗工坊,提升非遗产品规模化、产业化水平,带动本地人群就近就业,提高内生动力,助力乡村振兴。
延伸阅读:
TOM2022-09-01 15:5609-01 15:56
C114中国通信网2022-09-01 15:4309-01 15:43
轻壹健康2022-09-01 14:4409-01 1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