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艺术 | 京剧《白毛女》:“守正创新”重温红色经典 “百日集训”传承京剧精神

旅游 中国文化传媒网 2022-10-17 21:00

9月14日,国家京剧院2022年“秋之韵”演出季“百日集训”复排剧目京剧《白毛女》,在梅兰芳大剧院精彩上演。

京剧《白毛女》是1958年戏曲艺术家马少波、范钧宏根据歌剧《白毛女》改编的经典剧目,讲述了历史时期喜儿、王大春等劳苦大众抗争不公命运的感人故事。该剧一经上演即引发轰动,李少春、杜近芳、叶盛兰、袁世海等老一辈京剧表演艺术家,以及郑岩、张建国、陈淑芳、江其虎等京剧大师都曾出演过本剧,《北风吹》等唱段更是脍炙人口,成为很多戏迷心中的经典。在“延安文艺座谈会80周年”“杜近芳先生诞辰90周年”之际,国家京剧院历时半年精心打磨,复排京剧《白毛女》,与观众重温经典,向老一辈革命家、艺术家致敬,反响十分热烈

 

艺术 | 京剧《白毛女》:“守正创新”重温红色经典 “百日集训”传承京剧精神

 

“守正创新”,为经典作品探索更多可能

本次复排的京剧《白毛女》有很多“新”设计:不仅剧情更为紧凑,将原版三个多小时的剧长浓缩近一半,还采用了数字化声、光、电舞台效果,道具服装等方面也更加注重细节,同时部分唱腔、编曲融合了少许歌剧、民乐等元素,并由交响乐团完成配乐,让许多观众感到“眼前一亮”。

“我觉得这些变化让我更容易‘入戏’,故事情节也更加合理流畅了,整场戏看下来真是酣畅淋漓。”观众路先生看完演出评价。路先生是资深戏迷,家中收藏了国家京剧院的很多经典剧目影音资料,《白毛女》是路先生心中国家京剧院的代表剧目之一。“所以从知道这部戏要复排开始,我就特别关注,为了能抢到好位置我还在开票当天定了闹钟。”路先生告诉记者,自己观看本场演出的一大乐趣就是“找相同”和“找不同”,“比如黄世仁家门口的灯笼,以前的版本是个小小的圆灯笼,这次复排用的是大长灯笼,更符合黄世仁家‘土豪’的气质了,也让人更加同情起喜儿一家的遭遇。相同的地方也很多,比如杨白劳的念白沿用了老版本中韵白的处理方式,这可是现代戏中很少见的。”

对此,京剧《白毛女》复排导演徐孟珂表示:“我们是站在前辈们所创作的经典上,以仰视和学习的角度复排此剧,同时,尽力满足新时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弥补前辈艺术家因当时硬件设施不完善而造成的遗憾,为这部经典大戏探索更多可能。所以,我们在复排过程中既要做到‘守正’,也就是恪守京剧表演中四功五法的正道,延续以‘李、袁、叶、杜’四位京剧大师为代表的表演风格,继承前辈艺术家在舞台上一切以刻画人物为核心的艺术追求;又要勇于创新,不断丰富观众的视听体验,推动传统艺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艺术 | 京剧《白毛女》:“守正创新”重温红色经典 “百日集训”传承京剧精神

 

薪火相传,三代“喜儿”完成艺术接力

不仅舞台效果“新”,复排京剧《白毛女》的演职团队也很“新”

为加快青年人才培养,落实“以戏促功、以演推人”,国家京剧院将《白毛女》复排列入院团“百日集训”重点项目,大胆启用新人。遴选优秀青年演员刘琪饰演喜儿,一级演员李博饰演杨白劳,二级演员杨威饰演黄世仁,一级演员张兵饰演王大春,优秀青年演员谢毅饰演穆仁智,一级演员毕小洋饰演黄母,二级演员谭小令饰演王大婶,一级演员蔡景超饰演赵大叔,优秀青年演员訾睿饰演张二婶,由青年编剧陈卓担任复排剧本整理,并邀请京剧表演艺术家郑岩、张建国、陈淑芳、江其虎担任艺术指导,为演出保驾护航。

作为上一代“喜儿”的扮演者,陈淑芳对本次复排工作十分重视,从3月份开始,陈淑芳就抓住一切机会指导“新生代喜儿”刘琪,随着演出临近,更是几乎驻扎在剧院,陪伴青年演员们成长。“陈老师就是我的小太阳,有她在我就特别安心。”刘琪感叹。对于此前从未接触过现代剧目的刘琪来说,演好“喜儿”是个不小的挑战,“陈老师一点点地帮助我调整细节,帮助我理解人物内心和增强声音爆发力,手把手教会我如何在词句当中完成‘喜儿’情绪的递进与转换,在这部戏中,我收获了很多很多。”

有趣的是,陈淑芳和刘琪都是第一代“喜儿”的扮演者、杜近芳先生的徒弟。这种对观众负责,对演员负责的态度恰恰是杜近芳等老一辈艺术家们一生的坚守。“我师父就是这样教我的,师父把‘喜儿’交给了我,我就得用心把她传下去”陈淑芳说。如今,在陈淑芳等艺术家的精心指导下,刘琪等青年演员也用出色的演出诠释了前辈们追求完美的艺术精神,三代“喜儿”完成了艺术的接力。

 

艺术 | 京剧《白毛女》:“守正创新”重温红色经典 “百日集训”传承京剧精神

 

“红色+京剧”,双重魅力观众叫好连连

在京剧《白毛女》的观众席中,有位身穿军装的老人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虽然头发花白,但老人坐的笔直,眼中不时地泛起泪光。原来,老人姓顾,今年80多岁了,是一名武警老兵。京剧是顾老多年的爱好,中秋佳节,同为军人的儿子专程把父亲接到北京团聚,带老人家过“戏瘾”。“我的父亲也是军人,是一名‘老八路’。”老人向记者解释。原来,老人一家三代军人,父亲就是在和《白毛女》相似的情景下,走上了革命道路,演员们精彩的演绎让老人想起了父亲和老战友们,“现在的生活太好了,娃娃们演得也好,好啊。”老人不断重复着。

同样不住叫好的还有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生物学博士小樊。“虽然我是理科生,但我从小喜欢传统文化,在我心中,京剧和山水画一样,有一种充满东方神韵的意象美。而《白毛女》这部戏作为国家京剧院的保留剧目,这次重新搬上舞台,对于我们‘票友’来说可是难得的学习观摩机会,尤其是‘大雪飞,北风紧,天阴云暗,盼新年,怕新年,偏到新年……’这一段,我一直在心里跟着唱。”

 

艺术 | 京剧《白毛女》:“守正创新”重温红色经典 “百日集训”传承京剧精神

 

演出结束后,全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这是观众对京剧《白毛女》经典重现的高度认可,也是对红色文化和传统艺术双重魅力的由衷赞叹。

(摄影:李春来)

 

延伸阅读:

  • 革命中成长起来的中国歌剧

 

责任编辑: cxr4186

责任编辑: cxr4186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雷霆万钧版权声明
违法信息/未成年人举报:010-85181169     举报邮箱/未成年人举报:jubao@tomonline-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