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整个大赛中年纪最大的参赛选手——吴光焘吴老先生。他今年已经86岁高龄,北京人,出生在东四。
2018年东四胡同博物馆成立后,吴老先生前去观看,从此就做上了博物馆的义务讲解员。吴老先生很热爱这份工作,他希望能够通过他的讲解,更好地传播北京中轴线文化。
有一次吴老先生听了中轴线文化遗产专家吕舟老师的讲座,并和他畅聊一番。之后他萌生了一个想法:光是去讲北京中轴线上的建筑,并不足以让一般群众提起对北京中轴线的兴趣,如果把有趣的人文市井及过往故事,用朴实风趣的方式讲出来,一定能唤起很多老北京人的共鸣。同时,也能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激发更多人热爱、保护北京中轴线的热情。
为此他亲自做了许多关于北京中轴线讲解的展示内容,并在东四胡同博物馆里进行相关讲解。他的坚持让很多逐渐消失的老北京珍贵过往(如胡同里的摇煤球、送水、叫冰等),让更多年轻人知悉和了解。
过去北京市内冬季采暖,是烧煤球炉。煤球的做法是:将煤粉末作成煤浆在地上摊平,切成一寸见方的煤茧,再放在筛子内摇动成球状,这一过程叫摇煤球。在北京住宅区,隔几条胡同,就有煤铺摇煤球供给附近居民。
胡同内经常见到各类匠人为居民维修生活用品,锔碗儿、补锅、焊洋铁壶,图为匠人和维修工具。
过去,北京有个行业叫扛肩的,也就是搬运工。他们用肩扛搬运易碎或贵重家具,多用于送嫁妆。由于搬运时脖子要低下,也叫“窝脖儿”。
这些都是曾经真切存在于北京中轴线中人们生活的烟火气,即使时代的更迭让这些历史民俗隐入尘烟,吴老先生仍希望通过自己对北京中轴线的热爱与钻研,讲述出更通俗易懂、更有趣的故事。在进一步提升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的知名度的同时,能让更多年轻人也关注到北京中轴线,一起加入到保护、传播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的行列中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