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连续举办七届的非遗节是成都与国际对话的重要平台,也是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重要抓手。作为今年继成都大运会成功举办之后的又一场国际盛会,第八届非遗节国内外嘉宾云集,其中,以“匠心万千 美美与共”为主题的国际手工艺展邀请了法国、波兰、意大利、塞尔维亚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手工艺精品参展并进行现场活态展示,推动传统工艺类非遗的国际交流与跨界合作。
在文明互鉴过程中,非遗是见证者,也是叙述者。在我国,一系列非遗项目在对外交流时深受国际社会欢迎和好评,为弘扬中华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荷兰艺术家阿德里安·里斯来中国20年了,对中国的文化非常熟悉。平时在景德镇工作生活的他将许多中国的传统元素融入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如在陶瓷作品中体现象征含义的蝙蝠围绕过枝花的纹样等,在技术和工艺上也充分结合两国特点进行创作。阿德里安第一次来参加非遗节,众多各地的传统文化聚集在成都令他非常高兴。
备受关注的《新山海经》项目是一场中法之间的对话,旨在让大众认识、了解传统手工艺。通过两国手工艺人的共同合作,这些作品突破了地域、语言、技术和经验,成为一个“新山海经”式样奇迹。设计师艾瑞克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此次展览中将法国未完成的作品加上中国的手工艺创作,呈现一个中法合作的成果。非遗节的重启令艾瑞克非常感慨,在本届非遗节上,他看到了中国对非遗保护的重视,也通过此次展会意识到很多中国手工艺精品未被“看见”,他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让这些文化被了解。
现场,还有中韩合作项目刺绣与多媒体结合的作品《赤色晚秋》在全息投影技术的光影效果下,红色、绿色的蜀绣竹子生动醒目,搭配阵阵音乐,营造出一派竹林悠悠的意境,让人眼前一亮。“制作完成这套装置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中方作者刁娟表示,设计这件作品的初衷是想探索传统非遗与现代技术结合的发展新路径。“希望通过传统非遗与现代技术的‘碰撞’,用新形式新表达来展现传统技艺的多元魅力。”
除了合作项目成果体现,本次国际手工艺展还旨在展示各国各地区非遗技艺、非遗产品在现代生活中的审美意义、实用意义,彰显非遗的创意性和生活性。
在塞尔维亚银器展位上展出的近百套银器饰物,样样精美,透过灯光,手工打锤的痕迹隐约可见,吸引了众多市民的驻足欣赏。“自13世纪末开始,花丝工艺传入塞尔维亚,成为我们当地加工金银首饰最常见的工艺之一,但是目前只有少数群众知晓本项工艺,因此传承成为我们重要的使命。”据塞尔维亚银器手工艺传承人戈兰·里斯托维奇介绍,本次展览的塞尔维亚银器都来自自己的工作室,展品均以几何的形状,通过分层工艺,将多种印花点缀工艺集合在一起,展现出银器的奢华精美。
波兰的民间艺术是聚集中欧风情的波兰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走进国际手工艺展波兰展区,一只憨态可掬的柳编工艺大熊猫坐在展台上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参观、拍照。在它背后,波兰柳编手工艺传承人马尔辛·雅库博夫斯基正在认真地编织着。据他介绍,这是波兰柳条编织项目第一次来亚洲参展。“熊猫是享誉国际的中国国宝,我们为这次非遗节专门设计了大熊猫的样式的工艺品,以此来展示两国的友谊像柳条一样紧紧缠绕在一起,中波友谊长存。”
尼泊尔展台前,一系列老虎元素的手工毯吸引了游客的目光。据悉,这是来自JISAM DHONDUP品牌的特色手工艺作品。据该品牌负责人仁青介绍,这些手工毯颜料是采用喜马拉雅山脉地区的纯天然矿植物制作而成,色泽纯正,充满生活之美。“这是我们作品首次走进中国,售卖如此火爆让我们十分意外。”仁青还表示,本次参展,团队都感受到了成都群众对产品的喜爱。“感谢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为我们提供了交流展示的平台。”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