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劲旅锐评:海昌海洋公园,曲乃杰的“现金奶牛”?俞发祥的“拖油瓶”?

旅游 劲旅网 2025-08-18 16:26

3月28日,海昌海洋公园发布2024年年报。

根据报告,2024年海昌海洋公园营业收入18.18亿元,上年同期为18.17亿元,同比增长0.06%。净利润亏损7.4亿元,上年同期为亏损1.97亿元,同比增亏275.64%。

海昌海洋公园主营业务中,公园运营营收占比92.7%,文旅服务及解决方案营收占比7.3%。

公园运营业务中,门票收入为8.95亿元,上年同期为9.03亿元,同比下降0.89%。园内消费5.71亿元,上年同期为5.66亿元,同比增长0.88%。租金收入为0.33亿元,上年同期为0.25亿元,同比增长31.22%。酒店收入为1.86亿元,上年同期为1.94亿元,同比下降4.18%。

主营业务中,文旅服务及解决方案业务收入1.33亿元,上年同期为1.29亿元,同比增长2.82%。

2024年,海昌海洋公园销售成本为13.99亿元,上年同期为13.59亿元,同比增长2.94%。财务成本为3.46亿元,上年同期为3.23亿元,同比增长7.41%。总负债为85.24亿元,上年同期为90.04亿元,同比下降5.33%。

2024年接待游客量1079万人次,上年同期为929万人次,同比增长16.10%。

毛利率为23.04%,上年同期为25.18%,同比下降2.14%。

劲旅锐评:

海昌海洋公园,从“现金奶牛”到“拖油瓶”,只用了十年。

2025年6月2日,祥源控股以22.95亿港元战略投资海昌海洋公园,成为其控股股东,曾经的“海洋公园之王”,如今却不得不“卖身”求生,令人唏嘘不已。

海昌海洋公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2年,当时其创始人曲乃杰在大连老虎滩打造了极地海洋动物馆,首次将白鲸、海象、北极熊、南极企鹅等200余种珍稀海洋动物引进中国。

凭借独特的动物展示和表演,老虎滩极地海洋动物馆迅速走红,成为大连的标志性景区,“海昌海洋公园”的品牌也由此打响。

此后,海昌海洋公园开启了全国布局之路。

2006年,大连海昌发现王国主题公园开业,这是中国北方极具特色的冒险主题游乐园,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同年,青岛海昌极地海洋公园开业。

随后几年,重庆加勒比海水世界、成都海昌极地海洋世界、天津海昌极地海洋世界、烟台海昌鲸鲨海洋公园、武汉海昌极地海洋公园相继开业,海昌海洋公园在全国核心城市的布局逐渐加快。

2014年3月13日,对于海昌海洋公园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公司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成为首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的主题公园运营商。

上市之后,海昌海洋公园的扩张步伐进一步加快。2018年,投资50亿元的上海海昌海洋公园开业,这座被寄予厚望的第五代大型海洋公园,每年吸引400万左右人次客流,带动了当地配套产业的快速发展。

2019年,三亚海昌梦幻海洋不夜城正式投入运营,总投资金额50亿元,号称全国首个“沉浸式海洋文娱综合体”。

2014年至2019年,海昌海洋公园各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15.31亿元、?14.17 亿元、16.50亿元、16.80亿元、17.90亿元、28.02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1亿元、?2.50 亿元、?2.18 亿元?、2.80亿元、0.40亿元、0.25亿元。

海昌的扩张不仅在国内,在海外也是大手笔,据凤凰网此前报道,2010 年至 2013 年间,曲乃杰大肆收购法国波尔多酒庄,整个25座波尔多葡萄酒酒庄大部分位于法国利布尔奈,预计总价值约为6000万欧元,一度被法国媒体誉为“波尔多酒庄最大的中国买家”。

然而,快速扩张的背后,隐患,也在逐渐积累。

海昌海洋公园的重资产模式,带有较强的房地产开发印记。其早期和碧桂园、华侨城等地产企业有过深入合作,扩张步伐和地产行业发展同频。

但旅游地产投资重、回收周期长,与住宅地产高周转的回报速率不同。2017年前后,海昌海洋公园的财务压力已经开始显现,公司净负债率攀升。

为了缓解资金压力,海昌海洋公园决定转型,卖掉值钱资产,还债;推出轻资产业务,讲故事。

2021年10月,公司以65.3亿元的价格,将武汉、成都、天津、青岛等四个已建成的,且收入稳定、净利润最好的海洋公园的股权,以及当时尚未开业的郑州海昌海洋公园66%的股权,出售给了韩国私募基金MBK Partner。

屋漏偏逢连夜雨,2020年之后那三年,给文旅行业带来了沉重打击,海昌海洋公园也未能幸免。

旗下主题公园纷纷关闭,收入锐减。2020年至2024年,该公司的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4.52亿元、8.45亿元、-13.96亿元、-1.97亿元、-7.4亿元,只有2021年短暂回正,其余年份均深陷亏损泥潭。

截止2024年末,海昌年报披露,公司产生净亏损人民币近75亿元,流动负债净额为人民币超过29亿元。此外,年内有约人民币近5亿元的银行及其他借款到期未偿还,该等情况表明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可能会对本集团的持续经营能力构成重大疑虑。财务状况可谓岌岌可危。

至此,曲乃杰用了20年时间,把海昌海洋公园项目打造成了一度年销售收入十数亿元,净利润数亿元,现金流和净利润都很好的“现金奶牛”,也因为后来大干快上的战略冒进、天灾突降、消费低迷,导致财务恶化,仅用了七八年时间,用尽了所有能用的办法,也已无力回天。

只能寻找接盘侠,成为卖身保全的“拖油瓶”。

正如海昌2024年报中表述:“本集团能否持续经营,将取决于本集团能否在不久将来产生足够的融资及经营现金流量,以及能否获得金融机构及曲乃杰先生所拥有的关联公司的持续财务支持。”

如今,俞发祥和他的祥源控股已携22.95亿港元战略投资海昌,成为第一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也意味着,海昌海洋公园集团后续能否持续经营,就将取决于能否获得金融机构及俞发祥先生所拥有的关联公司的持续财务支持了。

【以上内容转自“劲旅网”,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如需转载请取得劲旅网许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延伸阅读:

 

 

责任编辑: fjq4191

责任编辑: fjq4191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飞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