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从十一到双十一,飞猪继续加速

旅游 环球旅讯 2025-11-20 13:59

当双十一走到第17个年头,一个有趣的变化正在发生:人们囤货的清单里,除了化妆品和电子产品,开始出现越来越多“旅行”的选项。

这个双十一期间,飞猪平台整体履约GMV同比增长30%,这意味着,消费者不仅愿意“囤”旅行,更在快速地将这些计划付诸行动。

超600万件活动商品被预订,近100万张机票次卡、近300万件酒店套餐、超200万件门票及玩乐套餐被用户收入囊中。

在电商的“主场”,11月中旬各大平台陆续结束销售后,都默契地选择不再公布GMV增长情况。线上对用户和消费行为的挖掘已到极致,存量市场的厮杀是更加残酷的此消彼长,平台转而固守优势阵地,着眼于修筑更牢固的品类护城河,或改进整体的运营质量。

在此背景下,飞猪简单粗暴的“战报”反倒制造了一点意外。

环球旅讯观察到,今年飞猪双十一的GMV数据口径比过往更窄,态度也激进。

飞猪披露的是履约GMV,并表示大促营销、日销均有强劲增长,全平台的增幅为30%。这一表述更能直接反映飞猪近期整体的业务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意外”在一个月前的国庆也曾上演。彼时,飞猪宣布十一假期履约GMV同比增长48%、服务人次增长30%。我们当时在《黄金周过后,飞猪的重估时刻来了》一文中曾经分析过,从业务分布、流量结构和人群上看,这次爆发对飞猪而言都称得上是结构性的增长。

飞猪确实在变。

而这一变化,在阿里的战略布局中早有伏笔。今年6月,即时零售大战正酣,阿里宣布要“从电商平台向大消费平台战略升级”,饿了么和飞猪并入阿里中国电商事业群,被业内视为阿里从电商平台向大消费平台战略升级的关键举措。

同时,阿里在组织上显得张弛有度:统一指挥,但保持“公司化运作“,集约和灵活都要保证。至今,这一战略背后的雄心已非常清晰。在阿里CEO吴泳铭的定义里,大消费平台须满足全场景需求,“体验最优、消费者数量最多、消费频次最高”。

至少在酒旅行业,阿里的加码将重塑飞猪,给OTA的战局注入一股新的推力。

 

01生态协同的破局

传统在线旅游平台长期受困于“高成本、低转化”的流量困境——平台需要大量投入营销费用,从外部渠道采购流量,再推动用户从“兴趣浏览”到“下单交易” 。商家对此感知最明显:平台要利润来支持高增长,成本最终会转嫁给依赖他们吃饭的人。

在阿里大消费战略的语境下,这一流量困境或许有新的解题思路。

淘宝App的日均活跃用户超4亿,随着闪购业务的闪电崛起,这个数字的规模还在攀升。据Questmobile统计,2025年9月,淘宝APP月人均使用次数为73.9次,同比增幅18.8%,月人均使用时长4.4小时,同比增幅9.2%。

8月6日,飞猪在淘宝APP首页新增一级入口。金山脚下,一支镐足以致富。

跟社交平台、内容平台不同,淘宝的流量自带明确的消费意图。因此,给飞猪开设的“独家海景房”具备巨大的增量价值。而更宽的营销通道、更短的消费链路,让飞猪从根本上实现了外部流量依赖向生态内需求激活的转变。

换句话说,当旅游产品与海量实体商品同场呈现时,用户的决策路径由“计划性搜索”自然过渡到“场景化触发”。

用户在挑选秋冬服饰时,可能收获一张滑雪场景的优惠券,进而浏览相关旅游套餐;买衣服买日用换来的积分,可以通过打通的会员身份转化为飞猪的权益,换来免费送早餐的酒店。

用大消费的视角去看,消费者衣食住行用的需求之处,就是供给运营的机会之处。

《2025 Z世代双十一消费行为报告》显示,年轻消费群体尤其是Z世代,已成为双十一最活跃的主力,2025年参与率超九成,而“为快乐买单”的情绪化消费中,旅行产品正是他们的首选。

从十一到双十一,飞猪继续加速

用户画像的深度匹配进一步放大了协同价值。淘宝天猫在女性、家庭决策者上的渗透远高于其他电商平台,而这恰与旅游消费中注重氛围、场景和家庭记忆的关键决策群体高度重叠。其中购买力最强的88VIP人群则更有吸引力,要为低频的旅游消费找到对的人,他们或许天然就是好答案。

据披露,今年双十一,飞猪的实际交易用户数同比增长超20%,88VIP增长约30%,贡献了头部商家七成以上的成交。

而且,流量和用户之外,经营策略的差异也会进一步放大这一效应。

众所周知,飞猪强调其平台模式,希望为商家保留经营和品牌的自主性。

这种模式下,商家在获流、组货和营销带货上,可努力的空间更大,付出与回报相对更成比例。

“今年双十一我们采取打破常规的产品策略,围绕家庭客群推出IP主题房,比如将180°海景与亲子元素结合的登月主题房,”海南三正月酒店副总经理沙彦表示。

据介绍,海南三正月酒店在今年6月开业,首次参与双十一便取得开售首日GMV 800万元、全程突破2000万元的成绩。

在沙彦看来,飞猪双十一带动了业绩增长,也成为品牌加速破圈的关键节点。“一个明显的感受是,参与了双十一,我们在海南亲子度假酒店赛道的认知度显着提升。”

不少类似的案例可以印证同一逻辑:对在线旅游来说,有流量不等于有精准流量,有交易不代表有持续且健康的复购,有客户也不意味着能沉淀品牌资产。

当飞猪被纳入到大消费平台叙事中后,生态内的资源协同和流通,给了它在一众OTA的低价内卷中破局并撕开供给侧口子的平台。

 

02大品牌稳,中小商家勐

流量的变革为增长提供了可能性,而稳健、多元的商品与服务生态,则是将可能性转化为现实体验的基石。

飞猪平台呈现出健康的二元结构:头部品牌稳定基本盘,中小商家提供新增量。

还是以双十一为例,一方面,长隆、迪士尼、万达酒店及度假村等大型品牌继续保持强劲表现,亮出亿元成交。

另一方面,GMV超千万元的活动商家数量同比增长约30%,其中旅行社商家数增幅高达160%。

大牌供给提供的是标准化、高确定性的产品保障。而只有大量“隐形冠军”在平台上快速崛起,才有丰富多元的供给生态。

海君易行的转型之路颇具代表性。 这家原本专注于澳新线路批发的传统旅行社,今年首次参与飞猪双十一就交出约5000万元的GMV成绩。

“在飞猪,我们是以‘店铺’形式完整运营自己的品牌,”该店负责人指出,“这与传统批发的匿名状态或某些平台的强管控模式完全不同。”

这种深度运营模式让商家能基于飞猪提供的用户洞察定制产品。例如,海君易行为年轻客群专门开发的18人新西兰小团游,因其灵活性和深度体验而广受欢迎。商家通过店铺直接完成了从品牌展示、服务交付到用户沉淀的全过程。

疆游天下的区域深耕,则展示了另一种成功路径。 在新疆旅游的传统淡季,这家区域商家的精致小团游实现GMV破千万元,并快速完成核销。

“双十一还没结束,就已有1000多位消费者完成核销,”负责人宋俊岐分享道,“市场越卷,就越要回归体验和服务本身,注重情绪价值。”

一东一西,一个转型跨境批发,一个深耕区域市场。看似迥异的路径,却共同指向同一趋势:

标准化的产品拥有可以预见的客群,在这基本盘之外的小众化、定制化、体验化供给,还是一汪没被充分打捞的海湾,数以百万计的中小商家依然可以在这里丰收。

这就是新形势下飞猪的机会。

 

03尾声

走过17年,双十一声浪渐冷,槽点也多了。但这个购物节的意义正在逐渐回归它最元初但本应如此的状态——喧闹不重要,重要的是消费者的获得感,以及让营销为生意的常识服务,为那些辛辛苦苦参与的商家带流量、带收益、养品牌。

庄卓然对双十一的寄语是:“双十一最好的状态应该是一场‘快乐的双赢’——消费者收获性价比,商家收获高质量增长。今天的飞猪站在新的起点上,比以往更有机会做好这件事。'

在线旅游行业相对平静的常态,已有越来越多代表变量的石子被抛了进来。

它们所能引起的到底是涟漪还是波浪?巨大资源下的市场份额攻势是否会引发行业的连锁反应?商家与平台的竞合关系是否迎来新解法和新周期?

双十一结束了,但还有一系列问题值得关注。

【以上内容转自“环球旅讯”,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延伸阅读:

 

责任编辑: fjq4191

责任编辑: fjq4191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飞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