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1300年的茶香小镇被宋卫平打造成现代'世外桃源'|寻礼

旅游 迈点网 2018-06-26 18:44

 

龙坞从1300年前缓缓走来,一边做雅,一边做俗,一路拾遗。

这个地方,在历史上从未暗淡过。公元前2300年孕育的人类文明良渚文化,从五代十国到南宋偏隅江南两朝古都的定址,唐定钱塘、明设浙江,这座叫做杭州的城市一直熠熠生辉。时移世易,新时代,这片江南水乡除了杭州西湖,还多了新的标签:阿里巴巴、无现金支付、新零售、物联网覆盖、智慧旅游、西湖大学、中国硅谷等。美好生活和科技创业乐途,这里被世界瞩目为未来智慧城市的雏形。杭州,似乎与生俱来就有一种历史文化和科技创新完美结合的基因,这正是我们一直要传承和寻找的礼。

1300年的茶香小镇被宋卫平打造成现代'世外桃源'|寻礼

图片来源:浙江在线

在社会朝向更为互联网、更为现代化的方向奔跑之时,杭州城西有一个名叫龙坞的地方,却选择了放慢脚步,并努力回忆自己最初的模样,一颦一笑逐渐重焕昔日散发茶香的容颜,从1300年前缓缓走来,一边做雅,一边做俗,一路拾遗。

杭州自古流传着“龙井女茶祖与十八棵茶祖树”的传说,为十八棵御茶树的茶叶平添一份茶祖崇拜的信仰之韵。而在龙井山上受历代茶农祭祀的“胡公庙”,更显示了杭州茶农对于茶图腾的敬畏之心。

千万计的年轻人来到杭州,用年轻的胸膛去拥抱这个在互联网智慧发展道路上狂奔的城市,科技让生活更便捷、更简约,更美好,狂奔背后不能丢掉的是人文,是历史,是礼仪,这座有着1300年历史的小镇一面接受新的科技洗礼,一面重拾传统,正是杭州神韵的一个精致缩影。

1300年的茶香小镇被宋卫平打造成现代'世外桃源'|寻礼

1.1000年前:花深不辨径,地寂唯闻鸟

1300年的茶香小镇被宋卫平打造成现代'世外桃源'|寻礼

1300年前,“诗仙”李白游历至龙坞的外桐坞村时,沉醉于万木吐翠的自然风光,写下“朝涉外桐坞,暂与俗人疏。村庄佳景色,画茶闲情抒”的诗句。

接下来的1000年里,太多的文人墨客,似乎都偏爱这里。

“花深不辨径,地寂唯闻鸟”,清代著名诗人厉鄂游历桐坞时同样对外桐坞的美景不吝题咏。

民国文人郁达夫在游览白龙潭之后,也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龙门山路》。“村中一溪,断桥错落,居民小舍,就在溪水桥头,山坡岩下,排列分配得极匀极美。村的三面,尽是高山,山的四面就是万紫千红的映山红与紫藤花。自白龙潭下流出来的溪水,可以灌田,可以助势,所以水碓磨坊,随处都是。居民于种茶种稻之外,并且也利用水势,兼营纸业。这一种和平的景象,这一种村民乐业的神情,你若见了,必定想辞去你所有的委员教员X员的职务,来此地闲居课子,或卖剑买牛,不问世事。”

1000年以来,这么一个寂静的村落被冠以 “中国版枫丹白露”的美誉,外桐坞的“美貌”自然是毋庸置疑。进画外桐坞村,需穿一涵洞,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再往深处,院舍林立、溪水潺潺,茶绿、榴红、竹翠,犹如世外桃源。

在这个以葛衙庄社区为中心,分散部落着10个村庄的小镇,外桐坞仿佛是一颗被自然打磨而出的明珠,光润耀眼。

2.100年前:万担茶乡忙 商贾品茗香

1300年的茶香小镇被宋卫平打造成现代'世外桃源'|寻礼

 

如果说1000多年前,龙坞的标签还是自然美景,诗书之乡,100多年前的龙坞已经成了商贾之地。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清朝末年,龙坞的土地上便往来着不少的茶商,本土茶商,异乡客商,推杯间品茗,换盏间谈笑。

清明时节前后,为了采撷茶膏最为厚重的明前茶,不似今日便利的物流体系,各地茶商云集龙坞。明前茶的鲜美自然是无需赘言,早在乾隆皇帝下江南时便特地为其作诗《观采茶作歌》,诗云“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点明“清明”前一日采制的茶品质最好,过早采制太嫩,过迟采制太老,时间不迟不早。

1300年的茶香小镇被宋卫平打造成现代'世外桃源'|寻礼

一时之间,往日只有茶山茶农吴语环绕的龙坞,车马商贾外乡音不绝。

除了外商,清朝末年龙坞本地也早已有名震一方的茶商:祝氏和黄氏。其中祝氏茶人家族中比较有名的当数晚清时期的祝绍福、祝绍荣开设的“德泰茶行”,家族产业绵延至今。

而在以茶行形式传承茶文化之外,黄氏茶商另辟蹊径,茶虽以叶为主,但亦草木,选择了以木雕建筑的形式延续龙坞茶之魂。

清光绪年间,黄松生是松茂茶行的老板,家业兴隆之后,茶树四季复凋零,他开始思索究竟什么形式的茶文化是能够传承给后代。苦苦思索过后,他从东阳请来了顶尖木雕门徒,用三年半功夫,在龙坞精心雕盖了一栋古雕花楼,加上院子跟空地,占地约200平方米。

1300年的茶香小镇被宋卫平打造成现代'世外桃源'|寻礼

图片来源:西湖问茶 任鲸摄

而在雕花楼主体近120平方米的空间内,矗立的梁柱架成一个规则的长方体,雕梁画栋遍布浑身。正门的门梁上,雕着9只狮子,呼之欲出。10多扇木窗,全是上等杉木打造而成,每扇都用1000多片木板间隔。这些宽缺少5厘米的小木板全部可以装置;天花板还用上了忧伤一见的深度雕刻,里外三层,刻上了松鹤延年,象征着吉祥如意。

1300年的茶香小镇被宋卫平打造成现代'世外桃源'|寻礼

图片来源:西湖问茶 任鲸摄

最令人欣喜的是这一建筑对于茶文化的敬畏,梁枋上有一对“龙井茶供”雕刻:其下为颇有唐代风韵的“荷叶莲蓬碗”,其上是“二叶一芽的龙井茶青”,组合成以龙井茶青供茶祖的意蕴图案。而其旁还有一对供果实、一对供花朵的雕刻图案,共组合成“六合茶清供”雕刻图案。

1300年的茶香小镇被宋卫平打造成现代'世外桃源'|寻礼

图片来源:西湖问茶 任鲸摄

而这正是根据龙坞茶镇自古流传的供茶祖文化传承而来。旧时杭州茶乡,茶农们会将每年第一锅新茶炒好后泡第一杯新茶,虔诚地敬奉在“灶神“面前,并在清茶旁放上一支翠柏,含祝愿:新茶炒如翠柏一般青绿。对于一脉传承的茶图腾文化,黄松生深谙其道,才会在自己想要流传百年的老屋上花上如此多的心血。让龙坞的茶文化,源于茶,但不止步于茶。

然而这座木雕建筑并没有被后人珍惜。在传承中,黄氏后人见多了水泥砖瓦的建筑,愈发对这栋只是木头建造的屋子不待见。他们放出话来,要拆这间老屋,消息引起了远近众多收藏爱好者的关注,前前后其后了十几多拨人,有的看中了屋檐、有的看中了窗子、尚有的看中了门板……古雕花楼眼看就要“分崩离析”。

或是“屋不该绝”,亦或是这一茶文化的表现形式不愿断流,一位来自龙坞何家村的茶农徐永明买下了这座雕花楼,还请来木工,将整幢木楼的数千个木质构件一一标号,并完全按照旧楼的修建方式重建雕花楼,而这一举动花去了他的全部积蓄。

正是徐永明费尽全力的这座楼,被《杭州老房子》课题组专家仲向平惊叹为“该建筑已经到了无木不雕,无雕不精的程度了!”并用最为生动的木雕形式记载了一段杭州的茶史。

道家认为,茶树在生长过程中,清神静心,顺应四时,默默然与世无争,在没有喝彩声和欣赏之目光的情况下,悄然自我绽放、自我释放,达到了所谓“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静字无妙法”之界。以自然界最为沉默寡言的木材为载体,龙坞茶史为自己选择了一种不浮华的记载方式,颇具“道家之风”。

早在商贾为龙坞茶奔波忙碌之时,龙坞茶已有“道风”显露。为此,有一则“旗枪茶”与“龙井茶”之称的趣事。

一次,左宗棠从浙江巡抚衙门出来散心,到了河坊街上,顺路到胡庆余堂里去拜访胡雪岩。恰好胡雪岩家里刚到了几斤龙坞新茶,下人就把龙坞新茶泡给了左宗棠喝,左宗棠一看一品便说:“好茶!好茶!这茶叫什么名字?”胡雪岩一下子回答不上来。原来,这茶是龙坞所产,他本想说是“龙井茶”,但一想又不对,龙井茶是乾隆皇帝取的名,特指龙井村的茶叶,以至一时语塞。对军队的军旗和枪支深有感情的左宗棠便笑笑说,“这可能是旗枪茶吧,口味真好,这茶是哪里产的?”胡雪岩马上点头回答说:“是的,是的,就是旗枪茶。这是钱塘县定山北乡(现在的转塘街道部分地区)”龙坞长埭里产的。

其实早在三十几年前,只有龙井村产的茶叫做龙井茶,其他地方的茶叶都不能叫龙井。而之后才对于龙井茶的产区作以延伸拓展,而龙坞人则骄傲地称龙坞产茶为旗枪茶,尽管较西湖龙井,旗枪茶不会受到如此多的喝彩或欣赏之目光,但毫不影响它的自我绽放以到能通玄境之茶道,甚至是各路商贾往来,为这明前好茶而奔波。

3.1年前:特色小镇新 现代茶空间

进入新实世纪,龙坞的成长曾经历过不小的疼痛。当整个杭州在互联网带领下迅速前进之时,龙坞一时踟躇不前;当现代化的快速转变与龙坞原有的悠闲田园生活产生剧烈撞击,龙坞一时失去方向,于是茶山结起了密密麻麻的蜘蛛网,生活污水肆意横流,杂乱建设的房屋以及乱拉的电线……龙坞雅风仿佛被尘世俗物湮没……

2015年,龙坞茶镇进行整改,在摆脱了脏乱差的标签之后,遇到了一件极其幸福的事情。

有个叫宋卫平的男人恋上了这方土地,并直言 “在我眼里,杭州除了西湖边,就属龙坞最有吸引力。”身为绿城创始人的宋卫平说,10多年前,他第一次踏足龙坞,就喜欢上这里。

1300年的茶香小镇被宋卫平打造成现代'世外桃源'|寻礼

图片来源:西湖问茶 任鲸摄

2017年,在受任成为龙坞茶镇名誉镇长之初,宋卫平便袒露了自己的心声“说到红酒,大家立刻能想到法国的波尔多地区,说到喝茶,中国也该有这样一个地方。” 而他成为“镇长”后的第一句话便是:“我要用3到5年的时间,把龙坞茶镇打造好。不敢说十分理想,但希望做到中国第一。”

1300年的茶香小镇被宋卫平打造成现代'世外桃源'|寻礼

故,宋卫平取义《茶经》中陆羽提及的“茶有九难九德”,在龙坞重塑了昔日留下古茶街之风的街道,名曰“九街”。

1300年的茶香小镇被宋卫平打造成现代'世外桃源'|寻礼

在这里,宋卫平将“茶”这一个字眼无限放大,将创意办公和艺术沙龙融合到茶文化当中。他为这条街选择了茶馆、茶行、茶市、茶研、茶博、茶宿、茶艺、茶娱、茶学,涵盖精品茶叶销售、茶叶研究、科学饮茶等诸多“茶主题”业态。

此外,抛弃现下泛滥的仿明清风格白墙黛瓦的建筑,他为九街选取的是极具民国风情的建筑群,这或与民国期间龙井茶成为中国名茶之首有关。在不到8个月的时间,九街重建了约50幢楼,只为更契合周围的茶园风光。大面积的红色外墙配以青灰色的面砖,中国传统的木色窗框搭配西方精致的拱门和露台,漫步街区,路边绿草如茵,倒也别有一番风味。

当踱步在九街,接过一杯身穿民国服饰的工作人员递过来的热茶,走进茶镇客厅寻一处窗边听听茶艺师柔声细语讲述龙坞茶史,放下那一颗被尘世俗务困扰许久的心。才会明白宋卫平执意要在龙坞打造这一茶空间的缘由。

距离龙坞正式被打造仅过去了1年,九街的面世已让人非常惊艳。而余下的龙坞又将会以怎样的方式来诠释茶文化,或许只有宋卫平和时间才能一同给出我们答案。

乌镇操盘手陈向宏曾对如何践行小镇生活这一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我认为就是在一个不大的浓缩的空间内完美做两件事情,一个做雅的事情,一个做俗的事情。今天我们中国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了,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中产阶级都形成了,我们不能一天到晚很雅,不食人间烟火;也不能一天到晚沉浸在单调、压力巨大的俗世生活中,如何把雅俗结合在一个小镇内。”

或许正是受这一答案启发,宋卫平在茶山环绕之中打造了九街,将雅俗融汇其中,打造一种专属龙坞的生活方式。

“所以我说我们旅游目的地小镇要做的是什么?就是满足他两方面的要求,我们要做一个跟他平时生活空间有很大差别性的“壳”,再在这个小镇里面装他熟悉的离不开的生活、商业业态。”陈向宏的这一段话同样说出了宋卫平打造九街的初衷,让这里不仅仅是一处游览之地,更是能融入当地人生活的一处空间。

特色小镇是连接着传统、连接着未来,它更主要的是连接着生活。龙坞在传承公元1300年前的文人辞赋,领会178年前的茶商文化之外,结合当下杭城的高速信息化发展,连接龙坞本地人的古早生活,共同打造现代人所向往的“世外茶园”生活。

西湖这张杭州的“金名片”,是静态的,不能搬到世界各地去展示;而茶这张“金名片”则是动态的,可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以这张“金名片”傍身,作为全国首个以茶为主题的特色小镇的龙坞茶镇,作为杭州文化的一个载体,让世界人民感受和分享。

 

责任编辑: 3858NCY

责任编辑: 3858NCY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雷霆万钧版权声明
违法信息/未成年人举报:010-85181169     举报邮箱/未成年人举报:jubao@tomonline-inc.com